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亚红 《特区经济》2009,(4):207-208
一定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及效益,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经济效果。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至今并未实现彻底性转变,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的粗放特征仍然十分明显。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仅降低经济效益,而且危害生态环境,引发资源高耗、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说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浙江中小企业的经济增长质量普遍不高,经济效益主要建立在增长速度基础上,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低产业的低档次发展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速度·效率·增长方式——1949—1979年中国经济增长透视匡家在速度高、效率低是建国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最显著的特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历程中,粗放型增长即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带动的增长是常态,是主流。决定这种增长方式的主要变量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刘晓磊 《北方经济》2010,(13):77-78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速增长,能源消费量也大幅度增加.以往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技术创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常红军(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兰州,730070)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沿袭着一种粗放型增长方式。依靠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大量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是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一般特征。由此导致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  相似文献   

6.
王玉霞 《发展》2010,(12):44-44
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人,秦安县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态势。然而,我县农村经济增长模式仍然是以低技术含量和高能源投入、高资源能耗、高环境污染、高生态破坏为特征的“一低四高”粗放型增长模式,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笔者结合秦安县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建设实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谢晓波  黄炯 《浙江经济》2006,(16):12-14
上半年全省11市经济运行延续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经济运行的协调性有所提高,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关于内蒙古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李斌长期以来,内蒙古经济始终处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状态,经济发展水平放低,企业亏损面较大,亏损额逐年增加,经济效益不断下滑,更新改造力度不够,各项效益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以说基本上是粗放型的。所以...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长期以来,我国严重依赖“高投入、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已走到了调整的边缘。在新的经济背景下,我们不禁再次反思:中国经济发展之路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0.
广东经济增长模式对该省外经贸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广东经济增长模式对该省外经贸竞争力的影响。广东目前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广东能源供应出现紧张、土地资源被低效占用、土地成本上升、工业结构长期以来处于经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链环节、企业处于低利润空间、遭遇的反倾销起诉越来越多、生态环境恶化、直面全球经济周期和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些消极后果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广东对外经贸竞争力。从重外向、重数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为外向与内向并重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是持续提高广东对外经贸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程思怡  陈姿 《亚太经济》2007,(3):117-120
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方针以来,福建在转变增长方式方面虽取得了不少成效,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都有显著提高,但总体上依然没有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相关制约和提高生产方式改进的因素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认真研讨。  相似文献   

12.
经过20多年高速发展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重大转折。维持中国经济如此高速增长的方式,还是“三高一低”(高消耗、高投入、高成本、低附加值),这对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转变粗放式增长方式,涉及到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资本市场的更加开放和流动、扩大企业的规模、清除企业的体制障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近期撰文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左右的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增长史上不多见。但这种增长主要是依靠大投入带来的,或者说主要表现为粗放增长,经济运行的效率并不高。正因为如此.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新一届中央领导更是反复强调要追求有效率、有效益、没有水分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师政清 《发展》2010,(1):89-9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由于沿袭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经济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等问题,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经济增长的道路,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与问题,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教育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各省市1996~2004年间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影响。从地区间来看,东、中、西部地区教育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由高到低呈梯次分布。由此提出了中国现时期应该采用"因地制宜"方针制定教育投资政策,实现各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了一个以低工资、高就业;低消费、高积累;高经济增长、低福利增长;高贸易和资本顺差、高外汇储备、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然而,这一模式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尤其是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带来的后续反应,让这种模式再也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九五”到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核心内容。所谓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增长的方式的转变,从扩大再生产角度看,就是从外延为主向内涵为主转变;从经营方式角度看,则是由粗放型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变。回顾内蒙古经济发展历程,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片面追求数量、产值和速度,导致经济增长质量低、效益差、结构失衡。这是典型的以外延扩大再生产和粗放经营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全国也具有代表性。今后十年五,内蒙古经济能否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关键要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的快慢。如果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跟不上全国的步伐,那么内蒙古经济与全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因此,加速转变增长方式是“ 九五”时期及其后十年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和长期任务。对此,必须树立起高度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了一个以低工资、高就业;低消费、高积累;高经济增长、低福利增长;高贸易和资本顺差、高外汇储备、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然而,这一模式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尤其是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带来的后续反应.让这种模式再也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高度依赖土地和劳动的要素投入,是以资源的高耗费来支撑高投资和高出口。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的生态环境等因素使得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压力日益增大,我国经济必须从主要依赖土地和劳动的要素投入转向依赖技术创新和生产率要素的提高。但是,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一般认识 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粗放型、集约型之说法最早来自于农业,分别指“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实行粗放耕作”和“通过单位面积土地产方式。后来,经济学借用了这一说法。在经济学中,粗放型是指:通过扩大投资,上新项目来实现经济规模的扩张,而不注重经济效益,结果是“高投入、高产出”,甚至“高投入、低产出’。集约型是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经济管理水平进行生产,结果是大大提高了投入产出率。对粗放型、集约型的理解,应注意两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