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进 《黑河学刊》2012,(11):17-19
《老》、《庄》哲学以"自然"为最高价值理念,故一向有"自然"哲学之称。郭象"独化"论即在准确把握"自然"之自成、自主即自由义之前提下,对《老》《庄》"自然"哲学予以创造性发展,将《老子》政治哲学与《庄子》人生哲学糅为一体,在《老子》"无为"之政治功业中融入《庄子》"逍遥"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言"道"有着他自身的特殊性,大致概括庄子主要从"以知推道"、"以言析道"和"以境论道"三个方面来言说道的。  相似文献   

3.
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是宇宙的本体和万物的根源。"无为"即是在遵循自然的前提下,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的总和。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一切工作就能够通过道的运行自然而然"功成事遂",这就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反之,如果人们行事只凭自已的主观意愿违背自然而强为那就只会妨碍道的自然运行而招致失败。本文旨在对道家"无为而治"的探究,结合贵州大学学生红十字会实际,探讨道家管理哲学之道。  相似文献   

4.
庄子是道家的集中代表人物之一。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庄子则进一步发扬了道家的思想。庄子和老子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虽然庄子也讲"道",但老子的道侧重于对规律性的认识,甚至老子哲学关注于社会政治,庄子则不然,庄子的道最终还是关注于人的生命问题,庄子哲学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生命哲学,那么,庄子对生命究竟有怎样的看法呢?在庄子的生命观中既有对肉身生命的保全,也有对精神生命的自由的追求,但其最终还是追求精神的自由,由肉身生命的保全到精神的自由这是庄子思想超越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程雪 《魅力中国》2010,(25):201-201
“真人”是庄子在描绘其哲学人生境界时,所建立的一种超越了凡人境界的存在。在庄子的文中,“真人”不受外物所控制,能够逍遥于天地之间。文章以养神和养神两个方面为视角,阐述了其“真人”之道。  相似文献   

6.
春节央视两道"大餐",倾力以赵本山为轴,而众望所归的赵本山,其呈现的作品,对得起亿万观众的期待么?今年春节期间,以赵本山为轴,央视主要为我们提供了两道"大餐",一道是春晚,一道是正月大戏《乡村爱情2》。  相似文献   

7.
加价也要买——人家要的不是"味儿",而是"范儿"。经济学原理中有个基本的"需求定律",它是说:"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即价格上涨时,需求就会下降。"比如一种酒价格上涨了,购买的人自然就会减少。  相似文献   

8.
乔向飞 《魅力中国》2014,(14):94-94
庄子运用一系列赋予哲理的故事启发我们的思维,从他的理论体系中我们可以提炼出“道”、“游”这两个关键字。庄子用这两个宇向我们展示了他所感受到的“虚性的”、“活的”空间的魅力。他顺应万物的规律而通晓“无为而治”的大道;他挣脱物累,而到达“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生命高度。即使无法摆脱世俗的限制。也依然“逍遥而游”。  相似文献   

9.
"三大法宝"和"四个全面"有着理论结构的相似性、理论目标的一致性、理论内容的继承性、理论品格的同质性。从"三大法宝"到"四个全面",反映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梅冬贵 《魅力中国》2010,(7X):128-128
"道"是老子哲学大厦的基石和核心,理解和把握老子思想,必须从"道"开始。"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恒无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道是恍惚之"道",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也者,道之动也","道"的运动就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要尊"道"贵"德"。  相似文献   

11.
魏晋之际,《庄子》作为魏晋玄学理论所凭借的基本思想资料,其文本解读,义理诠释成了一种学术时尚。尽管注本林林总总,但郭象的《庄子注》"其辞清雅",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开辟了独特的《庄子》诠释路径,对后世士人人格的建构以及庄学研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宋代银铤铭文"出门税",即人们将物品或货币带出城门时所纳之税,属于典籍中的"门税",纳税人包括商人、百姓、军人等,它不同于物品运输过程的"过税"或交易时的"住税"等税种。宋代门税来源于市制下的"市门税",是街市制形成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人的生命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的统一,人的生存既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也依赖于一定的社交依托与精神支柱。生命的本质不但在于物质基础上的"活着",也在于良性社交关系中积极精神状态下人的"幸福追求"。生命的本质要求我们加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核心在于了解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爱他人;在于正确看待人生的各种境遇,充分理解生命的意义,培育乐观进取的精神,创造条件以达到幸福。当前,我国依然存在着一些诸如"因贫自杀""因贫杀人"与"报复社会"等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扶贫既要做到"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还要十分注意"授人以愉",既要加强"精神扶贫"特别是"生命教育"工作,还要培育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品格。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教育就是一种服务,服务的对象自然是学生,学生才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几十个学生才是教室的主人和课堂的主力军。课堂绝不是老师一人主宰的、死气沉沉的"教堂",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富有灵气的"学堂"。教师任何形式的"教"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没"学"或者没"学会",那么"教"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只有学生"学进去",教师的"讲进去"才有价值和意义;只有学生能"讲出来",教师的"讲出来"才有效果,才会精彩;只有学生既"学进去",又能"讲出来",学生才真真切切获得收益,课堂教学才是循规律而行,才会高效而富有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5.
<正>何谓"天趣","天"就是天意、天然、天生的东西,它积日月之精华,天地之造化,是一种自然天成的美;而"趣"即人的趣味艺术和文化创意。在当今社会,人们重新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利用自然发展经济,建设生态家园。根雕创作中要合理利用树根的天意自然、天然形态、纹理、色彩,天生的树瘤、结疤,创作人员首先要从自然美中发现其神圣的活力,然后再注入自己的趣味艺术、想象、创意和文化,通过技艺加工,让"天"与"趣"完美有机结合,使之成为"藏魂于天然,纳魂于人工",达到"人天同构、天人合一"的天趣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无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典型的红豆集团,在党和政府的政治关怀下,党组织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打造了以红色品格和绿色品格为核心的"两个品格",以现代企业制度+党建+社会责任为核心的"红豆模式",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和发展的优势,为我国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提起"开国大典",很多人自然会想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时的难忘情景。但也许鲜有人知道,这并不是中国共产党人举行的第一次开国大典。就在新中国成立前18年,即1931年的11月7日,我党也举行过一次场面壮观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开国大典"。那时的共和国"首都",就位于今天江西省瑞金市的叶坪。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2012,(7):121
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就认识到生老病死如同昼夜一样,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以古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的生死观为训,在有生之年不寻欢作乐,空耗精力,也从不因为"老之将至"而畏惧死亡。庄子活到83岁,无疾而终,他的寿命比同时代的人平均寿命翻了一番多。庄子的养生之术有四,他的"八字养生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我国小额贷款通道不畅的环境下,"人人贷"随着银行信贷的收紧而生机勃发。"人人贷"的成功之道就是搭载网络平台,将"草根金融"的阵地由"地下"转移到了"地上",使"草根"得以见到阳光。伴随着"人人贷"的快速成长,其无序、无度地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开始显现,各种风险的集聚严重地阻碍行业发展的同时,也给国家的金融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但目前理论界对"人人贷"及其面临风险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十分缺乏。  相似文献   

20.
正创新在当前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三个核心",即"作为核心战略、摆在核心位置、发挥核心作用"。创新所具有的"三个核心"的地位,又是由创新的"三个第一"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即"第一机遇、第一短板、第一动力"。实践中要真正落实"三个核心"的本质属性、实现"三个第一"的内在特点,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成功,这是推进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与关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