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邮政储蓄存款超常增长的背后隐藏着"垄断权"问题,邮政储蓄资金的监管存在着"盲点".本文提出应降低转存利率,邮储和邮政分家,成立专门的邮政储蓄银行--走向商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2.
据人行东海县支行调查,该县邮储转存款2004年8月末余额为36657万元,较年初下降6万元,而该县邮政储蓄存款2004年8月末余额为46556万元,较年初增长5021万元。一直以来,邮政储蓄存款安于躺在人民银行给予的高额息差上过日子,人民银行堪称邮政储蓄存款的“老巢”,但东海县仅就8月末余额而言,就有7881万元邮政储蓄存款弃人民银行而去。  相似文献   

3.
一、尽快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实现邮政与邮储独立核算。体制是邮政储蓄经营问题的症结所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准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邮政储蓄的健康发展,影响其正常运转。应尽快使邮政储蓄从邮政企业分离出来,实现邮政、邮储分业经营,以其为基础建立现代化的邮政储蓄银行,实行现代法人制度,明确公司治理结构和相应的法律地位,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使其自成体系,自主经营,自我约束,和其他金融机构一起进入金融市场竞争,接受银监会的业务监督。这样,既将其纳入金融平等竞争规范中,又为其寻找到一条适应国情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邮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邮政储莆转存款利率关系,提高邮政储蓄机构资金运用能力,建立由暗补转换为财政明补的补偿机制,人民银行新出台了邮政储蓄老转存款(即2003年8月1日前转存人民银行的邮政储蓄存款)分期转出的改革措施,实行新老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政策,老的邮政储莆转仔款执行年利率4.131%,新的执行年利率1.89%。为了解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政策实施情况,近期我们针对四平市邮政储蓄老转存款转出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余结伢 《青海金融》2005,(12):35-36
一、邮政储蓄改革的必然趋势 社会经济和邮政储蓄自身的发展促使邮政储蓄改革势在必行。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呼声和讨论,但由于经济的、技术的或硬件的、软件的因素,邮政储蓄改革未能彻底完成。2003年,邮政储蓄资金改革在全国推行:即自2003年8月1日以后新增的邮政储蓄资金转存到中央银行的转存款,按照金融机构当时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即1.89%计息;  相似文献   

6.
我国邮政储蓄始办于191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银行于1951年委托邮政部门代理储蓄业务,1953年停办。1986年,为充分利用邮政网络筹措资金,回笼货币,降低通货膨胀压力,国务院恢复邮政部门代办储蓄业务。根据政策,邮政从社会上吸收存款,转存到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支付给邮政局0.22%的手续费。1990年,邮政储蓄存款由代办改为全额转存人民银行。  相似文献   

