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阐明了制造商新产品开发的分类,将产品创新分为源头式新产品开发和过程式新产品开发.基于产品创新的类型,文章将供应商参与划分为供应商前期参与和供应商后期参与两种类型,并探讨了不同的供应商参与阶段对制造商产品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刁英 《商业科技》2014,(20):53-54
通过文献研究提出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影响产品质量的18个因素,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识别出11个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四个构面因素,分别是供应商能力、制造商-供应商关系、供应商参与技巧和供应商管理。  相似文献   

3.
供应商参与的动机,不仅仅在于向制造商独家(或优先)供应在协同开发产品中所承担开发的系统和零部件获得预期的净现值收益,这一投资行为对供应商的效益还包括增进其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产品品质、及财务上的绩效,这可以看作是供应商参与开发所进行的投资的战略性价值。从供应商角度刻画了其参与所能拥有的实物期权价值,识别了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所具有的灵活性期权及递增期权,描述了供应商参与的期权特性。通过研究,有助于管理者能够正确评估参与到合作研发项目中所能得到的包含实物期权价值在内的未来利益。  相似文献   

4.
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中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由制造商和供应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制造商通过价格补贴和转移支付的方式激励供应商进行技术创新的契约机制。在三种博弈形式下制造商与供应商的选择策略及利润函数,结果表明:协同创新时,供应链系统能够达到有效帕累托最优。同时Rubinslein讨价还价模型对供应链系统的剩余价值进行再分配。  相似文献   

5.
随着供应链思想的不断深化,各企业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纷纷在产品开发初期就将供应商纳入产品开发团队,将自身在市场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与供应商在技术方面的优势相结合,以降低开发成本。然而,供应商早期参与是把双刃剑,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使供需双方面临各种风险。本文从供应商早期参与的实质出发,通过分析供应商早期参与对供需双方造成的影响,指出供应商参与时机的影响因素,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产品的供应商在参与时机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中国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和利润下降的现实,结合全球产业价值链的相关理论,探讨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可能路径,提出了主制造商加零配件供应商和主制造商加渠道供应商的两种可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及其规避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静 《商场现代化》2006,(24):88-89
企业开展人力资源外包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决策阶段的收益风险、选择供应商阶段的信息不对称、冲突风险及失控风险,以及外包关系维持阶段——灵活性缺失、稳定性不足及激励不当风险。对此,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相似文献   

8.
高度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使得供需企业之间联系变得紧密。在此环境下,原材料供应商和产品制造商可以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原材料库存进行管理,这使得原材料供应商和产品制造商可以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本文构建了第三方物流管理原材料库存的模型,并分别对模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和第三方物流的具体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论述了竞争情报在风险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将研究集中在三个阶段上,即项目的筛选和评价阶段,经营管理投资项目阶段,风险资本的退出阶段。接着论述竞争情报在三个阶段中的不同作用,对风险企业提出了构建灵活反应式战略预警机制的思路,最后就竞争情报在风险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制造迅速与全球经济接轨,中国供应商成为采购浪潮中的受益者,但在受益的同时也面临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风险。范江锋,作为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检验认证部中国区总监,拥有着丰富的工业检验项目管理经验,看他支招“中国工业制造”多元化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的供应商评价选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曲盛恩 《商业研究》2005,(24):7-10,106
针对传统交易关系的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的不足,考虑到在当今动态、合作、竞争以及要求快速反映的环境下制造商与供应商关系的转变,从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协调的角度出发,提出从企业能力、合作程度、服务水平三个层面来研究供应商选择评价问题,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通过整合模糊AHP与灰关联分析法,建立了一套更具客观性与准确性的供应商评选方法,并对电力设备制造商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2.
供应链企业的均衡策略:基于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节点企业如何协同合作、合作到什么合适的程度才能实现共赢,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问题。以消费者的反需求曲线为基础,利用博弈分析理论和方法,基于单一制造商、多个供应商和消费者构成的供应链系统,探讨了供应商和制造商合作与非合作博弈情形下,如何选择最优策略的问题,并得出三个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两阶段对战略性供应商进行选择评价。第一阶段形成战略性供应商选择的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第二阶段对已选择出的战略性供应商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阶段加以评估,从而选出综合实力强、风险小的战略性供应商。  相似文献   

14.
在早期研发阶段,为了更好地实现研发目标并保证量产供应链的稳定,企业需要识别供应商的重要度,识别各阶段供应商参与角色并与之建立适当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借助质量展开工作对实现研发目标所需的内部外部资源进行识别,层层展开分解成具体的研发任务,并评估供应商的参与能力。本文从产品立项、研发设计、工艺设计、量产导入4个阶段展开分析,识别各个阶段需要供应商参与的部分,借助罗伯特.蒙兹卡理论对各类供应商的重要度进行初步识别分析。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供应库进行优化日益成为企业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而最常见的供应库优化的实践则集中于供应商数量。本文从交易成本、供应商响应度、供应风险和供应商创新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供应商数量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认为供应商数量与原材料存货管理的效率和公司总体经营绩效之间均成倒U形关系。当公司对大量供应商逐渐进行缩减时,交易成本和供应风险降低,同时,供应商的响应度和创新提高,由此导致其经营绩效的改善;但是,当供应商数量缩减到某一个点后,供应商数量的继续缩减则导致供应风险的增大和供应商创新的下降,从而导致其整体经营绩效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供应链中供应商至大型零售商单一阶段复杂供应链的特点,指出了此阶段大型零售商管理供应链的主要内容与特征,提出了基于商品周转速度与制造商管理零售店库存的能力及意愿两个维度分析基础上的库存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秦立公 《中国市场》2008,(41):38-39,63
风险管理技术是现代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物流项目的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整个生命周期,风险分析的风险辨识、风险排序、风险评估三个过程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各阶段循环进行。本文基于物流项目的生命周期(LC)的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不同阶段的风险特征研究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何华安 《江苏商论》2006,(12):31-33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必须不断地成功地推出新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而供应商参与到新产品的开发,则可以提高其成功率并降低成本。当然在共同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必须合理集成制造商和供应商,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在准备、实施和评估阶段携手合作,才能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者越来越关注供应链上合作伙伴关系问题的研究。一些学者研究了制造商和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将制造商和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归纳为3个方面: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采购的战略重要性日益显现;获得超额利润。前两个因素是双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性,第三个因素是双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物流项目全生命周期(TLC)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管理技术是现代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物流项目的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整个生命周期,风险分析的风险辨识、风险排序、风险评估三个过程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各阶段循环进行.本文基于物流项目的生命周期(LC)的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不同阶段的风险特征研究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