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新古典消费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民族地区城乡居民的消费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了老龄化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城乡层面的比较。实证结果发现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民族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差异:老龄化对民族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的是显著的负效应。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于城乡老年人口收入来源的差异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导致老龄化的"消费效应"在城镇地区占据主导地位,而农村地区则是"储蓄效应"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以消费理论为依据梳理了新型城镇化促进消费增长的机理,认为新型城镇化通过收入、环境、示范、价格、财富效应等驱动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并根据我国2000年~ 2014年分省的面板数据,分别就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全国整体看,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价格效应与居民消费存在负向关系,居民消费受消费习惯影响较大;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的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同时,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惯性"最强.由此建议将增强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的广度和深度作为减少消费习惯对居民消费影响、扩大居民消费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扩大内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具有重要的引致效应。为检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性,本文在定量分析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各省份2001年至2009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水平等变量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并针对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对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在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产生重大影响。通过构建测算居民消费潜力的指标体系,使用2008—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这一促进作用对高收入、受教育程度高及东部地区居民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二,数字经济发展存在两种效应:一种是通过提升收入水平和推动消费方式革新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即数字红利效应;另一种是通过扩大数字鸿沟阻碍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即数字鸿沟效应。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存在基于收入结构和教育经费的单一门槛效应。研究结论为制定相关政策以引导数字经济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缓解数字鸿沟效应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政府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会产生挤入效应。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基于1995—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分税制下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而言,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从地方政府支出的结构来看,东部地区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政府消费支出次之,政府投资支出的挤入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1995年-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MM分析方法,从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四个角度对财政分权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方面,财政分权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系数为正,这表明财政分权提高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从各地区来看,由于各地生活水平、自然条件以及居民消费偏好的不同,财政分权对各地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同,其与中部、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都呈正相关,但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较大,对西部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为负。在上述结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期我国物价变化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趋势已基本确定。通过商品结构、居民家庭构成、作用程度等角度分析了城镇低收入群体受该因素影响的不同表现,提出以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稳定居民消费价格、调整居民消费政策、给予居民全面扶持等对策来缓解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居民储蓄行为差异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参数在我国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区域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应不一致,从而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年~2008年中国东中西部各省份有关居民消费增长水平和流通业发展的数据,采用PanelData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以此检验结果为基础的PanelData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流通业发展是居民消费增长的原因,但流通业发展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的流通业对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程度仅仅为东部地区的一半,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滞后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居民消费增长的速度。为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应明确流通产业地位,更新流通发展观念,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运用1997~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可以考察经济转型期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二者之间密切相关:少儿抚养系数与居民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老年抚养系数与居民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生育率、家庭规模、居民储蓄率都与居民消费有同向变动关系.其中少儿抚养比对东部居民消费拉动作用最大,而生育率、家庭规模因素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其政策含义是:在刺激内需、扩大居民消费时要充分考虑地区间的人口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9—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STIRPAT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基础上,考察现阶段中国城镇化、居民消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城镇化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与区域差异,城镇化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并不显著,居民消费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亦存在着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而且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距拐点还有一段距离;城镇化水平提高能抑制居民消费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且居民消费水平不同的地区,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土地价格、房地产价格过高和内需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受瞩目的社会问题。土地价格是构成房地产价格最基本的要素,房地产价格则可以通过"财富效应"和"购房压力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9~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地价与房价互为因果,但相互影响机制显著不同;房产的"财富效应"作用微弱,房价的过快上涨抑制了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3.
土地供给政策在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房价和居民消费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1999--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本文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土地出让与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地出让与房价存在负向的互动关联,两者的相互作用抑制了房价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土地出让面积的增加通过房价的传导作用,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房地产财富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房地产财富效应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2000年以来已经迈入老龄阶段,不断深化的老龄化趋势必将在未来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关注人口老龄化对于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并从平均消费倾向和国民收入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聚焦“金融发展→收入分配→居民消费”的传导路径,构建收入分配情形下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微观机制模型,可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通过收入分配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基于199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关于收入分配的中介效应,且具体表现为遮掩效应,即收入分配 “遮掩”了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致使总效应有所下降;金融发展通过规模性收入分配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分时期、分地区的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充分支持金融发展会通过改变收入分配而对居民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观点,也揭示出可能存在更大的正向机制尚未纳入研究视野,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该文运用聚类分析描述了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市属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的地区,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也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文化教育程度的差异是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房产税的推行不仅应是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良药,更应是激发地区消费升级、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以2011年上海和重庆房产税改革试点为自然实验,使用合成控制法分别评估两地房产税政策对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征收房产税会对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产生显著影响,且不同的房产税政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重庆模式”具有较强的政策力度和公平性,但对地区消费具有持续的抑制作用,不利于地区消费升级;“上海模式”在短期内抑制了居民消费,但长期来看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征收房产税的经济效果不仅与房产税政策本身有关,还与配套政策、制度环境等紧密相关,房产税改革不应仅着眼于房地产市场,还应关照地区消费的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要有相应的配套制度,也应配合其他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一个SOLOW模型的简单扩充,加入一个代表老龄化程度的参数,研究了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当前认为老龄化的加重将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老龄化程度越高将越会阻碍经济的增长。因此,政府要根据现行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地区老龄化程度和养老水平不同这一事实采取不同措施,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居民消费率却逐渐下降。基于2005年—2012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法,分析城镇化和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在东部地区,城镇化的持续发展会推动居民消费率的提高,而在中西部地区,其作用效果并不显著甚至起阻碍作用;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少儿抚养比提高有助于居民消费需求提高,而老年人口抚养比在东部地区起阻碍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推进中西部城镇化进程,突破城镇化进程中对居民消费抑制拐点,并加大对中西部老年人基本消费支持力度,积极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释放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20.
居民消费是推动国内大循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数字时代,探讨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理,然后基于248个地级市2011—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提升了居民消费水平,其中,产业升级是重要作用途径。(2)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提振作用大于农村;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群体差异,对东中部地区居民与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提升更为显著。(3)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积极作用,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夯实消费基础;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激发消费潜力;深化数字经济协调发展,补齐消费短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