7.
设立邮政储蓄银行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国人民银行宣布2003年8月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不再享受优惠利率起,我国邮政储蓄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设立邮政储蓄银行势在必行。但当前组建邮政储蓄银行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进一步研究和妥善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3年,是邮政全面扭亏为盈的第一年,邮政储蓄经过18年的发展,收储余额已超过8000亿元,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大金融机构,2002年实现业务收入175.55亿元,占总收入的1/3强。2003年9月初,人民银行发出通知,要求从8月1日起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央行部分,按照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计付利息,意味着一直被央行“包养”的邮储从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邮政储蓄超常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推动邮储改革,2003年9月,人民银行出台政策,对邮政储蓄在人民银行转存款实行新老划段,2003年7月31日以前的转存款,仍然按年利率4.131%计付利息,2003年8月1日以后新增转存款,按年利率1.89%计付利息;同时规定,自2003年8月1日起.邮政储蓄存款新增的部分,由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为了解政策执行一年以来邮政储蓄业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宝应县邮政储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范三成  来元元  董丽 《甘肃金融》2002,(12):74-75,91
近年来,随着邮政储蓄业务的不断发展,邮政部门在人民银行的转存款规模呈大幅度递增趋势.目前,邮政储蓄转存款已成为人民银行的主要负债项目,邮政储蓄转存款利息支出已成为影响人民银行财务成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确保财务成果的真实性,切实加强财务管理,近期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组织开展了邮政储蓄转存款利息支出真实性专项调查活动.调查反映出邮政部门在办理邮政储蓄业务中存在一些较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邮政储蓄、邮政保险规模相当大,拥有350万亿日元资产,持有日本国债余额四分之一左右。日本政府将于2007年10月正式启动邮政民营化改革。过渡期内,首先将日本邮政公社现有的邮递业务、邮政储蓄、邮政保险三大业务改造成国家100%控股的邮政事业公司、窗口网络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和邮政保险公司。然后,国家逐步减持股份,到2017年10月过渡期结束时,国家所持有的邮政储蓄银行和邮政保险公司的股份将全部出售,完全民营化。考虑到邮政事业仍需国家控制,邮政事业公司和窗口网络公司仍由国家控股三分之一以上。日本邮政改革对我们的启示:一是积极推进邮储银行成立和民营化;二是要通盘考虑国家邮政事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邮政储蓄恢复开办17年来,邮政机构利用其网点优势吸收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在有力地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邮政储蓄自身也得到稳步发展。但是,由于近年来邮政储蓄存在的体制缺陷,在经营中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1、人民银行利率倒挂,财务负担日趋沉重;2、邮储机构违规揽储,加剧了行业的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13.
随着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小额质押贷款在全国开办和全国分支机构的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改革步入快车道,这将对改变农村金融格局,促进邮政资金回流农村产生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从西部部分欠发达县区的情况来看,邮储贷款业务发展非常缓慢,邮政储蓄资金"反哺"农村存在诸多障碍,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信贷资金需求,亟需引起关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邮政储蓄业务迅猛发展,为国家积聚信贷资金,实施货币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邮政储蓄、汇兑混业经营,邮政储蓄存在套息现象。其主要方式表现为:一是汇兑转存储蓄,套取人行利息;二是虚增存款,套取利息,邮储部门与个别金融部门达成默契,利用考核期的时间差(邮储考核期为每月25日,金融部门为月末),相互转存资金:  相似文献   

15.
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强化宏观调控和推进邮政部门业务正常运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邮政储蓄政策的调整,新、老邮政储蓄转存款划断前后变化较大,邮政储蓄存款迅猛增长的势头开始减缓,增长幅度、转存款余额均呈下降态势,邮储收益缩小,经营压力增大,汇总资金的投向开始呈现多元化.为此,提出改进邮政储蓄业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最近,国务院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又发布了“积极做好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有关准备工作”的公告,改革现行的邮政储蓄系统,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邮政体制改革的精神,2005年年底人民银行决定将邮政部门在人民银行的邮政储蓄老转存款,以2003年7月底的余额为基数,分5年转入新存款户,第一转出年度转出基数的10%、第二转出年度转出基数的15%、  相似文献   

18.
<正>一、对转资金,套取利差一是“新账户”变成“过渡户”。由于邮政汇兑业务与储蓄业务是混合经营,汇兑资金账户透支的利率是 2.775%,而邮政储蓄转存款老存款户的利率是 4.131%,两者存在着利率倒挂,邮政部门当然地利用邮政汇兑资金往来账户透支,将汇兑资金转入邮储转存款“新账户”来确保邮储转存款“老账户”余额不下降,以此对转资金达到套取利差目的。二是“转存款”变成“调剂款”。据调查,邮储部门从新账户上存和调入资金频繁。邮储部门一要缴存备付金到省邮政储汇局资金清算中心,同时也可从省邮政储汇局资金清算中心  相似文献   

19.
发展邮政储蓄个人金融中间业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金融中间业务是以居民个人为主要目标客户的金融业务之一。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向个人金融业务的转移,个人金融业务在银行的利润来源表中已经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邮政储蓄是我国专业办理居民个人存取款及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随着邮政体制改革的推进,邮政储蓄在人民银行的老存款要在5年内分别按10%,15%,20%,25%,30%的比例逐步转出,这就意味着,邮政储蓄业务的收益每年将减少200亿元左右,邮政储蓄再依靠转存款利率获得收入的日子不会长了,其资金运作的难度、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大。同时,根据《国家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规定,邮政储蓄银行将在2—3年内组建并运营,邮政储蓄也将正式作为银行来运作,并与各商业银行开展全方位的竞争。因此邮政储蓄必须大力发展个人金融中间业务,这也将成为邮政储蓄银行长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一、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成立面临的问题(一)内控制度不完善形成了操作风险由于邮政储蓄业务是在传统邮政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邮储业务操作流程及内控制度很不完善,在以往的邮政储蓄经营中,经营者追求高利益,忽视内控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应遵循的规章制度置之不理,日常管理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上,加之其稽查队伍有限,使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