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拓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其作为城市展示个性的符号,彰显审美文化内蕴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西安曲江新区为城市审美文化符号空间的代表,展示其空间性特征与时间性特征,凸显其作为符号形象空间之美与抽象空间之美、记忆之美与未来之美的结合,并为城市审美空间的开拓提供方法论层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影片中的明星服装设计别出心裁、美仑美奂.服饰作为电影视觉符号,它传达的是人物形象识别,还有服饰色彩在视党上的冲击.以视觉文化为理论视域,电影服饰必须兼有符合角色需要与体现艺术审美价值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工业结构的巨大空间,聚集的艺术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北京“宋庄”、上海的“苏州河”、昆明的“创库”以及纽约的“苏荷”.这里,不止是艺术家个性化的创作空间,更是艺术家交流和展示的“多功能平台”.它被赋予的当代艺术元素,正在成为当代重庆的文化符号. 垣克库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群落,影响着整座城市。[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刘文 《改革与开放》2011,(20):194+196
在我国的文化长河中,“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和谐美也成为各门艺术的审美准则和审美标准.而古典园林作为融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一门综合艺术,更是把和谐美作为造园准则,处处体现一种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5.
雕塑以其饱含的艺术美学特质为广场在城市中发挥其景观艺术空间功能起着重要作用。雕塑的参与无疑使这些强调功能性的广场空间更具人情味,帮助它们摆脱纯功能主义的冰冷形象,同时给广场景观环境开拓了优质的发展空间。本文将雕塑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元素,一种素材,用严谨的科学态度,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以其独特的审美个性结合当今人们关注的广场景观环境艺术之需要,展现雕塑的美学特征。重点从雕塑的审美特征观结合广场空间角度分析和揭示雕塑的独特魅力,论文试图以各种美学表现手法对雕塑在广场空间中的美学特征进行一定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证了"美"与"艺术"的辩证关系,指出"美"不等于艺术,但艺术必须是"美",中外美学史和群众的审美实践表明,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虽不是美学的唯一对象,却是美学的重要对象.技术美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一种与功能相联系的美,包含的是善的形式和真的内容.它是研究物质文化领域中有关审美形态和审美心理的美学,所以我们既要在精神世界研究美,也要在物质文化领域研究美学.  相似文献   

7.
新古典主义设计是以传统审美文化为背景的新设计风格,呈现出对绚丽奢华之美的追求,这种传统的审美文化渗透在宗教、伦理和日常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和习惯.并与当代审美文化相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8.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也是文化发展的表征。商周出土文献是汉语最早的书面语之一,是汉民族各种文化元素的源头,其载体——文字中蕴含了汉民族审美形式的诸多文化元素,其自身彰显出来的线条之美、结构之美和韵律之美更是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体育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练习体育舞蹈不仅可以体验到其具有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等审美特征,而且陶冶练习者的情操,使其拥有优雅、挺拔的身姿。通过体育舞蹈练习还可以不同国家的礼仪文化以及舞蹈风格,丰富自身的舞蹈文化。关于体育舞蹈的研究,可以体现在美学、教学、表演、观众感受等多个方面,本文仅从美学角度这个方面对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江苏科技信息》2020,(2):13-15
随着城市文化体系的丰富,图书馆作为核心机构如何在时代变迁中找到自己文化符号,让它的存在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承担重任成为各文化机构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社会性、教育性和专业性角度来阐述文化符号在图书馆生存与发展、创新与推广中的作用,并指出逐渐建立城市产业信息中心和城市政府及企业的智库文化标签,详细论述了各类图书馆的文化标签提取方式和特征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走向世界》2014,(35):9-9
为进一步弘扬“诚信、创新、和谐”济南城市精神,展示近年来我市各行各业及广大市民在建设美好家园、共建文明城市方面体现出的新风采新面貌,营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良好社会氛圈,市委宣传部与山东摄影家协会共同开展“寻找城市之美——民生济南”摄影大赛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多区域、真实自然地展示济南发展之美、文明之美、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代小说艺术及电视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穿越小说及穿越剧繁荣昌盛,达到“文化化人,艺术养心”的境界,值得我们思考.探析当下穿越小说及其穿越剧的审美艺术效果及其艺术之美,彰显其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璀璨足迹,传达给世人鲜明的艺术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纷纭庞杂的多神崇拜、灵动飞扬的歌舞习尚、展示智慧与美的舞台.这些节日文化凝结着侗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理想愿望,蕴涵着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追求,体现出鲜明的民族审美特色,反映了侗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工业结构的巨大空间,聚集的艺术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北京“宋庄”、上海的“苏州河”、昆明的“创库”以及纽约的“苏荷”。这里,不止是艺术家个性化的创作空间,更是艺术家交流和展示的“多功能平台”。它被赋予的当代艺术元素,正在成为当代重庆的文化符号。坦克库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群落,影响着整座城市。  相似文献   

15.
当代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正伴随着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发生功能的演变,依据这种功能的演变,分析空间的规律与特征,从而实现需求与设计更好的对接,是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介绍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演变为切入点,对当代图书馆功能空间的现状进行描述,以此提出优化设计的策略与方法,意在让当代城市公共图书馆一方面显现出文化特色,一方面更符合现代审美设计与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6.
张平 《黑河学刊》2013,(1):33-34
中国历代女子的美欲在很大程度上都展示在其头发美学形式上,内容非常丰富多彩,是各代经济、政治、文化及审美的一个很好的美学浓缩。  相似文献   

17.
地域文化与视觉符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特定的视觉符号在传达地域文化、建立形象中的重要作用,该文探讨以地域文化特征为目标的视觉符号的设计问题,并就视觉符号设计与地域文化元素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从本土的文化资源开拓出国际交流空间中的生命情感的表述方式和价值判断"的观点.以求塑造具有特色和丰富内涵的视觉形象并促进设计艺术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依照符号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抽象符号和形象符号对历史类博物馆的影像展示进行分析,结合陕西历史博物馆现有的影像展示:长安、青釉提梁倒注瓷壶、丝绸之路,从情景演绎、场景再现和虚拟互动三种影像展示的具体手段中,得出博物馆中的抽象符号与形象符号之间是相互融合与转换的,将解说语言的抽象符号转化为屏幕镜头的形象符号。  相似文献   

19.
北京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一城双奥”的城市受到举世瞩目.冬奥会在即,宣传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热情与实力.通过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宣传片的叙事者、叙事方式和叙事语言等三个角度的分析,发现在冬奥会宣传片内冰雪文化叙事呈现出了多样化叙事者传达多层次的需求、宣传片内具象化的内容形象下沉到冰雪文化中、典型的奥运符号凝结着冰雪情感.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传播和冰雪文化的叙事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文化学的视角下,本文以南京城市文化特征及公共信息导向识别系统的发展概况为研究背景,对南京市公共信息导向识别系统进行文化学分析,并论述其功能与价值.让融入南京本土文化的公共信息导向识别系统成为南京文化最重要的展示窗口,成为南京重要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