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由土壤污染引起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化肥施用引起的氮磷污染等。调查显示,全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19.4%,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达到82.8%,每年因土壤污染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数百亿元。从污染面积分析,我国土壤污染主要以重金属和无机污染为主,受污染的土壤多为农田土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业资源高强度的开发利用,使大量未经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向农田转移,过量的化肥与农药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湖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农业部、财政部的支持指导下,向重金属污染宣战,从2014年起,在长沙、株洲、湘潭3市的19个县开展了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努力确保粮食数量、质量双安全。经过一年多努力,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达标生产区水稻综合达标率提高40%。  相似文献   

3.
我国重金属污染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为确保食品安全,必须从食物链底端问题入手,解决农作物中重金属超标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粮食主产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物修复问题,确定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养分含量以及肥力状况。利用提取与酸化植物根部,酸化土壤环境提取重金属;以植物根部作为载体转运重金属离子;使用化学沉降物进行物理转移以及转移植物木质部完成地上部转移四种方式对粮食主产区农田植物进行修复,致力于保护粮食主产区农田土壤环境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农田受污染率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不足5%,上升至目前的19.4%;污染物主要来自工矿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并通过大气沉降、洪水冲积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程3个路径进入农田,其中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程,尤其是污水灌溉是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首要路径;不仅化肥会污染农田,有机肥同样也会污染农田。通过调节Cd超标农田土壤的PH值可以降低Cd的活性,减轻对农作物的危害;不同作物对Cd的敏感性不同,通过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可以降低危害;治理农田土壤污染,首要工作是强化农田土壤污染防控,并因情而宜,走综合治理之路。该文首次量化了我国农田土壤污染变化态势,明确提出了化肥在农田土壤污染中的3方面体现,概括出污染物进入农田土壤的3个路径,首次将污水灌溉从过去的严重缺水区域有意识地利用污水灌溉扩展到有意识地利用污水灌溉和无意识地利用了受到污染的水源进行灌溉两个方面,明确提出了有机肥同样会污染农田的结论,并提出了防治土地污染的3项对策。  相似文献   

5.
记得几年前去意大利都灵市参加中欧论坛,当地举办方特意邀请我们参观了一处特殊的建筑:当年是一座钢铁厂,后因环境污染被关闭。经过数年的土壤修复,目前已成为一处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的生态友好型建筑。如果不是亲眼看到那些陈列的治理过程照片,很难把眼前这座美丽的建筑与当年那座遭重度污染的旧工厂联系起来。主办方还介绍说,这些土壤修复是在欧盟基金的资助下,经过数年  相似文献   

