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MBO)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改进的基本JONES模型来计量盈余管理程度,研究管理层收购(MBO)这一事件是否引发了我国上市公司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这一事件在MBO实施前后各一年没有引发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结论与我国MBO的动因和制度背景是高度相关的,并不能由此说明我国上市公司MBO过程是规范和透明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MBO(管理层收购):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三十年来,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模式—MBO,已经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运用,它通常被认为能够提高对管理层的激励,对企业产生积极意义。我国近几年也开始在上市公司尝试实行MBO。一、MBO的含义和现实意义MBO的全称是ManagementBuy-out,主要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其公司股东结构、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其公司的目的,与此同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的中文名称通常是“管理层收购”。目前,在国内实行的MBO,通常是由管理层作为发起人注册成立一家新公司,作为拟收购目标公…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理层收购(MBO)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从而提高公司财务绩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我国深、沪两市中具有代表性的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合成数据(Panel Date)截面回归的计量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MBO的财务绩效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比较低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下,MBO并未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且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财务绩效成反向关系;(2)管理层收购前后,公司每股净资产均呈向上的凸性;每股收益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扩大而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收购与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从理论上论证管理层收购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并在考察与借鉴国外管理层收购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选取国内诸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我国管理层收购与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在0%-4.41%的范围内与公司治理绩效正相关, 在4.41%与32.88%之间时,关联程度还有所加强.而如果管理层持股比率大于32.88%则与公司治理绩效负相关.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比例仅为0.017%,已完成MBO的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均值也仅达8.30%,更多的上市公司中管理层基本上不持有公司股票,在建立与完善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及有效监管体系基础上,管理层收购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MBO 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管理层为了控制公司而收购公司部分或大部分股份从而获得控制权的行为。在实际收购过程中,收购方可能不仅仅限于目标公司的管理层,还会有外部其他公司的管理层参与收购过程,而且还有可能联合本公司的职工共同进行收购。管理层收购在上世纪的80年代达到了顶峰,以美国为例,1987年全年的 MBO 交易总值就达到了380亿美元。管理层收购作为理顺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关系、激励和约束管理者、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有效渠道,也逐渐为中国的企业所重视,上市公司,如四通公司、奥美的、深方达、宇通客车、万家乐等在最近两年纷纷实行了管理层收购,据估计中国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MBO)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一种新潮流,表明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股权激励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由于国内上市公司MBO实际操作过程中与国外发展成熟的MBO相比存在诸多差异,应深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MBO的特点及其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银利红 《理财》2004,(9):44-45
上市公司MBO是指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通过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从而达到重组目的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在上世纪80年代曾风靡西方,以美国为例.仅1987年MBO交易总值就达380亿美元。90年代后.管理层扩大持股比例成为全球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方向.经营权和所有权又一次呈现融合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管理层收购日趋活跃。  相似文献   

8.
双汇MBO之辨     
《投资与合作》2006,(7):70-71
社会舆论和媒体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以至于开始影响政策制定者的决策。2004年开始的“MBO治理风暴”,使大批上市公司高管落马。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上市公司伊利股份的MBO。管理层收购上市公司的股权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错就错在使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去收购自己管理的上市公司。伊利股份的管理层通过金信信托的平台间接实现“MBO”目的。第一步:自营收购,股份性质变更。第二步:委托理财,国债回购。第三步:自营投资变信托投资,实施变相“MBO”。  相似文献   

9.
叶勤 《上海金融》2003,(4):29-30
管理层收购对于激励经理人员和改造国有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正成为上市公司收购的一大热点。规范、防范管理层收购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监管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并提出要建立一个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市场监管结合,相关部门配合的多层次、多角度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并购中管理层收购(MBO)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作为企业并购浪潮中的一种新型并购手段——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异军突起、屡见不鲜。我国自从1998年初北京四通股份公司实施“公开”的管理层收购以来,我国公司有上演“MBO”的趋势。随着近期以宇通客车、深圳方大为代表的一批上市公司MBO计划的展开,我国业内人士对MBO提出了质疑。在此,笔者试就当前我国企业运用MBO作一探讨。一、 MBO的含义及其在企业中的运用管理层收购(以下简称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