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概述了独具地域特色而又兼容并蓄的陕西东府民俗文化;分析了东府渭南民俗文化面临的诸多困境,提出传承、保护与开发东府民俗文化资源的思路:处理好保护传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协调渭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2.
麻阳作为全国5个单一苗族自治县之一,是全国盘瓠文化实物留存最多的县,民俗文化无论有形和无形的、物质与非物质的,种类完整齐全。随着张怀高铁开通,旅游进入性大大增强,可以说麻阳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独具潜力。本报告从麻阳民俗文化资源价值认知入手,强调民俗文化资源保护和挖掘传承的意义,提出发展麻阳民俗文化旅游对策建议。基本出发点是:旅游扶贫就业门槛低,带动性强,是朝阳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3.
李进 《魅力中国》2014,(18):286-286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民俗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必须对知识产权进行很好的保护,但是关于民俗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还是一个空缺。本文将对民俗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探讨民俗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崇左市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好节日民俗文化旅游,对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打造崇左市节日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对于促进该市节日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实现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其中更是有56个民族,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与风土人情。民间民俗文化是我国一代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经过一代代人们的传承与发扬,民间民俗文化已成为我国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我国珍贵的文化瑰宝,因此如何充分发掘与保护民间民俗文化尤为重要。本篇论文首先对民间民俗文化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接着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发掘与保护进行了分析,对我国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俗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俗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个亮点.发展民族旅游业应做到:自觉地执行民俗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原则;旅游开发商应注意保护民俗文化;注重民俗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7.
浓郁而独特的纳西民俗文化促进了丽江古城旅游的发展,同时也是丽江古城的灵魂。丽江古城旅游的发展有利于纳西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文章探讨了两者关系,指出目前丽江古城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结合特定民俗文化发展丽江古城旅游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俗文化是与民族共同存在和发展的,是民族特征和个性内涵的物质和非物质形式的体现.边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更应关注边疆少数民族民俗保护状况,了解它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边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广西民族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传承的关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措施.指出,原生态民俗文化是一笔巨大的旅游资源,在开发的同时,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抢救、挖掘、整理、传承的制度,保证其持久延续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环顾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遗失,挽救传统民俗文化,刻不容缓。将社区教育导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领域,从教育的视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夫子庙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依托"东水艺苑"社区民间艺术馆,先后在辖区学校建设民俗文化教育基地,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基础教育中加强传统民间文化教育意义重大,值得探寻。  相似文献   

11.
郝世英 《魅力中国》2013,(23):108-108
民俗是由民众创造.民俗文化植根于民众生活。改革开放,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受到很大冲击,甚至发生巨变,一些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逐渐消失或已经消失.保护传承发展优秀的民俗文化势在必行。《印象·刘三姐》以其纯美的内涵.先进的技术手段让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感受浓浓的民俗文化韵味;以其独特创新的印象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在保护民俗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完善发展其民俗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很好地诠释。  相似文献   

12.
文章概述了陕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陕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陕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发展中一定要保持民俗的原生态;充分利用高科技进行宣传;和高校合作,定向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董祖斌  冉红芳 《西部大开发》2010,(1):147-148,184
民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与载体。现阶段民俗文化开发利用有了突破性地进展,尤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保护为主的一系列文化政策的执行,以各种民俗文化艺术节为主的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实施,以民俗文化人才培训、讲座为主的一系列民俗文化人才工程实施,民俗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保护传统民俗节日要坚持民间事民间办、原生态保护、活态保护、整体保护、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通过建立民间自行组织为主,政府倡导推动为辅的"办节"机制,将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有效地加以整合,加强地方特色节日文化挖掘和保护,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形式,传承发展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和培育现代节日文化相结合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在旅游产业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文章分析了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战略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其构建对策: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整合;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定位;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延伸;贵州实施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正面临着传承的艰难,如何能万年传承民俗文化遗产?本刊记者对此采访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创建者、"根脉"文化的传承使者王勇超——记者: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作为全国首家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展示为主的大型民办博物馆,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社会意义。首先请您对关中民俗博  相似文献   

17.
王琴  杨雨鑫 《魅力中国》2013,(31):106-107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羌族民俗及民俗文化的抢救和保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课题组从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对羌族集中聚集的汶川、茂县、理县、北川等地区的羌族民俗和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对其民俗及民俗文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独具特色的羌绣、旅游等产业.提出政府需要重视羌民族文化的传承,尊重羌族民俗文化习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为羌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了文献资料、 逻辑分析、 实地访查等方法,对通辽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通辽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即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深度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中要注重文化性、 民间性与可参与性相结合;预防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庆阳香包民俗文化着手,评价香包产业发展的意义,分析香包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庆阳市应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创新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推动庆阳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庆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丙贵 《魅力中国》2011,(11):268-268
“哈尼卡”剪纸是达斡尔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具有很高的保护、传承价值。其富于特色的艺术风貌是达斡尔原生态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凝聚着达斡尔族之神韵。但现在民间的“哈尼卡”剪纸正趋于减少,民间艺人也在减少。保护和传承“哈尼卡”剪纸艺术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