6.
大湖之南、鱼肥粮丰,湘水之滨、稻浪飘香……提及湖南,人们脑中首先浮现出的是"鱼米之乡"美景。然而,近段时间以来,湖南大米不时被检出镉超标,"鱼米之乡"光环被罩上一层阴影。事实上,不仅是湖南,国内多个省份出产的稻米被查出镉超标,土壤污染已成我国众多地方的"公害"。"镉米危机"的出现,再次敲响土壤污染警钟。"鱼米乡"面临难以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7.
城乡结合部土壤的元素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说明了城乡结合部土壤中致污元素的4个主要来源,即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交通源,分析了元素污染的生态效应,揭示了污染危害的严重性,提出了严控工业三废排放、加强农业污染监测和治理、利用微生物提高土壤环境容量、开展植物修复技术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晓光 《山西农经》2020,(4):93-93,95
概述了我国的污染现状,总结了我国当前修复受污染水体的常用方法,主要方法分为物理、化学、生物3大类,分别阐述了其特点和适用条件,为未来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9.
我国出口的农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市场份额,而农资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本文采用农资生产企业的微观数据,分析了农资生产企业环境污染水平对其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污染比较严重的农资生产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出口机会,说明我国部分农资产品出口源于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从而证明了"污染天堂效应"的存在。该结论为我国环境规制政策制定及农资产品出口关税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责任的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挂钩于国际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各国贸易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出口企业一直面临"企业社会责任"新型贸易壁垒的挑战与考验。文章回顾了企业社会责任壁垒化的十年历程,并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其原因,重点指出中国农业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农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跨越农产品出口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系统性思维,循序渐进,补齐"短板",并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一连串无声的数据显示着小微企业积沙成塔的力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产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然而,融资难始终是小微企业"永恒的话题",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污染是一种对环境安全影响极大的一种污染类型,并且重金属物质在土壤中不易随水流失,难以分解.重金属污染无论是对于土壤及农产品原有质量的影响更或者是对于人类的影响都是极为严重的.现在人们越来越讲究健康饮食,这也就导致人们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本文就针对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基本逻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阐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逻辑,支撑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从区域自主治理向全域空间设计的战略转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系统回顾法。研究结果:基于国土空间"要素—格局—过程—服务"级联框架及全域耦合关联,针对目标、对象、区位及途径厘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逻辑:以提升人类生态福祉而非生态系统服务潜在供给增长为核心修复目标,国土空间社会—生态要素为基本修复对象,构建多尺度协同的生态安全格局识别重点修复地域,秉承多层级协同次优而非单层级最优的主导修复途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本质在于修复人地冲突、强化人地协同,"修"的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相处方式,"复"的是生态系统退化或受损的结构、过程、功能及服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对象、区位及途径均以修复目标为导向。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和睦湿地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南星桥、九曲桥、幸福桥和九曲桥南土壤中的Cu、Zn、Ni全量相对较高;从单项污染指数看,俞家桥北土壤中Zn的单项污染指数超过1.0,其它均小于1.0,受污染影响不大;从综合污染指数看,和睦湿地多处农田土壤属安全级,达清洁水平,但少数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已达警戒级。从单项累积指数看,和睦湿地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u、Zn、Ni和Pb的累积程度相对较高;从综合累积指数看,和睦湿地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多为中度或轻度累积。就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其理化性质相关分析发现,土壤Cu含量与土壤速效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Ni含量与土壤速效P、速效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和睦湿地农田土壤重金属多达中、轻累积水平,且可能与土壤肥料施用方式密切有关,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西部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当人们谈起西部这一古老的话题,总是把"干旱、荒凉、贫穷、落后……"与它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长期不变的思维定式.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有志之士望而却步,把西部的印象永久地锁在了影视片的记忆里.在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下,一位年轻的高级农艺师,带着自己对种子事业的执著追求,闯入了这片土地,成为开发西部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的带头人,他就是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张掖分公司总经理陈中瑞.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科学院网2005年11月9日报道:11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主持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与示范”课题,在京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的“863”资源环境领域专家、环境主题专家和特聘专家等组成的验收组的验收。  相似文献   

17.
伴随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的发展,企业在面临全新机遇和挑战的同时,如何在这场智能革命中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学术界与企业界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基于人力资源视角,总结以"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管理者认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主线,构建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体系,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并为数字化背...  相似文献   

18.
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土壤受到前所未有的污染,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研究土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成为紧迫课题.土壤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病原体以及放射性核素等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存在影响,考虑到不同的土壤类型及人体与土壤的直接接触方式(如食入、吸入和皮肤接触等)和间接接触方式(大气、水体与食物特性等)等影响因素,综述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和土壤修复技术,并针对土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相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专家近期提出的“以麻治镉”方法,则有望为重金属污染治理开辟新思路。苎麻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过去一直是纺织纤维的重要来源。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的最新研究显示。苎麻对镉有很强的耐受性,某些品种甚至可在镉浓度高达100mg/kg的土地上生长。麻类家族的另一成员——亚麻,其耐镉能力虽不及苎麻,但某些品种的耐镉能力也达到了20mg/kg。苎麻之所以耐镉。“秘诀”之一是其存在一种抗氧化机制,可防止植物被镉“胁迫”时“氧化”。  相似文献   

20.
如今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治理。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修复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