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意义生态旅游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做好生态旅游市场调研有利于旅游企业掌握游客需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品。方法/过程以重庆武陵山地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消费偏好、生态旅游认知,以及旅游者的心理期望与景区热度。结果/结论结果显示:重庆武陵山片区男女游客比例为4:6,游客中85后群体占比较大,达38%;大部分游客每次生态旅游人均花费在1001~3500元之间,逗留时间多数在1~2天;游客最喜欢自然观光和徒步活动;选择的热点景区是武隆仙女山、丰都名山、武隆芙蓉洞和天生三桥。总体来说,生态旅游的游客呈年轻化,但是大部分只能被认定为一般生态旅游者;游客对获得荣誉称号的景区并没有特别的偏好,仍然将生态观光游作为主要选择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城郊农业生态旅游主要包括观光型农业生态旅游,品尝型农业生态旅游,休闲体验型农业生态旅游等。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缺乏特色,部分景区的交通条件亟待改善,景区管理机制不够规范,旅游产品宣传促销不够。南宁市城郊农业生态旅游业应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管理、丰富宣传促销手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发展对策,以促进南宁市城郊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大连"的发展思路要求树立"大旅游"意识.生态旅游代表着当今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发展生态旅游能够优化大连旅游的资源结构和产品体系.大连生态旅游资源的种类多种多样,这为大连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方面,笔者建议采取以下策略搞好生态旅游规划,突出自然美学价值,加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并且面向青少年和家庭旅游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4.
从旅游的飞速发展,到生态旅游的迅速兴起,人们不断意识到旅游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几乎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面临着垃圾污染、水体污染和其他环境压力。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利益分配不均,当地社区和开发商的矛盾等。与此同时,人们不断寻找的是不破坏生态环境,并能满足休闲旅游的要求,并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措施。生态旅游逐渐被大家熟悉和关注。本文主要通过旅游景区商业运营架构进行解析,探讨生态旅游景区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个拥有较高资源禀赋的省份,尤其在自然旅游景区方面还有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与河南形成天然屏障的山西境内南太行山区已有几处旅游景区,这些旅游景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在规划、开发、管理、营销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与邻近省份同类景区相比急需全方位提升。论文从实证出发,在对比景区优劣势基础上对山西南太行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对广西靖西通灵大峡谷旅游者旅游体验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差距分析理论分析了旅游者生态旅游体验的期望与感知的差距,发现生态旅游体验相关的服务均比预期差。基于旅游者个体差异的生态旅游体验期望与感知的差异性分析表明,生态旅游体验期望相当一致,而感知具有明显的差异。鉴于此,提出了加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建议,以提高旅游者的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生态景区管理的研究主要涉及环境、社区和生态旅游者的管理,这三方面也体现了生态旅游景区管理与传统景区管理的不同之处。围绕这三方面综述了我国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研究现状,期望从中找到有借鉴意义的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方法和途径。综合来看,目前对生态旅游景区的管理框架缺乏确切的认识,管理手段缺乏技术支撑和专业性。随着我国生态旅游的深入发展,生态旅游景区的管理将成为生态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发现2006—2015年成都市旅游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值表现为延续的小幅下降。成都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上升状态,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新常态下成都市应树立新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加强旅游景区协同合作,发挥热门景区辐射作用;科学规划旅游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滨海城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31个有代表性福建滨海城市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果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有1处,占3.2%,说明福建滨海城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国际吸引力小;属于五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的生态旅游资源的旅游景区(点)分别占3.2%和19.3%、58.06%、12.9%、6.45%.建议福建滨海城市在保护前提下,利用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并优化组合富有生态内涵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兴起了旅游日的地形象策划的研究,用于企业管理的CIS理论也逐渐运用到旅游景区规划当中。对我国旅游景区导入VIS现状、旅游景区导入VIS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以桂林穿山公园导入VIS构想为例,说明了导入VIS对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安全是城市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城市旅游发展与生态安全互相影响。旅游管理者乱作为、旅游企业追逐暴利、居民和旅游者个人不当行为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必须加强教育和引导,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科学发展生态旅游,加强生态安全保护;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切实保护旅游景区环境。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和特征之一,生态旅游景区环境教育的缺失影响着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在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展环境教育的动力和方式还是外源的而不是内生的。同时,生态旅游景区在科研、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薄弱也制约着环境教育的开展.最后提出了构建生态旅游景区环境教育动力机制和保障系统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具有极其丰富且得天独厚的旅游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近些年来,旅游接待设施明显改善,旅游收入明显增加,成为促进吉林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吉林省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旅游商品种类单一、旅游收入偏低;旅游产品缺乏整合,缺少精品旅游路线;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等。吉林省旅游业要想进一步发展,需要转变旅游产业发展方式,加强吉林省旅游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试验区和旅游度假区"三区"建设;打造长白山生态旅游创意园区和长吉旅游创意园区;积极培育大的旅游集团;做好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旅游发展方式战略转型。沙雅不缺少战略性旅游资源,关键是要在生态文明导向下,转变旅游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和设计,激活"胡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渭干河绿洲"等核心资源要素,集中建设2-3个国家级具有低碳旅游示范效应的高等级旅游景区,实现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县的战略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业低碳化转型是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必然选择.作为旅游大省,在政府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低碳化发展取得了生态旅游发展迅速、景区重视环保、旅游企业开始推行低碳化管理等一系列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企业低碳设施不足、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景区污染严重、低碳化管理推行难度大等问题.因此政府应从加强规划管理、重视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创建、引导企业转变经营观念、倡导低碳消费等多方入手,促进河南省旅游经济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四川省4A级山岳类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和“散客对该类景区的预期与感知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差异”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能为四川4A级山岳类旅游景区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提高景区综合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促进该类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方法/过程本文主要调查对象为四川省邛崃天台山、绵竹九龙山、江油窦团山、绵阳西羌九皇山、雅安碧峰峡、阿坝四姑娘山等具有代表性的4A级山岳类旅游景区。通过建立服务质量维度与游客满意度间的关系模型,运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现场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找到影响游客感知该类景区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以及散客对其预期与感知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差异,从而得出本文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7.
En山既有独特的丹霞地貌资源,又有丰富的人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条件优越,景区建设初具规模。今后应加强保护,重点开发五大景区、五大绝景,加快修复古战城堡和玉泉寺等人景观,突出特色,铸造精品,提高知名度。  相似文献   

18.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和支撑,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器”。项目带动对阿坝州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多年的探索,阿坝州生态旅游已逐渐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开发模式,景区设施和管理日益完善,旅游业态也日渐丰富。但不可否认,仍然存在诸如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资源整合不足、旅游服务亟待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项目带动贯穿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将项目建设作为“稳投资、促增长”的重要抓手,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一地、三廊·三圈、三环线、六片区、十二城镇”的全域旅游格局,并提出了加快项目建设带动阿坝州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泰顺县为案例,在阐述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SWOT方法对泰顺生态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并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及规划体系、研究绿色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并探索要素生态化配置改革、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关系、制定政府扶持优惠政策、旅游开发的超前性和原真性、迎合游客需求建设精品景区和开发特色商品、实施差异化及竞合性战略、倡导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等生态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研究热点之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旅游利益相关者界定与分类、生态旅游、旅游目的地、旅游规划、旅游景区、旅游产业、旅行社、旅游合作等领域;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规范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实证研究较少。存在创新成份少、研究范围窄、研究手段与方法单一、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不强等局限性,需要强化基础研究、拓宽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手段与方法和加强应用研究以推进国内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走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