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后,襄阳市中心支局积极探索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现场核查方法和技巧,并摸索出七种现场核查方法,大大提高了现场核查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之后,以债权、债务登记管理为特征的贸易信贷外汇管理政策将被企业报告、总量核查和现场核查的监管模式取代。在新的管理模式下,贸易信贷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亦应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广后,我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形成了"事前管理简化-事后非现场监测-异常企业现场核查-实施分类管理"的管理模式。分类管理是这一管理链条上的落脚点,也是外汇管理"奖优罚劣"和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重要保障。改革后,货物贸易外汇分类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部分问题影响管理效率。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涉外企业对货物贸易分类管理关注度偏低,分类管理权威有待强化。一  相似文献   

4.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是顺应我国涉外经济和外汇收支形势变化而推出的一项重大变革。它实现了贸易外汇管理由逐笔核销向总量核查、由现场核销向非现场核查、由行为审核向主体分类监管的转变,并构建了贸易便利化和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这一改革在赋予内审、内控工作全新内容的同时,对内控监督检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中,总量核查指标超过一定范围的企业将被列入重点监测范围或实施现场核查。请问总量核查指标具体包括哪些指标?如何计算?各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企业如何判断自身指标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6.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增加了企业报告环节,企业报告管理整合了资本项目贸易信贷登记、出口收入存放境外业务、金融机构部分贸易融资业务等管理内容,提高了企业对自身业务核查数据管理的精确度和自主性,也提高了外汇局非现场核查工作准确性。企业贸易信贷管理方式由改革前的登记管理变为改革后的报告管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以来,从满洲里地区贸易信贷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看,仍存在规定不明确、报告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亟待完善。一、目前满洲里地区贸易报告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现场核查与考核分类已成为进口付汇外汇管理中重要且有效的手段。外汇局北京外汇管理部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进口单位现场核查工作进行了探索。进口单位现场核查流程主要分以下四个步骤:确定核查范围。首先使用贸易收付汇核查系统(下称"业务系统")自动筛选出货物总量核查三级关注企业和收汇关注企业,再辅以人工分析、经验筛选、排除调整等多种方式,最终确定现场核查企业名单。  相似文献   

8.
自2010年12月1日实施货物贸易进口付汇管理制度改革以来,促进了进口单位贸易便利化,同时,通过非现场监测、现场核查,外汇局也大大提高了外汇监管效率。但在对沧州辖区进口单位的现场核查中发现,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及问题。2012年8月1日贸易出口收汇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广实施后,对出口企业的现场核查也面临类似问题。本文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现场核查方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外汇“管制”不断放宽,外汇管理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测分析,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后管理,非现场核查和监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非现场核查和监测的关键是将分散在各外汇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按照业务需求提取出来。本文以结售汇非现场总量核查为例,介绍Oracle透明网关技术在外汇非现场核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12年8月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由逐笔核销变为总量核查.外汇管理局廊坊市中心支局通过货物贸易监测系统对企业货物流与资金流进行监测归纳出当前影响货物流与资金流匹配度的几个因素,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2年8月1日,我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实行重要改革。这对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中国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出口多少商品就收回多少价值的外汇、付出多少外汇就进口多少等价的商品,这是我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基础和逻辑。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资金流与货物流匹配。正是在这个基础和逻辑上,我国的外汇管理模式经历了从核销到核报再到核查这三部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汇》2012,(16):3-3
2012年8月1日,我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实行重要改革。这对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中国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出口多少商品就收回多少价值的外汇、付出多少外汇就进口多少等价的商品,这是我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基础和逻辑。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资金流与货物流匹配。正是在这个基础和逻辑上,我国的外汇管理模式经历了从核销到核报再到核查这三部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 《时代金融》2013,(27):123+126
2012年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在全国推广,改革由逐笔核销向总量核查、由行为审核向主体分类监管转变,构建出企业进出口综合监测、主体分类监管、部门信息共享的新型外汇管理模式,本文针对改革后货物贸易项下外汇检查"线索发现难、取证难、定性难"的挑战,探讨外汇查处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贸易信贷,是基于贸易基础之上产生的信用行为,具有资金流与货物流时间错配的特点。当前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基础是对资金流、货物流真实性匹配情况的监测核查,贸易信贷管理也就成为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内容。在我国,由于经常项目已实现可兑换,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贸易信贷行为已不受限制,对贸易信贷的管理仅限于对一定期限、一定规模的贸易信贷行为及企业主体采取事后监测、核查、分类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刚刚落下帷幕,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的改革紧随启程。这一切实践与创新,体现出制度设计者系统工程的理念和智慧。货物贸易外汇管理与实体经济呈现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渠道的关联特性,涉及51.7万家有进出口或外汇收支的企业。新的管理方式通过总量核查、抓大放小、筛选重点企业和采取企业分类、风险提示,实现高效核查;通过改善管理制度、控制管理进程、优化管理目标,逐步建立起宏、中、微观管理相衔接和总、分、支局上下联动的风险监管体系和传导机制;通过全口径敏  相似文献   

16.
加快推进经常项目外汇管理转型是货物贸易改革后外汇工作的重点,提高非现场监测分析质量,改进现场检查方法,完善系统升级和人员素质的整体提高是现阶段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外汇经济领域呈现业务种类和业务量快速增长、违法违规活动隐蔽性增强的特点,外汇管理部门如何有效实施监管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外汇管理部门从工作机制建设以及分类监管的角度出发,探索建立非现场与现场检查工作创新,以及重点主体非现场分析方法,形成了以数据收集为基础,数据分析、核查指标设计为中心,非现场核查为手段,发现违规并对主体进行分类管理为目的的系统性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8.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后,外汇局构建了贸易外汇监测系统总量核查等指标体系,初步实现了对经常项目非现场监测的全覆盖。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于全口径监测的经常项目非现场监测框架尚未建立,二是基于风险预警的经常项目非现场监测指标不够完善,三是基于风险识别的经常项目非现场监测功能较弱,四是基于成果运用的经常项目非现场监测综合分析不足,五是贸易信贷报告项下存在非现场监测盲点。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外汇管理时期,货物贸易违规业务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四个外汇管理时期的典型案例进行纵向比较,总结出贸易项下违规业务的动机、专业化水平和规避监管手段的变化趋势,揭示当前形势下货物贸易外汇监管难点,并提出提高监测水平、加强事后监管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汇》2012,(1):34-35
01贸易付汇的退汇收入是否进入待核查账户?答:须进入待核查账户。《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第十三条规定,待核查账户的收入范围限于贸易外汇收入,但不含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