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潮商》2014,(4)
正8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一篇关于香港"宁波帮"的报道,报道中详述了"宁波帮"在香港的奋斗之路。其实,在香港,除了"宁波帮"外,"潮汕帮"也有着响当当的名号。地域上的潮汕指的就是潮汕平原上的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四市。潮汕人以做生意闻名天下,先于温州人享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相较于中原地区,潮汕地理位置更为偏僻,素有"省尾国脚"之称,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常侵袭、地少人多限制发展。正因如此,上世纪30年代,大批潮汕人涌入香港。靠着亲戚、朋友的介绍,勤奋、能吃苦的潮汕人占据  相似文献   

2.
《潮商》2018,(2)
首批20名潮汕籍深圳企业家,获聘担任"创新辅导员",他们将陆续返粤东乡村"开课",带着他们的创新观念、创业故事、奋斗精神,以"思想反哺"为振兴家乡奉献力量. 深圳市潮汕商会四届六次全会暨"振兴乡村、反哺家乡"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春茗座谈会于3月25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该商会现场与粤东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签订战略框架协议,聘任在深圳发展且事业有成的潮汕籍企业家回到家乡,通过"开课"等形式,向乡亲传递乡村振兴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3.
郑少龙 《潮商》2012,(6):72-75
汕头、潮州、揭阳"同城化"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战略规划,也是全体潮汕人民的共同心愿,很显然路通、物通、人际通是先期因素,作为"龙头城市"汕头,其公共交通不仅关系到汕头市区人员、物资交流的通畅,更关系到汕潮揭城际交流的顺畅与三市的繁荣发展,为此,汕头公共  相似文献   

4.
《潮商》2012,(5):15-17
乘着"汕潮揭"同城化,潮汕四市"一体化"的东风,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纷纷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努力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再次跃上新台阶,潮汕大地也由此焕发出令人瞩目、令人自豪的光彩,成为海内外投资的新热点。南澳跨海大桥完成近九成土建广东省第一座跨海大桥、路长超11公里的汕头南澳跨海大桥建设正步步推进,至2012年10月12日,南澳大桥全部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2.4亿元,完成了89%的土建工程量。从南澳岛的黄花山顶俯视海面,横  相似文献   

5.
同心协力     
说着潮汕话,喝着工夫茶,我们是十指连心的兄弟姐妹。"汕潮揭"同城化,一个幸福的未来,一幅美好的蓝图,更需要同心协力的拼搏历程。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同、经济相融。可以说,无论是在地理上、人缘上,还是在产业上、文化上都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渊源,海内外潮人心中就只有一个大潮汕,推进同城化人心所向。正因如此,当"汕  相似文献   

6.
罗堃 《潮商》2014,(1):43-44
正2014年2月24日至25日,由广东省潮商会会长周奕丰率领的广东省潮商会潮汕考察团抵达汕头、揭阳、潮州三市考察,同叙乡情,共谋发展。汕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2月24日,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市长郑人豪在汕头市委迎宾厅会见莅汕考察的广东省潮商会考察团一行,希望广大在外潮籍企业家大力宣传、推介汕头,积极参与汕头的经济社会建设。座谈中,陈茂辉介绍了近期汕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指出,当前  相似文献   

7.
潮汕乡村,尤其是古村落,是广东三大民系古村的鼎之一足。2007年6月,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全国率先正式启动"广东省古村落"普查、认定工作。在首批及第二批认定的"广东省古村落"中,潮汕地区的多个古村落入选,包括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和莲下镇程洋冈村、潮州市潮安县龙湖镇龙湖寨、揭阳市普宁县洪阳镇德安里以及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南阳古村、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龙美村等。  相似文献   

