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文显  刘懋 《商场现代化》2005,(5X):186-186
一、从贸易竞争到制度竞争 依据传统贸易理论 ,我国大力发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贸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功,然而,从贸易条件变化看,有出现恶化迹象,因此理论界开始对比较优势理论和我国贸易实践进行了反思。洪银兴提出了“比较利益陷阱”观点,对传统分工格局提出质疑,他认为长期来看即使获得比较利益,也未必能保证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基于价格优势的竞争,缺乏垄断优势。一国单纯地基于资源禀赋来确定贸易结构,可能导致比较优势静态化,也就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因此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贸易应该有政府干预,获得自主创新能儿,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很多学者如盛晓白等人借鉴国外竞争优势理论,认为竞争优势并不只在于企业物质技术效率,还依赖于国家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从贸易竞争到制度竞争依据传统贸易理论,我国大力发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贸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功;然而,从贸易条件变化看,有出现恶化迹象,因此理论界开始对比较优势理论和我国贸易实践进行了反思。洪银兴提出了“比较利益陷阱”观点,对传统分工格局提出质疑,他认为长期来看...  相似文献   

3.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相继采用比较优势战略,获得了比较利益,但却出现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的局面,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其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大量新贸易现象的不断涌现,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出现不适应性。必须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进行重新认识。因此,从理论上对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研究,其结论:竞争优势比比较优势更适合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具有更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一、比较优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 从理论的应用来看,传统比较贸易理论较客观地解释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但由于传统贸易理论是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基本假定的,故很难解释二战到1975年间出现的大量新现象:国际贸易的垄断竞争、新技术保护主义、产业内贸易等.事实上,这些现象都可以用"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不完全竞争"予以概括.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经济条件下我国基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的竞争劣势越来越明显。只有从传统的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才能使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工厂。由比较优势转为竞争优势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发展技术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大力扶持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升级。文章首先对发展技术贸易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其次指出我国技术贸易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最后提出技术贸易相应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作为新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了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基本假定,给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本文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到创造优势,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本质是为企业创造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优势理论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成因及结果,指出发挥自身优势从事国际贸易能够促进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竞争优势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强调竞争优势对于一国出口的重要作用,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本文运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现状,指出我们应该走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相结合的道路,增强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以迎接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趋势的挑战,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快,全球经济竞争的重心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服务贸易也获得了迅猛发展。本文分析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再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波特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的一大进步。但有人将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并列起来作为贸易的基础,并且认为比较优势已经过时,竞争优势才揭示了贸易根源。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于这种完全割裂二者的看法,本文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阮卫华 《价格月刊》2007,(11):65-67
本文运用波特的钻石体系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及辅助要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认为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形成竞争优势的客观基础,要从"比较优势"跃迁到"国家竞争优势",还需要政府建立有效创造机制,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竞争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比较优势理论,以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的成因及结果,指出一国发挥自身优势从事国际贸易,能够促进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竞争优势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强调了竞争优势对于一国出口的重要作用,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本文运用对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来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现状,指出我们应该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相结合的道路,增强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迎接世界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趋势的挑战,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何思颖 《商》2014,(9):201-201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仍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该理论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从而发展了绝对优势理论。上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发表《国家竞争优势》,并系统的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理清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在联系,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和措施的制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面对这一挑战,我国在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同时,更要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实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融合是我国对外贸易策略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对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提出了诸多挑战,给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创新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新特征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讨论了知识经济大背景下国际贸易具有的新特征 ,讨论了其对我国外贸将要产生的战略性理论影响和贸易方式、贸易结构等现实影响 ,并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提出我国外贸应采取既要注重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 ,又要开拓知识经济产业的竞争优势的外贸理论战略和实行科技兴贸战略 ,加快结构产业升级 ,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在相互贸易以及对第三方贸易的趋同性越来越明显,反映了双方在产业传递和国际分工调整中的相似过程,说明我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出口贸易竞争将比较激烈。本文从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两个角度测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本自由贸易区之外市场上的出口相对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指导理论是比较优势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发挥我国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而缺乏高级要素和竞争优势。本文从我国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理论基础入手,通过分析我国国际贸易的时机和条件以及高级要素培育的途径,从而得出如何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挥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本文将从三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优势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在80年代发表了其著名的三部曲,即《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那么,比较优势论与竞争优势论到底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取向。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应追求竞争优势来发展对外贸易,另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还是应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本文首先从学术背景上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概念辨析,然后介绍波特教授最新提出的新…  相似文献   

18.
<正>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支撑外贸高速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有效应对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常态,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一是将培育新优势与保持传统优势有机结合。《意见》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兼顾了"稳"与"进"  相似文献   

19.
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启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当前流行的国际贸易理论学说,该理论对一国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和提升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出发,在对我国服务贸易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从我国劳动力价格入手,阐述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弱要素利益的缺失,接着结合传统贸易理论分析了这种现状的原因,指出对于"比较优势"的曲解是造成弱要素利益缺失的重要根源,最后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现实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