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丽伟 《全国商情》2009,(15):124-125
大陆法系各国民法中留置权主要分为债权留置权和物权留置权,这样区分将留置权人为地置于物权和债权系统中予以认定,仍有欠合理之处,本文认为,我国民法中的留置权的内涵存在诸多问题,与其他国家难以接轨,因而应在分析留置权实质的基础上,妥善处理我国留置权立法.  相似文献   

2.
留置权作为一种担保物权,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一直很少适用,其主要原因是《担保法》中有关留置权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强,且范围过窄。2 007年10月1日生效的《物权法》对留置权作出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即扩大留置权担保的适用范围,增加了商事留置权,完善了留置权的实现程序,使得留置权这一担保方式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马琳 《大众商务》2010,(16):254-254
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是自二战以来,现代各国民法也都广泛的采用的模式。无论从实践立法的角度,还是从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具体价值的角度,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都是值得我国在制定物权法过程中予以承认和肯定的。债权形式主义模式是在维护民法"公平、正义"原则的基础上,保障了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体系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保障了交易安全,它是维护社会"更高层次正义"的体现,是我国应一直坚持的物权变动模式。  相似文献   

4.
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是自二战以来,现代各国民法也都广泛的采用的模式.无论从实践立法的角度,还是从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具体价值的角度,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都是值得我国在制定物权法过程中予以承认和肯定的.债权形式主义模式是在维护民法"公平、正义"原则的基础上,保障了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体系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保障了交易安全,它是维护社会"更高层次正义"的体现,是我国应一直坚持的物权变动模式.  相似文献   

5.
不动产租赁权的法律性质与物权定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应物权制度由“所有”向“利用”为中心转变的历史潮流,法律必须考虑维护不动产租赁权权利人的物权利益,才能充分发挥不动产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应有效能。本文对不动产租赁权作为用益物权的法律性质与物权定位进行了探讨。有关土地房屋不动产租赁权的物权性研究。对于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的物权法体系和制定民法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典权制度是我国特有的法律制度。在民法典制定的过程中,对典权制度的存废存在诸多争论。新形势下,重建典权制度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也是完善我国不动产物权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完善我国船舶留置权制度出发,阐述了我国立法对船舶留置权的概念规定的不足,指出了完整的船舶留置权应包括承拖方的留置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船舶留置权担保的债权范围及船舶留置权的取得条件;并论述了船舶留置权的实现和清偿问题;总结了船舶留置权的消灭条件.最后,通过对以上个方面充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对<海商法>中船舶留置权的修改建议,构建出完善的船舶留置权制度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是否应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引起了学界广泛争议.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所指涉的独立于债权合意的物权合意根本不存在,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不利于保护出卖人利益、增大了法律适用难度且其功能可被善意取得制度和公示公信制度替代,物权立法不宜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  相似文献   

9.
信托受益权的法律性质是信托法中的重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信托制度的具体构建,也关系到信托受益人的法律保障程度与效果。然而,这一重大问题在理论界却存在诸多分歧。这些分歧没有从深层角度进行思考,在方法论上存在不足。从信托本质及其机制运作、物权理论的真正内涵及其变化发展来看,信托受益权应定位于物权,并且是传统物权不能包容的新型特殊物权。我国信托法在具体制度构造上债权性因素明显,这种构造不具有逻辑性和妥当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法重要制度的抵押制度也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从抵押制度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到: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其演进的根本原因,公平和交易安全是其演进的基本法则,从让与担保到占有质再到非占有质是其演进的规律。从抵押制度立法例的比较看,多数国家将抵押权规定为物权较为合理,我国民法典也应摒弃将抵押权规定于债权的做法,而将抵押权规定于物权,并应从内容上加强其物权性规范。  相似文献   

11.
提单法律性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长期混淆提单在运输领域和非运输领域的性质和功能,简单地把提单理解为物权凭证,或者物权与债权双重法律性质并存,但在何种情况下是物权凭证又在何种情况下是债权凭证含糊不清,要么就认为物权属性和债权属性同时并存于同一法律关系之中但可以由权利人选择其中一种主张权利,导致提单案件的管辖权与法律适用等问题出现困惑与不解,理论界为此争吵不休,司法实务界判决前后不一,互相矛盾,这种局面的出现是源于对提单性质的含糊不清导致的,本文拟就提单的属性这一基础性问题作出比较清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物权变动规则是我国物权法典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物权与债权有着本质的区别,我国的物权立法应当接受物权行为理论,建立依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规则,并对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个人存款的法律性质在法学理论、立法实践以及实际生活中均存在着含混之处。该法律关系既不属于纯粹的债权,也不属于纯粹的物权,而应当将其界定为具有物权性的债权法律关系较为符合中国现有的立法实践,也符合中国的传统金融文化以及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4.
预告登记对应于本登记,在本登记之前,即赋予债权请求权以物权效力,成为债权之间的桥梁,保护了己订立合同却暂时难以进行本登记的不动产权利受让人的利益,填补了债权与物权之间的空隙,使民法的体系得以顺畅发挥功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在我国是一种较新的登记模式,在大陆法系国家则是一项比较成熟的物权制度,尽管如此,由于立法背景不同,各国的预告登记制度还是有一定的不同,其中尤以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5.
民法是市场经济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法律部门,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系统编纂的现代民法典已成为当务之急。建立市场经济、竞争经济是制定民法典的社会环境基本要求。在民事立法中,还应科学合理解决好民法与商法的关系、物权问题、人身权的民法保护、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问题,并可将英美法系中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援为我用,做好引进、结合、创新之间的协调,完善我国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6.
抵押权与留置权在同一标的上竟合而主体不同的状态下,留置权应优先于抵押权受偿.我国即将制定的民法典中,抵押权与留置权的关系问题,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此发表拙见,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优先权制度起源于罗马法,近、现代的许多国家都在其民法典中建立了优先权法律制度体系,其中以法国和日本最为典型.优先权制度旨在破除债权平等原则,赋予某些特殊债权以优先受偿的权利,推行国家的现行政策,维护公共利益及债权人共同利益,体现法律对实质平等、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理念.我国目前对是否建立优先权制度存在较大争议,加强对优先权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优先权制度的历史演变考察、优先权的概念与性质评析、各国优先权法律制度的比较评析,论述了优先权制度的立法价值,我国建立优先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建立我国优先权制度提出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自从 2 0世纪 70年代末在中国实行以来 ,取得了巨大成就 ,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 ,由于其表现出债权的特征而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以物权关系改造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已成为法学界的共识。物权立法应就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效力、消灭等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 ,使之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基本概念:物权和债权 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其标的物,享受其利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债权是指在债的法律关系中,债权人享有的请求他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继2003年首例虚拟财产纠纷案判决以来,有关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屡见报端,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界定存在着差异.本文从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说、债权说和知识产权在内的理论争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最后综合整个法律制度和体系,提出了符合权利说,旨在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并对其进行充分而有效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