8.
《潮商》2012,(4):84-85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汕头酒楼及潮菜最为兴旺时期,当年汕头埠共有28家酒楼,规模最大的是中央、永平、中原、陶芳酒楼,因而有"中央好架势、永平好布置、陶芳好鱼翅、中原好空气"的说法。除了这四大酒楼之外,还有乾芳、新联升同记、凤记等,这些酒楼位于何处?现况如何?请跟随我们一道前往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9.
谢佳华 《潮商》2012,(6):76-77
一说到汕头的老市区,就让人想起繁华的小公园,而小公园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南生公司"百货大楼"。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楼高七层,装饰华丽的"南生公司"百货大楼,是汕头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物和最热闹的购物、金融及娱乐场所,它除经营日用百货外,还开设酒店旅社,办理华侨汇兑、信托、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而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正是上世纪30年代老汕头经济繁荣的象征,是"百载商埠"历史见证。独具一格且全国城市中少有的环形放射状的路网结构、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布局合理的"四永一升平"等,更有很多汕头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共同记忆。潮汕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在这里融合汇聚、相得益彰,如同一道多姿多彩的风景线,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潮汕人,是广东省三大民系之一,其居住区域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最东端的南海之滨,并与江西、福建两省交界,故有"省尾国角"之俗称。潮汕地区原为潮州府辖地,其幅员相当于现在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以及梅州市的大埔、丰顺二县,现有人口约1000万;除此之外,还散居我国各省以至海外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潮汕人,也约1000万,即所谓海内1000万、海外1000万,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民系。  相似文献   

12.
若干年后,当我们再次想起上世纪60年代约翰·列侬喊出的那句"做爱,不作战"的著名口号时,我们依稀可以判断,它除了引发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爱的罗曼史"外,还彻底推进了"装在套子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80年前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肆虐的经济危机,对处于"两半社会"、封闭式自然经济仍占多数比重的中国,其影响仅限于上海、广州等对列强开放的商埠城市。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世界经济滞胀、8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期间,当时以计划经济为主的中国与外  相似文献   

14.
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始于二战后的日本,从上世纪50年代起,日本开始有意识的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在60年代迅速崛起,70年代日本经济称雄于世,这一"日本现象"引起全球关注。经研究发现,日本崛起的根源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场研究企业文化热潮由此掀起。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体系,则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也是各有不同,虽然说法各异,但其内涵大体一致。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渤海湾畔,在辽宁省盘锦市坐落着一家开发于上世纪70年代、地跨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35个县的老油田.这家曾经的中国第三大油田,历经40多年高速发展,正在勇敢变革——用战略引领发展,用发展破解难题,以转型升级驱动"千万吨产量规模、千亿元经济规模"的"双千"企业建设,焕发了老油田的新生机. 这就是辽河油田.从1970年投入开发至今,累计生产原油近5亿吨,生产天然气800多亿立方米,连续27年保持千万吨以上高产稳产,上缴利税费2500多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标杆管理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企业"学习日本经验"的运动中,由施乐公司首开标杆管理先河,随后许多著名企业群起效仿,形成了标杆管理理论。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行业内外一流企业的对  相似文献   

17.
<正>制造技术水平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许多产品难就难在制造上。成功的案例也表明了企业制造能力的重要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军工企业实施"保军转民"战略时,步履维艰,许多产品的开发都以失败告终。而晋西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一些地方农民为解决人地矛盾等问题,自发地进行了小规模流转。据2008年对19县(市、区)38乡镇72村536农户随机问卷调查(共调查10个沿海县,9个山区县,每个县分别选择经济较好与相对落后乡镇各1个,每个乡镇选择1个~2个村,每个村问卷5户~10户农户,共采集有效问卷495份)。调查分析现状以下:(1)农户对土地纪年代后  相似文献   

19.
火锅的变迁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记事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然而,生活还是艰苦的。比同龄人幸运的是,我父亲是军人而且还是空军,后勤部的。这就决定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想起了毛泽东同志在上世纪50年代、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之初说过的一句话:"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短短一句,总共16个字,却使人感到一种内涵深刻的强大历史贯穿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