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成因、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产业结构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制度、历史和区位、国家政策、基础设施、市场意识等诸因素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和扩大;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或不断拉大的势头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遏制,则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要统筹区域发展,建立政府区域管理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门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三重开放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三重开放能够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不同维度对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国际开放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直接影响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省际开放水平表现出直接负向作用、省内开放水平的作用不显著。国际与省际开放水平在产业梯度转移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扩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转移程度较高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更加快速.但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地区间的差距也有逐步加大的趋势,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单一方面,而且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本文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视角,运用SPSS分析方法对中东西部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形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分析,提出了西部地区缩短区域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适宜技术理论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基于IDEA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适宜技术理论的新近观点,本地化技术进步、适宜技术条件和不同投资率的共同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不同的区域经济增长绩效。从经验分析上看:1990-2004年,中国省份经济增长中不仅存在着明显的本地化技术进步和技术无效率现象,而且省际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差异一起主导了省际经济差距的扩大;省际人力资本积累的差异在这种差距扩大中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省际资本深化的差异却在其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加大要素投入力度、实施技术能力建设和进行适宜技术选择,是中国落后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赵伟  何莉 《技术经济》2007,26(5):107-11212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本文运用Shorrock的分解方法分析对外贸易对中国日益扩大的省际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发现1978-2005年对外贸易对省际经济增长差距拉大的贡献率为33.77%。接下来,本文将对外贸易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机制归纳为乘数机制、技术扩散机制、集聚机制和竞争机制。最后,本文指出缩小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利于平衡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进入21世纪老龄化在我国呈现出加深与加速推进的态势,与此同时,老龄化区域差异也日益凸显,集中体现在省际间差距和城乡差距两个方面。省际差异在全国呈阶梯状分布,尽管区际间差异及东部区域的省际差异有所减小,但总体省际间差异不断扩大,尤其是中部和西部区域的省际间差异(李秀丽,2008)。来自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乡三级老年人口抚养比分别为15.03%、16.89%和22.75%,远高于第五次人口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长期备受关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资本通过证券市场在空间上的配置和变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新问题。本文建立了证券市场资本流动模型(SMM模型),并对模型结果进行数值模拟,证明了证券市场对区域人均收入差距倒"U"曲线有加剧和加快的作用。短期内,证券市场将加速资本向发达地区集聚,加剧区域人均收入差距的扩大;长期来看,证券市场发展将促进区域收入差距收敛。同时,本文基于中国1997年至2011年证券市场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省际数据,使用SYS-GMM方法验证了SMM模型相关结论。本文政策含义在于:政府应尊重和正视证券市场资本空间配置发展规律,通过积极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扩展与深化资本市场的广度与深度,提高资本流动自由度;支持中西部地区证券市场发展,改善中西部地区参与证券市场的便利度,以资本市场总量的扩大和资本市场空间结构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张红霞教授撰写的《对外贸易差异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书,从对外贸易差异视角,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为判断我国不同地区外贸发展的差异、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发展走向和今后外贸发展的着力点提供决策参考。该书研究视角独特、研究内容详实、研究方法全面且细致,是一部探索外贸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因此怎样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对比分析了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提出从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人力资本、产学研合作和投资环境等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走向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区域发展差距呈现显著的多维特性,本文从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社会发展差距、知识发展差距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区域发展差距,发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人类发展指标和大部分社会发展指标相对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是经济发展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显著增大,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本届政府的重要发展思路和施政特点.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立统一的公平的国内市场,促进各种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实施知识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后我国地区经济格局发生重要变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所缩小,空间结构向均衡化和多极化演变、区域合作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以及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瞄准性增强等。但与此同时,区域发展中仍存在地区间公共服务差距扩大、地区分工格局不合理、地区盲目竞争现象突出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受到体制机制掣肘等问题。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区域发展的上述态势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为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完善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注重省内差距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不仅存在于省际之间,许多省份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年来,随着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中国省际间地区差距开始有所缩小,但许多省份内部的差距反而有所扩大。本文发现,各省内部差距并没有显现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自动缩小的现象,因此,各地方政府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转移支付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多种形式促进地区内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收入差异适度性判断准则,构建了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测度了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对省际间和区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适度性进行了判断分析,研究结论认为:第一,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较为适度;第二,适度性在收入差异不同阶段呈现不同轨迹;第三,区际间收入差异的适度性要优于省际间;第四,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社会稳定与公平的适度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对经济拉动作用影响巨大。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重视增长发展模式,居民消费率较偏低,在城乡、省际、区域、阶层之间具有差距,妨碍了我国消费增长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本文根据相关理论,以1997-2011年数据对我国省际消费数据进行了检验,分析了区域居民消费的变化趋势,从空间和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了不同省际居民消费的差异性,基于研究结果分析了相关原因,并进一步从城镇化、消费、区域协调发展等给出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该文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978-2014年中国省际区域差距的变化趋势、阶段以及各省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区域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又进一步缩小的过程。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人力资本提升、城市化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缩小区域差距具有重要的影响。受国际及国内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未来我国区域差距的变化趋势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缩小地区差距依然是我国中长期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区域发展差距呈现显著的多维特性,本文从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社会发展差距、知识发展差距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区域发展差距,发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人类发展指标和大部分社会发展指标相对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是经济发展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显著增大,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本届政府的重要发展思路和施政特点.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立统一的公平的国内市场,促进各种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实施知识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基尼系数的河南县域经济差异产业分解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孟德友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11,31(5):799-804
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产业部门分解的方法,依据河南省2000—2009年各县域单元的人均GDP数据,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单元的区域差异程度、动态变化的产业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第二产业区域差异是构成河南县域经济总体差距的决定因素;县域经济差异波动增大,产业结构效应是推动县域经济差异拉大的主要原因,而集中效应对县域经济差距有缓解作用,集中效应的不断下降超过了结构效应的增加对区域差异扩大的贡献,进而不断的缓解县域经济差距。因此,推动非农产业在各县域单元间均衡发展是缓解河南县域经济差异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加快推进农区县域的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是实现河南省县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以及人口为权数的,Theil指数,对1997-2007年中部地区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和构成进行分解,实证分析表明:①从人均GDP的极差和标准差来看,1997-2007年中部地区总体经济差异呈现较为明显的扩大趋势,但从相对极差和加权变异系数来看,十一年间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表现出相对平稳的态势,同时远远低于同期全国经济差异水平.②对Theil指数分解发现,中部六省省际间经济差异逐步扩大,各省内部经济差异逐渐缩小,1997-2004年中部地区总体经济差异主要由各省内部经济差异造成,2004-2007年这种差异主要由省际间经济差异造成.③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可能导致中部地区省际间经济差异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9.
区域差距形成、扩大到追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演进过程。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 ,本文认为 ,政府应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淑慧  张蕾 《经济师》2005,(11):80-81
近年来我国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之间和城乡居民内部、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及同一所有制内部和不同行业间等收入差距和不同阶层财富差距扩大。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相应要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税收、推进社会第三次分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理调整国有部门分配关系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等方面调节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