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元时期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决非偶然。它与当时经济重心南移,大批劳动力流入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劳动人民根据南方的自然状况广种水稻,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有所发展创造,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为南方农业的不断开发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宋元水稻栽培技术主要可归纳为育秧技术与大田管理技术两大类别以及种、管、收三大环节。反映了宋元时期水稻栽培已普遍实行精耕细作,具备了较为完整而复杂的技术程序。可以讲,我国古代水稻栽培技术发展到此而基本定型。直到明清甚至现代,基本上还是继承沿袭宋元时期的栽培技术特点。所以在水稻栽培发展史上,宋元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黄秀金 《山西农经》2021,(1):154-155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出台,我国各项惠农政策逐渐落地,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农民在农机应用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分析了农机农艺结合的重要性,探讨了目前农机推广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的建议,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农业发展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的发展,急需引进更加科学的种植及生产技术。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根本手段与工具,不但可以提高产量,还能够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论述了农机与农艺结合所面临的难题及其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农机农艺的融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是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现实中,二者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从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历程入手,阐述了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对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民科技培训》2011,(7):20-20
前不久,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科技教育司邀请部分院士代表、国家主要农作物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机与设施装备研究人员等农艺、农机领域顶级专家。召开了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研讨会.探讨了我国农机农艺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本文撷取专家们提出的当前我国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农机与农艺融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很大,因此水稻的种植技术非常关键。我国的水资源存在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例如我国的南部与北部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尤为突出,南方有较多的河流与海水资源,而北方水资源相对较少,因此水稻大多种植在水资源较多的南方。论述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意义,以及水稻种植过程的节水措施和节水灌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资源匮乏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水资源。我国农业用水量最多,在水资源短缺的当下,农艺节水技术是农业发展的热点。介绍我国农艺节水技术研究进展,指出我国农艺节水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南方水稻地区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农田基本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什么?这是关系到农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江西省宜春地区的水利与农业的状况,探讨南方水稻地区农田基本建设重点转移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智能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通过梳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的经验,研究认为农业发达国家在构建本国智能农机装备产业技术体系中,均结合了本国“三农”特色,并突出政府与市场两大主体在研发推广中的关键作用。立足我国农机装备智能化转型的历史维度,研究发现我国智能农机装备经历了由实验室研发、关键技术攻关、点状示范向主要领域规模化应用的演变趋势,面临着农机农艺与农具融合不紧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集中度不高,以及人才储备不充足等问题。未来我国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的重点在于大力加强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规模化应用与智能化制造,尤其要支持研发制造与集成推广一批适应我国不同耕作制度、不同地域类型的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本文建议从创新平台建设、配套政策创新、产业集群发展、人才队伍培育等方面共同发力,助推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省、市、县扶持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也存在一些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与农艺结合不足、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短缺等问题,为有效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十三五"期间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农业机械化发展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服务供给与需求、农机推广与研发等十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农民科技培训》2005,(5):28-28
淮河、秦岭以南属于南方大豆区,可以春播、夏播和秋播。但在我国南方地区,如江苏南部、四川、福建、云南等地降雨充沛、热量丰富,一般均在稻米收获后,在秋冬季种植一季大豆,但各地气候、土壤、农机等条件都不同,所以主栽品种和栽培模式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上海郊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65%,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近80%,水稻的丰欠直接关系到全市粮食生产的稳定.上海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围绕优良种源创制、品种结构优化、农机农艺配套、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环节,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集成推广,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全市水稻单产稳步提高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于本世纪30年代出现在日本北海道,因其抗病、耐寒、增产、省工、省水以及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而受到关注。80年代初,藤原长作、原正市等日本水稻专家先后应聘到黑龙江省传授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通过中日两国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连续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这项技术在黑龙江省产生了巨大效益,使水稻一跃成为该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1989年开始,在国家科委、农业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组织下,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不断推广。1991年,这项在日本主要用于寒冷气候的栽培技术,在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之一的湖南省得到成功应用。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科委、农业部关于在全国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请示,使这项技术逐步由寒旱地区向温湿地区推广。在引进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各地结合自身的自然条件进行消化吸收,不断有所创新,使这项栽培技术日臻完善,并成为我国水稻增产的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 发展我国南方旱地农业的重要性 我国南方,本文专指我国北亚热带的南部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历来以水田为主,但目前水田面积已难以继续扩大。南方尚有2亿多亩的旱地,又主要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交通不便的山地丘陵区。由于这些地区科学技术落后,复种指数在180%以下,所以单产低,开发潜力很大。专家们分析,南方旱地从现在平均亩产110公斤的基础上提高到160公斤是完全可能的。这样我国南方每年可增产150亿公斤旱作粮食,对解决华南、西南部分地区的缺粮和贫困山区群众的温饱将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水稻大棚育秧的特点与优点1.水稻育秧保温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水稻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凸显,以手工插秧为主的传统水稻种植方式不能适应水稻生产发展的要求。水稻机械化种植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育秧是水稻机插秧成功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水稻机插秧育秧除了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机插秧秧龄弹性小等问题外,在北方寒地稻区和南方连作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管理好农机工作就是农业现代化实现和农民素质提高的关键环节.所以,加强农机管理是发挥农机作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水稻干旱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生产是中国主要农业活动之一 ,干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尤其是在以山地丘陵地貌居多、缺乏灌溉条件的南方地区更是如此。在南方 ,灌溉主要依赖当地的降雨 ,因而在降雨量较少的年份灌溉水的供应就十分有限。 1 996年发生特大干旱时 ,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因干旱导致的水稻产量损失约为 1 4 3—2 50公斤 /公顷。干旱不仅会对农户的家庭生产产生重大影响 ,在中国农民仍是社会主体的情况下 ,干旱对整个中国农村亦有深刻的影响。一、我国南方干旱的特点中国南部地区发生旱灾相对频繁 ,仅以湖北省为例 ,截止 1 949年 ,历史上有记载的大旱…  相似文献   

18.
推行水稻供秧商品化实现农技推广产业化彭兴龙一、推行水稻供秧商品化是发展水稻生产的战略选择粮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物资,水稻又是我国南方各省、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尽管这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水稻种植面积减少;二...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经济》2017,(11):15-16
正进入仲秋,我国南方地区的晚稻收获进入倒计时。湖南岳阳县筻口镇沙南村某种粮大户正在"厉兵秣马",检修农机、安排机手……除了自家种的600多亩水稻要收,找他预约机收服务的应接不暇。"全靠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我才能预期种粮收入,才敢流转土地种粮,才敢买机械投入。"  相似文献   

20.
水稻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的东北以及秦岭以南的南方地区被广泛种植。水稻在我国的粮食结构和粮食生产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耕地的减少,如何保证水稻的产量以满足我国众多人口的生存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我国的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研究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近14亿人口的粮食问题,但是在农林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下,不能只停留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而是要不断创新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