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在工资决定的租金分享谈判框架下,利用浙江省2004年的经济普查数据,研究了国际贸易、企业盈利能力对制造业企业工资水平的决定效应。研究发现,资本方和劳动方之间存在明显的租金分享机制,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加会导致制造业从业人员收入的提升;尽管出口贸易没能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出口贸易可增强劳动方在租金分享中的谈判能力,最终提升工资水平。最后,本文在租金分享谈判框架下讨论了工资差异问题,并得出结论认为,当前的国际贸易模式不会导致工资差异的扩大,但是产业管制政策和外商直接投资有导致工资差异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出口国内附加值的角度对中国异质性企业的工资决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提升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都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其弹性系数为3.6%;企业异质性特征对企业工资水平存在显著影响,但其影响会因企业所有制类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有关工资增长的动态研究显示,出口国内附加值与工资增长率正相关,劳动生产率、资本密集度等对工资增长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而企业规模则抑制了样本企业工资增长率的提高。因此,中国出口企业更应注重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提升,而不仅仅是出口规模的扩张,且中国出口企业还需结合自身的异质性特征来调整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进而实现产品国际竞争力和企业工资水平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3.
李晨光 《现代商业》2014,(22):88-91
本文运用2012年部分中国服务贸易企业截面数据和计量经济学中OLS以及逐步回归方法考察了中国近期影响服务贸易企业工资水平及工资均衡的各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服务贸易企业工资水平及其差异既受公司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市场机制的作用,具有典型的自由经济特征。具体而言,工资体制、对外开放程度、公司规模、经营策略、劳动力教育水平和资本投入等因素对工资水平及其差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企业技能结构视角,依据企业出口行为决策与技能构成理论模型建立计量模型,运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出口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出口目的地与企业工资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密集度、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占比与企业工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进行检验,发现向高收入国家出口显著促进了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而出口本身对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显著的因果影响。文章进一步验证了质量升级机制和出口目的地特定服务机制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中成立。  相似文献   

5.
工资问题是自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重视民生问题以来,尤其是今年“两会”会议上不断提起的令人关注的话题,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胡放之教授的专著《中国经济起飞阶段的工资水平研究》就是一部解读经济起飞条件下工资水平问题的一部高水平著作。该书以“起飞”这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为背景,探讨中国经济起飞时期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适度工资水平问题以及工资机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丽 《消费导刊》2011,(6):12-13,172
工资不但可以通过工资差异激励劳动力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流动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可以通过改变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演变,并为产业结构升级储备高级人才。经过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江苏省工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工资与产业结构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工资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通过将区域产品需求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构建包含企业集聚变量在内的工资方程,在省际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借助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在中国省域层面较为显著,地区工资水平对企业集聚的弹性系数均显著为正且在东部地区更大,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举措将有助于缓解工资水平在我国省域间的趋异。  相似文献   

8.
我国制造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在全球行业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是利用核心竞争力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我国制造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成本优势。本文从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并梳理现阶段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最后探讨价值链下的制造业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9.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优势及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讨论劳动力价格时,由于各个行业的工资水平差异较大,我们通过对制造业雇员工资水平的比较分析,以反映我国劳动力工资情况。选取制造业雇员工资进行比较分析的主要原因:一是制造业是相对集中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在反映劳动力成本中比较有代表性。二是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现象,我国制造业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引起了各界的讨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三是国际劳工组织对各国制造业工资水平进行了专门统计,有利于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制造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在全球行业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是利用核心竞争力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我国制造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成本优势。本文从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并梳理现阶段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最后探讨价值链下的制造业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各地区汽车制造业动态竞争力的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以来,广东、山东等地汽车制造业竞争力增强,上海、吉林等地汽车制造业竞争力减弱。规模竞争力主导了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变化,效益竞争力的影响较小。企业数量与平均规模是影响规模竞争力的两大因素,劳动生产率与人均产值是影响效益竞争力的两大因素。各地区角逐汽车制造业规模竞争的同时,更应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研发创新等途径提升当地汽车制造业的效益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在内外交困的处境下,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并化解危机,是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文章基于 2009-2019 年沪深两市 A 股装备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服务化战略对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服务化战略的选择对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存在显著差异。 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化战略对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以产品为导向的服务化战略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不显著,甚至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结论对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创新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创新 讨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前提是,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企业是异质的,能够通过竞争获得某种程度的垄断利润,进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企业同质,产品无差异,企业没有超额利润,那么各个厂商具有同等的竞争力.如果各厂商只是为了获得均衡的竞争优势,也就不会有核心竞争力的产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就是在竞争中产生的能超越对方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同时可获得超额利润并保持这种优势的能力.在资源稀缺、需求有限的条件下,各个企业必然会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在某一领域是否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研究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明确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反映绝对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增加值、国际市场占有率以及反映相对竞争优势的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4项显示性指标,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进行考察,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有文献部分解释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来源,但尚未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中国出口竞争力持续提高之谜。本文提出教育红利是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并认为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红利通过效率转移、规模经济和工资成本效应等中间渠道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作用。基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相对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教育红利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效率转移和规模效应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产生正向效应,而通过工资成本产生负面效应。教育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要内生源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文职人员制度改革工作在部队的不断推进,解决好文职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文职人员工资制度的关键是文职人员工资水平,该文通过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与确定工资水平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对文职人员,工资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二元结构维度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对现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归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新、企业文化、生产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服务能力和响应能力的分析,提出基于隐性力量支撑维度和显性能力保障维度的二元结构,设计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二元结构的类原子模型,对其中结构内的协同关系和结构间的协同关系进行阐释,并提出二元结构的运行机理的齿轮模式,以期能够完善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促进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以并购方式进入的外资企业对被并购企业工人工资的影响。基于稳健的倍差估计和分位数回归分析发现,在剔除个体固定效应之后仍然存在外资进入的工资溢价,但是这种溢价具有一定时滞。事实上外资并购进一步提高了在被并购之前就实行高工资政策企业和资本密集企业的平均工资收入,低工资企业和劳动密集企业的人均工资水平在短期内不受外资并购影响。  相似文献   

19.
符涛  董志强 《商业时代》2007,(7):51-52,60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了一条不同于经典理论的工资曲线:控制其他变量影响,地区高失业率将导致该地区工资水平下降。各国对工资失业弹性的经验估计结果非常接近,为-0.1左右。本文运用我国各省区1996-2002年多时期横截面数据估计发现,在控制有关变量后,我国的地区工资和地区失业率也存在负向关系,且工资失业弹性与国际上大多经验研究接近,为-0.11.这可能说明非自愿失业是我国经济中的一个均衡结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出口成为企业重要的经营决策,出口也为企业盈利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机会。然而出口对企业员工所获得的工资水平有何影响呢?文章将以Stolper-Samuelson(简称S-S定理)为研究视角,探析企业出口对工资的影响,并运用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对理论预期进行检验,结论认为:中国存在丰裕的劳动资源,出口使得劳动密集型商品产出扩大而带来单位劳动所占有的资本增加,从而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带来工资水平的上升,这很可能就是企业出口影响工资水平的重要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