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旅游合作是长三角经济合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苏浙沪各省市应进一步消除合作障碍,完善旅游合作机制,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构建长三角旅游联合体和国际旅游圈.  相似文献   

2.
区域旅游合作是长三角经济合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苏浙沪各省市应进一步消除合作障碍,完善旅游合作机制,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构建长三角旅游联合体和国际旅游圈。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推动了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其他城市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要实现南通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须通过优化合作环境、积极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和优势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区域旅游市场、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地融入到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中。  相似文献   

4.
泛长三角“统分结合”的区域合作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作区域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其运行机制是区域合作机制。长三角、泛长三角都是一种合作区域,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机制必然向泛长三角地区扩展,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统分结合”的区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安徽的优势出发;接着分析安徽在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给出几点建议.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互通有无,增强资源的流动性,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两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于阳  朱云鹃  朱学星 《技术经济》2011,30(12):75-80
基于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利用区域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以安徽省相关城市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为背景,计算了归入泛长三角地区的安徽六市与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的经济联系强度及经济联系隶属度。根据计算结果,对安徽六市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提出了安徽六市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双圆模式"以及与其他城市进行经济合作的具体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邹光勇 《经济师》2006,(3):121-122
文章首先提出了四个基础,在这四个基础的框架下,导出长三角以旅游一体化为先导的渐进式改革方式;然后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长三角区域联动的自身优势和特色着手进一步分析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对于长三角区域经济渐进式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旅融合不仅是长三角一体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发展先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入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实现新发展,成为文化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时代命题。江苏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重镇,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鲜明的文化旅游特色,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逐步规划并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发展高地、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省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角色定位。想要持续保持好、发扬好这一定位,江苏的文旅融合需要从优化文旅产业发展环境、加强文旅产业深度合作、探索文旅资源共建共享、搭建长三角文旅合作平台等方面入手,突破发展瓶颈,解决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政府合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斌 《经济前沿》2004,(10):15-18
伴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区域政府合作机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开始逐步生成。本文以近几年来,长三角两省一市地方政府间的一系列合作行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所达成的绩效,面临的问题和制度困境。最后,指出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机制的构建及有效运作必须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完善的区域合作规则。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比分析了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与实践的热点地区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三个区域的合作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东北地区与上述三个区域的对比,分析了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优势、存在的问题,针对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长三角海域生态合作治理:缘起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长三角海域环境问题依然严峻,长三角海域生态合作治理是实现区域海洋管理的必然选择,有效的地方政府间合作是实现长三角生态合作治理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完善地方政府间合作,实现长三角海域生态合作治理的有效性是当前长三角区域海洋管理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丁玉龙 《时代经贸》2013,(10):193-193,195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安徽参与长-Z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安徽的优势出发;接着分析安徽在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给出几点建议。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互通有无,增强资源的流动性,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两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很多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是跨行政区域的,如中部六省、长三角等大区域的打破行政界线的研究,虽然有些已经在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只有先搞好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合作才是跨区域合作的基础因此,本文针对河南省的旅游业现状,结合行政区域内合作的问题,具体来探讨河南省省内的旅游合作模式,为中部崛起中的中部旅游合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区域发展数十年的历程表明,每个时期,区域发展面对的内部基础、外部环境不同,区域发展的关键议题和基本路径随之不同,竞合关系和合作模式也必然不同。改革初期长三角经过最初的竞争磨合,自主探索互惠互利机制,建立了互补型的横向协作模式。开放时代长三角多个城市抓住全球化和浦东开发开放机遇,实现了高速发展,主要城市间经济总量差距不断缩小,多中心格局逐步形成,内部竞争加剧;同时合作的内在需求也在增长,各城市、各地区不放弃竞争但又积极寻求合作,因此形成了多种自发性的竞合联盟。正因为长三角区域内部有着长期的自发寻求竞合平衡的丰富实践和深厚基础,在目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下,长三角的区域发展也将随之进入构建"区域共同体"的新阶段,长三角地区在各个相关领域建立开放、通达、紧密的"区域共同体"式的有机联结,提升区域内各地区各城市之间的自组织能力和合作行动能力,以实现打造"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5.
论泛长三角区域旅游整合与协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旅游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经济核心区域,已成为很多旅游发达国家的共识.泛长三角作为我国旅游发达的地区,必须要与世界接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与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本文在系统梳理区域旅游整合与协作内涵以及泛长三角区域旅游整合与协作的基础条件的情况下,提出泛长三角应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与旅游市场等方面进行整合与协作,同时应建立政府、规划、人才与信息等方面的完善保障体系,以避免恶性竞争、重复建设与无序开发,实现泛长三角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计紫藤  张亨明 《经济师》2014,(11):189-190
深化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既可加快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又可实现长三角周边省份的加速崛起。文章在阐述了合肥经济圈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之后,着重分析了合肥经济圈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具体模式,即以优势互补、区域共赢为前提,以产业转移、产业合作为主线和以提高新兴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为目标。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促进合肥经济圈发展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海文化、江苏文化和浙江文化均属于江南文化,基本特征非常相似,正所谓文化相通,这些相似的内容构成了长三角区域文化的基本特征。长三角区域文化在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由其基本特征决定的。创新是长三角区域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长三角区域文化主要是通过创新主体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2002—2011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西三角5个"成长三角"及相关省、市的高校知识创新绩效,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来看,5个"成长三角"区域高校知识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高校知识创新绩效空间差异明显,长三角和西三角区域高校知识创新绩效显著提升,中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创新绩效提升幅度相当,京津冀区域创新绩效有所下降;3技术进步是影响区域高校知识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国家政策的倾斜极大地促进了西三角区域高校知识创新绩效的提高,高校职工工资待遇较低使得中三角区域在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方面竞争力较弱,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高校知识创新绩效的提高得益于地区开放程度高、高校知识创新与区域产业联系紧密等因素,京津冀区域由于高校知识创新管理制度等的不完善使得其总体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成为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长三角都市圈城市共同发展的重要契机。长三角区域内城市要解决各自为政、恶性竞争、产业结构趋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共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总结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制订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形成了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模式,广泛开展了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中国跨国(地区)的旅游合作范围由近及远形成港澳台、亚洲(主要是东亚)和欧美三个空间层次,在旅游企业协作、政府交流、民间交往等方面的合作逐渐深入.国内区域旅游合作从跨省(区、市)旅游合作到省区内的跨县(市)旅游合作,形成了若干旅游合作区域,有力地整合了国内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提升了区域旅游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展望未来,中国区域旅游合作,无论是国内区域旅游合作还是国际区域旅游合作,都将在旅游合作空间结构与范围、合作领域与层次、合作形式与内容、合作机制与成效等方面有质的突破和发展.国内旅游合作与国际旅游合作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及一体化将成为未来中国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的最终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