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军 《糖烟酒周刊》2005,(12):B012-B014
在刚刚闭幕的春季糖酒会上,众多厂商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产品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小型零售终端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比如,成都市的小店有4000多家,他们是否销售某个品牌的产品,对这个产品在成都市的市场占有率影响重大。数量众多的小型零售终端,正在日益受到厂商的青睐,并且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建立城市深度分销网络、提升销售业绩、提高品牌认知度的重要销售渠道。《月度话题》栏目在4月重点推出有关零售终端的系列文章,其中包括在操作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小型零售终端的销售积极性、如何提升小型零售终端的销量、如何管控零售终端的价格以及如何加强小型零售终端的深度分销等。  相似文献   

2.
<正> 在传统的分销渠道结构中,渠道线狭窄细长。一般从生产厂商到终端需至少两到三个环节,即总代理、一级经销、二级经销、零售终端、消费者。这一模式极大地削弱了产品信息传递和分销的速度,且增大了分销成本。由于渠道对产品毛利的层层截留,导致零售终端在最后的分销环节中需承担来自市场各方的巨大压力。产品成本的增加,无形中加大提高了产品的终端售价。然而在自由成熟的市场  相似文献   

3.
手机厂商诸侯并起,手机渠道既有模式发生了破坏性颠覆,渠道间各环节震荡频繁。原有的层级分销体系千疮百孔:手机厂商插足分销渠道,经营风险陡然增加;大代理原有的保价功能得不到发挥,优势变为劣势;而表面风风火火的手机连锁卖场,又备受资金与管理能力不足的双重困扰。渠道的本质是什么?是为手机厂商提供资金和物流支持,降低资金风险和管理风险。只是,由此而付给渠道的报酬是否应该继续维持原有的水平,是继续发挥大代理商的宏观调控功能还是让分销商之间的竞争任由自由状态发展? 以上问题围绕着手机厂、商,手机渠道究竟该向哪里走?本期特组织了三篇反映手机渠道运营的文章,从制造商、国包商和区域市场连锁终端的三维透视中折射出手机渠道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4.
张明远 《商业时代》2005,(34):28-28
从炼厂油品的采购、调运、仓储、配送等环节入手,采用信息化技术管理物流,降低油品从炼厂到终端加油站的费用,可开掘现代物流业“第三利润源”。我们福建省石油销售系统下属的10个地市石油分公司,在油品分销及运输中存在流向与运输不相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从开始、上升到走向成熟,实际上是经历了从启动营销、基础营销到深度营销的过程。深度营销,是建立在深度分销模式基础上的整体营销操作方法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如何“让产品进入更多的零售终端、让零售终端销售更多的产品”,强调分销的广度与深度以及所取得的营销成效。深度营销更多地适用于大众性日用消费品行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的出版业改革使出版业迸发出新的活力,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然而渠道不畅等因素仍然困扰着广大出版企业,深度分销作为一种可行的模式对促进出版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构建营销价值链,掌控终端,营销体系精耕等正是展开深度分销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孙珺 《成功营销》2010,(4):32-32
在现今品牌深度分销的情况下,终端管理难度加深。快消、家电等零售型行业的销售体系极为庞大,市场渠道由城市延伸到乡村,分布广且数量庞大。驻店员、促销员等终端人员对于提升品牌和扩大销量帮助非常明显,在终端的诸多因素中是最活跃和最能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一、决胜终端是深度分销的核心战略深度分销是通过有组织的努力,构建营销价值链,提升客户关系价值,掌控终端,滚动式培育与开发市场,取得市场综合  相似文献   

