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依据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委托代理等基本理论,以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自信管理层发起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利用OLS回归模型检验并购频率是否会影响管理层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水平,并利用非参检验方法进一步检验并购频率与公司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经验研究发现,有着过度自信管理层的上市公司的并购频率与管理层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表明过度自信管理层更可能是出于谋取个人私利动机而发起高频率的并购活动,而频繁并购后上市公司绩效却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
将管理者划分为董事长、总经理和其他高管人员三个层级,以2005年~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层级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资支出和并购决策均具有显著影响,而其他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仅对公司投资支出及投资的现金流敏感性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还受到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相对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而言,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投资支出及投资的现金流敏感性具有显著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并购决策的关系不受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2003~2010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通过投资决策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与管理者理性的企业相比,其内部投资、并购投资和总投资的水平更高,但投资规模的扩大并未带来业绩的提升,投资行为导致了企业绩效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企业并购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以2010-2012年我国进行并购的企业为样本,使用Logit回归方法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决策的影响,并验证董事会治理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决策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决策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对样本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董事会治理中的董事长与CEO两职分离以及增加董事会会议次数可以减弱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而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规模则未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决策二者关系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了2006-2014年数据制成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两步法检验了公司治理参与主体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研究发现: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会对公司治理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而非国有上市公司中这一现象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判断和决策往往受到心态和情绪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表现出的超出一般自信水平的情绪状态称为管理者过度自信。这种“非理性”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本文使用披露了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盈利预测偏差作为衡量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指标,对我国沪、深股市2005--2009年存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上市公司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企业经营绩效与“非理性”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存在正相关关系。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能够得到2.8%的业绩提高,这种与业绩正相关的关系在国有企业当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企业结构的日益复杂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管理者在经营者的委托下,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负责。本文分析了管理者自我认知上的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通过对管理者自信的程度研究,展现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绩效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影响但针对具体行业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则较少。本文以我国的高新技术行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沪深两市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从非理性经济人假设角度出发,以2009年至2012年度沪深300指数公司为样本,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多元化及其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促进了企业多元化,同时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加强企业多元化对企业业绩的负效应。这说明企业需要采取措施遏制管理者的非理性多元化行为,减少其对企业绩效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从行为财务的角度,以优化资本配置为目的 ,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以2007~2015年间所有非金融类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偏好投资金融资产,较强的公司治理会制约管理者对金融资产的投资,国有企业以及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对二者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2009~2010年在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两大板块上市公司的上市规则、高管减持及其上市公司IPO前后的业绩变化程度进行比较,并对引起业绩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程度明显大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大逃亡"式的减持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后业绩变脸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法律渊源理论和约束假说为企业双重上市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中国双重上市公司和仅在境内证券市场上市的同类匹配公司的时比研究,分析了双重上市对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影响.虽然总体上双重上市公司报告的公司治理指标优于同类匹配公司,但是两组公司的绩效差异不显著,双重上市对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投资者应正确认识双重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政府管理部门应继续完善相关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3.
多元化投资下的上市公司价值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然而对多元化上市公司价值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从公司治理的三个方面,即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管理层激励机制构建回归模型研究公司治理水平对多元化上市公司价值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股权制衡度、较高的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较小的董事会规模和较高的管理层持股比例能够显著提高多元化上市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在理论上对并购绩效存在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市场规范性的缺失,致使公司治理的功能受到抑制。基于我国A股旅游上市公司并购的公司治理数据,借助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性的研究发现:董事会治理和经理层治理对并购绩效存在着正向的促进作用,监事会治理和社会监督对并购绩效缺乏促进功能,而信息披露对并购绩效的促进功能存在着不确定性。该结论为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并购的深化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及市净率为被解释变量,股权集中度为被解释变量,并使用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代表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净利润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从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等11个行业中挑选了92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对样本总体和各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此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现阶段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不应盲目模仿英美模式无视中国的国情,过于强调股权分散。认为只有保持股权的适度集中才有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和整体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8~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官员更替对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更替导致辖区上市公司投资支出增加,市场绩效降低,国有企业更易受官员更替的影响,地区人均财政支出强化了官员更替对公司投资支出的影响。文章还发现官员更替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更易受官员更替的影响。研究表明官员更替产生的"翻烧饼"效应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地区,企业行为和绩效等效率的提高,需要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治理模式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已成为社会嘱目的焦点之一,上市热、配股热和增发热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突出现象。但我国上市公司在通过股权融资后,大部分经营业绩并没有改善,这种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以及资金配置效率的低下根源于公司的治理效率,因此,应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对公司治理效率进行分析,以健全我国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外部治理环境对我国上市公司债权人治理效率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系统风险提高和上市公司代理问题激化的原因。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干预是导致我国债权人治理低效的重要原因,而债权人治理低效激化了公司的过度投资和利益输送问题。随着政府干预的降低,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长期债务的治理效率有所提高,债权人风险得到控制。但是,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债权人治理的漏洞,转而利用短期债务进行过度投资和利益输送,这为债权人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