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从市场发育与演变的悖论看中国传统经济衰落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经济到现代经济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服务业小议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从江东犁到铁搭:9世纪到19世纪江南的缩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从唐代看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经济的再评价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首先,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按名义汇率计算,2000--2006年间,中国占全球GDP的比重从3.8%上升到5.5%,对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8%,仅次于美国20.5%的贡献率。同期,中国进出口占全球货物贸易的比重从3.6%上升到7.2%,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2%,排名世界第一。2007年,美国经济由于次贷危机而放缓,中国有可能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月泉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2):133-138,160
总论与区域经济 有关中西比较和中国传统经济的再评价近年来在中西方学术界都引起热烈讨论,其中主要是对明清经济的再评价。美国学者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建云翻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中西方学术界都引起了讨论。彭慕兰针对黄宗智的反驳,发表长篇回应《世界经济史中的近世江南:比较与综合观察》,除修正若干数据外,重申他的观点(历史研究4 )。张家炎《如何理解18世纪江南农村:理论与实践》述评了2 0 0 2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次讨论会中争论双方的主要观点(中国经济史研究2 )。国内学者也参加了…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再次展现出持续平稳增长的强大韧性,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63.6万亿元,同比增长7.4%。按照现价美元汇率计算,中国GDP首次跨上10万亿美元的台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3%以上。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再次展现出持续平稳增长的强大韧性,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从国际对比看,中国经济奇迹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正从西方移向亚洲,新兴亚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比2009年数据,美国GDP增速-2.4%,欧洲-4.8%;印度7.3%,中国高达8.7%。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此三项衡量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的主要指标仅分别为2%、25%和51%左右,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达到3%、80%和75%左右。而且,随着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提高,以及出口呈现周期性回落,中国过去传统的依靠投资驱动、规模增长和出口导  相似文献   

13.
沈利生教授对我们发表在《世界经济》2 0 0 3年第 2期的《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 :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一文 (以下简称为《贸》文 )提出了五点质疑 ,在此我们分别进行答复。问题一 :生产函数中产出 Y的含义 ?《贸》文通过分析各类贸易开放度指标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来判断度量指标合理性的标准 ,因此在《贸》文第三部分“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中 ,我们分析的中心是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该部分第一节我们对 5种贸易开放度指标与经济增长进行第二类相关分析时 ,就已说明经济增长是用 GDP表示的。在这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史论坛”2 0 0 2年 9月 11- 1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第二次研讨会 ,此次会议是 2 0 0 1年 12月“论坛”关于该主题的第一次研讨会的继续。会议由《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农业展览馆、首都师范大学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日本的 5 0余位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下面就本次会议所讨论的主要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一、对加州学派的评价及相关问题  龙登高 (清华大学 )以“加州学派和研究范式革命”为题 ,介绍彭慕兰 (…  相似文献   

15.
外刊速览     
《新财经》2011,(9):18-19
亚行对亚洲发展前景做两极预测亚洲开发银行(ADB)发表的《2050年亚洲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如果中国、印度的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亚洲整体国内生产总值(GDP)2050年占世界GDP的比重将由现在的27%上升至52%。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大学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所 (WIDER)拟主办两次“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与贫困问题”国际研讨会。第一次于 2 0 0 5年 3月与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在北京合办 ,第二次于 2 0 0 5年夏季在欧洲举办 ,都将有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参与。征文特设 :(1 )一等奖 1名 ,奖金 1 60  相似文献   

17.
一、经济总量与结构初步核算,2006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GDP)290.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04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80.03亿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158.98亿元,增长11.7%。人均GDP达到10396元,增长11.9%。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7.6%、27.6%、54.8%,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郝义国 《特区经济》2005,(8):326-328
现阶段,中国是一个高额度投资的国家。中国2004年投资占整个GDP的比重达到45%左右,增长速度达到28.6%。同时,中国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原材料消耗的大国。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虽然近年来中国的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主要是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相对低GDP产出来支撑增长的,不论是国家宏观经济效率,还是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率都不高。比如:2003年,中国的GDP仅占世界GDP的3.8%,但是我们消耗钢材、煤炭、  相似文献   

19.
赵晓 《发展》2003,(6):17-18
近几年来,宏观经济预测的水准一直不高,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对于2003年的中国经济,政府预测GDP增长7%,物价上升1%,即实际增长只有6%。这是一个相比于2002年明显往下滑落的增长估计,笔者一直摇头:究竟有什么理由唱空中国经济呢?结果是,一季度GDP增长达到了9.9%,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在笔者看来,中国GDP增长,既完全合理,又有雄纠纠的力道,并且还会再好上好几年。目前,中国经济可以说是动力非凡,受到了“三大周期”的强劲推动。它们分别是“世界工厂———国际投资与出口周期”、“城市化———投资与消费周期”以及“新兴消费品———消费周…  相似文献   

20.
世界贸易体系变革中的风险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 0 0 3年的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不平静。自从 2 0 0 1年美国新经济泡沫崩溃之后 ,世界经济步入了低谷 ,尽管到 2 0 0 3年年底 ,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 2 0 0 4年美国经济的形势将好于上年 ,但是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并没有实质性的好转 ,在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 ,这将制约美国经济的复苏。2 0 0 3年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和 SARS的突然出现更是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由于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 2 0 0 3年 9月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 WTO部长级会议以失败告终 ,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多边贸易体系的吸引力均受到极大的损害。 2 0 0 2年美元贬值之后 ,国际金融体系的波动性便开始增加。2 0 0 3年国际舆论纷纷指责人民币 ,鼓吹人民币升值 ,其实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中国 ,而是反映了当前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不对称性和不稳定性。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增长 ,但是围绕着宏观经济出现了各种争议 ,比如关于中国的宏观经济是否过热、未来中国将出现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压力、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汇率制度是否需要调整等等。从这些年围绕中国经济的各种争议来看 ,也反映出两个问题 ,一是中国经济已经日益融入全球化之中 ,要判断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 ,就不能不对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客观的评价。二是越来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