9.
以缩短渠道、加强服务功能为使命的渠道革命悄悄在中国兴起.对中国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度分销、厂家直销等模式日渐成熟.商超、大卖场的集中涌现使整个销售渠道扁平化:销售渠道越来越短.销售网点越来越多。市场环境的变化决定了经销商原先充当从制造商到终端“搬运工”的运营方式已经落伍.决定了经销商必须利用自身优势与消费者、终端和当地社会资源“亲密接触”.以“服务提供商”的身份联接制造商和消费者.通过对“服务型”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来获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意味着“两极分化”将成为经销商发展的大趋势.而存在的模式必将慢慢分化为具有不同赢利模式的营销商务公司和个体经销商。深度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占领市场.成为区域强势品牌.其最终结果是令厂商双方共同获取利益。然而由厂商主导的深度营销,引发了厂商之间的思想意识冲突、资源投入的冲突、工作分工的冲突、设备等使用的冲突、利益分配的冲突等新矛盾。解决的根本在于厂商之间达成共赢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再辅之以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 近两年,“网络制胜,终端为王”几乎成为酒类市场操作的神话。不惜代价垄断旺销酒店,启动消费,带动分销和零售终端销售,从而占领市场,也几乎成为酒类企业市场的操作的定律! 于是,酒店终端真的“为王”了。进店费用、买断费用、专场费用、促销费用节节攀升,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事实上,通路费用越来越高,收效却越来越差。可是,酒店恶性竞争已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企业苦不堪言,却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11.
何艳丽 《现代商业》2014,(17):28-29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化肥流通体制经历了较大演变。然而,化肥企业往往注重于技术与产品的研发,而忽略了产品推广与销售渠道的创新,使得化肥的销售渠道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梳理了我国化肥流通体系的演变以及现状,整理得出我国化肥流通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销售渠道效率低下、渠道费用持续上升、分销渠道可控性较差、厂商信任度低以及合作层次浅等。继而对比分析了化肥分销的五种途径,得出各分销途径的优缺点。最后,本文提出创新与优化化肥销售渠道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月文录     
<正> 走出深度分销五大误区理论上,深度分销能有效提升区域市场竞争效率,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有很多人走进了误区。求诸子在他的文章《走出深度分销五大误区》中从五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误区之一:深度分销是市场上的  相似文献   

13.
潮道馨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105-106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中国出现了深度分销,"深度分销"在各个国家的名称不尽相同,针对国内外对深度分销的概念界定以及对其优缺点的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农产品的价格不断增加,农产品物流日渐成为解决农产品价格问题的首选办法。作为果蔬农产品分销公司,分销物流对T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从T企业新设立分销网络终端选择入手,对三个选择方案进行比较评估,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数学模型,经过计算,判断得出最优分销物流终端选择方案,并对所选方案进行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15.
《糖烟酒周刊》2005,(42):14-14
【说名词】所谓深度分销,有人也称之为通路精耕,是通过减少原有渠道层次,并增强中间商分销能力或通过企业自建渠道,扩大终端市场的广度(覆盖面)和密度(占有量),并增强渠道控制能力,提高渠道忠诚度,从而提高顾客购买几率的一种新型销售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中国出现了深度分销,“深度分销”在各个国家的名称不尽相同,针对国内外对深度分销的概念界定以及对其优缺点的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运作中,很多酒水会选择从酒店切入,然后再从操作餐饮终端过渡到深度分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深度分销早了,市场还没有一定的基础,容易造成市场投入的主次不分与产品价格体系的混乱,使产品在成长期夭折。而深度分销晚了,又容易贻误战机,丧失了将大好局面转化为显著成效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TCL自建终端曾为其带来了市场份额的飙升,从而引发众多企业的效仿,但销售费用的剧增又使很多企业采用深度分销模式通过扶持经销商达到掌控终端的目的,现在在零售商势力扩张的形式下,制造商又开始尝试自建终端,尽量摆脱大零售商的压力和实现对终端的直接掌控,如灿坤的3C、奥康的大店。应该说,从产品生产领域跨入零售行业,品牌  相似文献   

19.
赵建英 《糖烟酒周刊》2007,(24):102-105
无论盘中盘终端营销,还是直分销,或者深度分销,其立足点仍然停留在渠道环上,其作用在于提高渠道的运作效率,但是我们却忽视了真正的终端力量——消费者。们甚至无视消费者的理性成长,我们忘记了营销的本质是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才是中酒类营销陷入迷茫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崔自三 《糖烟酒周刊》2005,(24):B016-B017
终端酒店、娱乐场所以及大卖场等是啤酒消费或销售的最佳场所,但近年来由于“终端为王”甚嚣尘上。造成了进店费、开瓶费、促销费、专卖费等节节攀升,而效果却每况愈下,以至有人说“不做终端是等死,做终端是找死”。对此,很多厂家望而生畏,作为承载了2/3销量的传统批发、分销渠道,由于品牌集中,互相挤压,价盘难以控制,特别是返利、促销、推广等渠道费用居高不下,让市场操作“雪上加霜”,以至没有操作与回旋的余地。但是,在这种传统通路不畅。终端渠道难进的情况下,N牌啤酒企业寻找到了新的市场机会,从而跳出传统通路恶性竞争的怪圈。突出重围顺利进入了B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