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税之始,岁于曷?人各见,争议多:炎黄论;鲁宣说;乃曰禹,主流也。 夏商周,租有则,顺其序,贡助彻。史料少,详述缺,存歧义,耐琢磨。 自春秋,及战国,圣贤出,变法热。齐管仲,先行者,相地征,等衰别。 初税亩,生鲁国,私有地,合法则。公孙侨,相郑国,作丘赋,国库绰。 魏李悝,重农业,善平籴,励耕作。卫吴起,仕楚国,开财源,厉节约。 公孙鞅,大变革,废井田,开阡陌,兴农战,抑商业,秦之强,赖以佐。  相似文献   

2.
一女子下夜班,一男子尾随图谋不轨。女子惧怕,路过坟地,灵机一动,对坟墓说:爸爸,我回来了,开门啊。男子大惧,哇哇大叫奔逃。女子心安,正要离开,忽然从坟墓中传来阴森森的声音:闺女,你又忘了带钥匙啊。女子惊骇,也哇哇奔逃。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的零售帝国,靠的是品牌力量的支撑,文化的沉淀与传承,卫星覆盖的信息系统,合作伙伴的彼此认同,顾客的持久信任。所有这些,都令同行难以望其项背。沃尔玛中国局也因此格外受到关注。十六载中国路,沃尔玛尝试入乡随俗。坚持美国式的思维和行为,看起来精明的沃尔玛似乎错失良机。探路中国,谋定后动,子落棋活。  相似文献   

4.
服装快跑     
需求疲软,网购强势,"快时尚"来袭,靠天吃饭难以为继,本土服装终结野蛮生长时代。竞争残酷,弱肉强食,特殊比赛正上演:消费者是裁判,品牌为教练,渠道当球员。前半场库存,后半场关店。风云突变,烽烟再起。对手凶猛,没有退路,要么玩命跑,要么  相似文献   

5.
用户争夺战     
正实体革新暗潮汹涌,电商转型迫在眉睫。全零售还是泛渠道,电商或是O2O,零售江湖巨变,敢问路在何方?移动互联加速变迁,新兴领域商机凸显,用户争夺箭在弦上。渠道打通,社区创新,生鲜突围,支付升级,物流整合,可谓百家争鸣,解数用尽。用户投票,互动为王,服务为本。借用互联网思维,不妨将顾客看作用户,所有的创新无一不是为了提升体验。勿忘初心,得顾客者得天下。  相似文献   

6.
刘绪义 《新智慧》2009,(2):I0017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  相似文献   

7.
新春进行曲     
年味儿曲:"哈哈,站长,你把‘福’字贴倒了。"大年三十,一大早,员工小何就在"嘲笑"站长贴春联的水平。"福倒了,福到了,you know?"站长笑呵呵的解释道。"对,福到了,福到了,今年生意必红火。"小何满怀憧憬的说道。  相似文献   

8.
零售再出发     
正互联网,改变了顾客的生活方式,塑造了全新的生活场景,带来了令人兴奋的商业变革。迎合市场变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积极谋求转型,走向创新征途。重塑强势品类,打造粉丝经济,构建电商渠道,角力物流供应链,零售业重置发力点。零售再出发,驶入快车道,以用户体验为导向,以持续创新为动力,方能实现"弯道超车"。互联网,改变了顾客的生活方式,塑造了全新的生活场景,带来了令人兴奋的商业变革。迎合市场变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积极谋求转型,走向创新征途。重塑强势品类,打造粉丝经济,构建电商渠道,角力物流供应链,零售业重置发力点。零售再出发,驶入快车道,以用户体验为导向,  相似文献   

9.
印象三沙这是一个小岛,只有2.13平方公里,却有一种无言的大美。能登上永兴岛,真是一种幸福,一种幸福的享受。美在蓝。你看那海,蓝得无边无际,蓝得无心无肺,蓝得无比纯粹。走近海,水是无色的,清澈见底,一览无余——沙子、礁石、热带鱼,一一可数——海把她的秘密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了你。这里,海水最深能见度达40米。眼光逐步投向远方,只见海水由浅蓝变深蓝再变墨蓝,最后与蓝天相接。而在海的蓝面前,天的蓝则要逊色许多。  相似文献   

10.
嘉兴名人     
《嘉兴学院学报》2008,20(2):F0002-F0002
费哲民(1893-1978),海宁人,教授。辛亥革命后参加共和党。1913年去上海当店员,业余刻苦自学。1916年考入先施公司工作。“五四”运动后参加职工会活动,后又参加“救国十人团”,并主编《新国民》报。1920年,参加“五四”周年纪念大游行,遭军警打伤,不久接办劳工神圣社,后被迫解散。同年9月间。创办新文化图书馆和《自由杂志》,宣传革命思想。被军阀政府以“赤化工人、煽动罢工”罪名下令通缉,乃南下广州。1921年1月加入中国国民党,先后编辑《广州晨报》和《民治日报》副刊。8月随北伐军出发到桂林,被孙中山任命为大本营党务处宣传干事,主办《半周评论》和战地通讯社。1922年6月,因陈炯明叛变而被俘。8月脱险,潜回上海见孙中山,奉派东渡日本留学,任国民党东京支部执行委员兼宣传主任,主编《国民评论》。曾上书孙中山拥护三大政策,并领导东京支部与共产党员共同活动。  相似文献   

11.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土地财政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我国土地财政的构成,按窄、中、宽三种口径估算土地财政规模,结果表明不同统计口径的土地财政收入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的土地租金和贷款收入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的财力来源;总体上看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逐渐趋同;人口城市化水平和中央级税收比重与土地财政规模正相关,而外商直接投资与土地财政规模负相关;人口总抚养比与土地出让收入比重正相关,而人均GDP 与土地直接税收入比重正相关。不同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土地引资效应和土地收入效应是不同的,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宏观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土地出让资金监管,以有效控制土地财政规模,弱化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12.
土地财政是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热点问题,然而学术界对其生成机制尚未有一致的结论。使用动态多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的土地收益函数与战略选择,揭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的内在机理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于土地财政,既与我国的财政体制与税收结构有关,也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变化以及地方政府的目标构成密切相关。改善分税制的制度设计,创新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违法征地的惩罚力度,加强土地管理工作,是缓解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出口退税机制是历届政府重视的问题之一。从表面看,地方财政负担出口退税横向和纵向负担不均衡问题,是外贸出口额过大和地方财政承受力过小造成的。但实质是税收制度、财政分税制和外贸体制不健全造成的。所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应将财税体制和外贸体制改革同时推进,在坚持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财政分税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实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出口企业三赢的局面,促进我国外贸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一直存在巨大的收支缺口,诸多因素的推动形成了"土地财政"模式。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通过1991~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与当前财税体制的关系加以实证分析,得出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与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成反比的结论。短期看应该规范土地财政收入的收支、加强监管;长期看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土地出让金制度,彻底扭转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偏好,构建地方政府稳健的"税收财政"模式,根本转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5.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对于具有特殊产业结构的云南财政有着重大影响。在收入不断增长和支出规模快速扩大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云南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矛盾。为实现云南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致力发展经济、增加税源、加强征管、堵塞漏洞、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同时,继续争取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服务全局的财税体制改革与财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现阶段也面临着新情况与新问题,如财政收入制度不够完善、财政体制有待健全、财政预算制度不尽完整、财政管理的法治性和绩效尚需提高、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等。当前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改革配套条件等内外因素的发展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循序渐进地加以解决:如积极运用财政政策,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完善财政收入体系,规范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秩序;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预算制度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等。  相似文献   

17.
从课税成本的视角,分析了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税收立法权、收益权和征管权的限度,比较了国际上不同税权配置模式的课税成本,提出我国地方税权配置的目标模式应当是在尽量降低课税成本的前提下对税收立法权、收益权和征管权进行优化组合,以构建财权与事权匹配的分税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政府管理认识层面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而从实践层面分析,确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服务行政理念、培育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公共信仰、加快从投资型财政体制向公共财政体制的转变、建立公共服务取向的政府业绩考核体系无疑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点和难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物业税被定位为是对不动产的保有环节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是集政府多目标于一身的理想税种:兼顾公平与持续发展、并有助于激励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分权制度的落实。中国现行房地产税体系庞大,但物业税规模小,约束了其综合作用的有效发挥。中国房地产税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之一是重塑物业税,并重点强化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税费错位是政府行为不规范和税制改革相对滞后等原因造成的。要使税费归位 ,应坚持“以税为主 ,以费为辅”的原则 ,完善市场机制 ,健全财税体制 ,清费立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