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赔偿即行政侵权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依照法律规定由国家给予受害人赔偿的制度。行政赔偿构成要件是构成行政侵权赔偿责任的条件,既关系到国家行政机关是否应当赔偿,行政相对人的赔偿请求能否得到法律支持和救济,也关系到国家赔偿的源泉支出(纳税人)的利益,是赔与不赔的标准。因此,行政赔偿的构成条件是整个行政赔偿问题的关键和核心。  相似文献   

2.
行政赔偿归责原则是确定行政主体侵权责任的根据和标准,在行政赔偿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1995年国家赔偿法采取了违法责任原则,2010年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虽然在总则中取消了违法归责原则,但实际上仍然以违法原则为归责原则。违法归责原则难以解决滥用自由裁量权、事实行为、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行政失职等的行政赔偿问题。从完善行政赔偿归责原则入手,进一步扩大中国的行政赔偿范围,最大限度的保护和补救公民的合法权益,从而真正实现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3.
行政不作为从本质上说属于违法侵权行为,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国家理应承担赔偿责任。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尚无明确规定,因此依据国家赔偿理论,应从立法上将行政不作为明确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完善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8)
在当今司法实践中,由于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过于狭窄,已经不足以解决出现的所有司法问题,相关法律制度在规定上也存在着一定弊病。目前,在理论界和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争议,具体的赔偿范围也难以确定,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势在必行。针对这些尚存在的问题,文章对比国外的赔偿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立法现状,提出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和标准参照民法进行,扩大赔偿范围,明确赔偿法中部分规定以及修改赔偿数额上下线的四个方面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探究行政赔偿范围后,结合现行的<国家赔偿法>,对我国的行政赔偿范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关完善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黄保勇 《经济师》2004,(3):71-72
按照大陆法系的司法体制 ,向法院请求司法救济的前提是当事人必须证明其依法应享有实体法上的权利 ,并且提出诉因。证券投资者对于不法行为导致的投资损失应有权请求民事赔偿 ,但要明确投资者享有的具体权利及请求民事赔偿的法律基础。依据我国的证券法 ,应该明确投资者享有知晓权、公平竞争权和交易自由权及侵犯这三大权利而产生的投资者请求民事赔偿所依据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7.
惩罚性赔偿是不同于补偿性赔偿的一种带有惩罚性质的赔偿方式和机制,但从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情况看,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我们对惩罚性赔偿的功能与适用原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探讨,以期有效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功效.  相似文献   

8.
陈露 《经济研究导刊》2010,(23):228-229
学界对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始终见仁见智,即使在1994年国家赔偿法通过后,对该法确定的违法归责原则在不同的赔偿范围内依然有不同理解。2010年4月29日通过的新修改的国家赔偿法对归责原则进行了调整。原来确定的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制度已经转变为违法归责原则和结果归责原则并用的归责体制。其中,违法原则主要适用在行政赔偿范围和部分司法赔偿范围,结果归责原则在部分刑事赔偿范围内有明确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的了解和与国外行政赔偿范围的比较,指出我国行政赔偿范围需要进行调整,并逐步拓宽行政赔偿范围以适应国际和国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操纵市场是典型的证券欺诈行为。我国证券立法关于操纵市场的民事赔偿规则和司法实践近乎空白。从民事赔偿诉讼主体、民事赔偿责任构成要件以及诉讼模式选择等方面对证券市场经济赔偿诉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丽 《经济师》2009,(9):68-69
当今社会,惩罚性赔偿愈来愈成为关系到消费者的重要问题,惩罚性赔偿有其利弊,但利大于弊,只是在我国的法律中应更科学地完善这一制度,使其在实践中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侵犯商业秘密的惩罚性赔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惩罚性赔偿机制的功能以及适用原则的考察,我们认为,在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的损害赔偿领域,应该着手建立侵犯商业秘密的惩罚性赔偿机制.本文从建立侵犯商业秘密的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侵犯商业秘密的惩罚性赔偿的功能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的惩罚性赔偿的具体运用等几个方面对这种赔偿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现行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行政权力的干预,财会人员法律意识、管理意识的淡薄,导致虚假财会信息增多,极大限制企业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应加强民事赔偿手段的运用,以及虚假财务信息认定的程序化、法制化,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对现有财务诉讼案例的法律问题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裴宝莉 《经济师》2009,(4):92-93
行政赔偿制度的核心问题是行政赔偿的范围问题。美国和法国分别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而两国的行政赔偿范围从可以引起承担这种责任的原因行为即侵权行为角度去比较,可以从一定的程度上看出两大法系在这两个问题上存在的一些差异以及发展的趋势,也简单地给我国行政赔偿法的修订提供一点意见。文章从立法模式具体内容和理论根据等方面来比较,介绍了两国的行政赔偿范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处理轻伤赔偿案件时,由于轻伤案件调解后,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为此,当事人双方时于民事赔偿的数额争议比较大,而赔偿数额没有上限限制,所以,实践中,出现一些被敲诈等不正常现象,一些司法办案人员也感到迷茫,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公正、公平处理轻伤案件,实现法律正义的价值,本人认为应当由司法机关作出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轻伤赔偿数额上限.以达到既惩罚和教育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维护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又避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被侵害,避免把办案机关当成某些人泄私愤的工具,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其正式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专利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之后,当下的重点应是在民法典和专利法确定的框架内解决司法适用中的进阶性问题,并在法教义解释中推动制度落地。基于域内外双向视角,运用多种法律方法释明以“故意”为表征的主观要件并细化以“情节严重”为要义的行为要件,分析比较基数计算的不同方法、倍数确定的实践要素以及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的适用关系。分析发现,基于利益衡量考量应将主观状态限定为“故意”并作出合理解释,发挥FTO(FreetoOperate,专利自由实施分析)的作用以限制“故意”的适用范围。同时,在区分认定要素和赔偿要素的前提下对“情节严重”作出整体判断。在计算基数时合理考虑“差额利润法”的适用空间,在倍数确定时主客观双向考量实践因素,并将法定赔偿定位为纯粹的补偿性赔偿。解释论路径下构成要件的适用控制应当秉持积极审慎的司法原则,适时调适司法实践与专利政策的互动关系,实现要件之间的功能分隔与适法统一。  相似文献   

17.
张霞  张露 《经济论坛》2003,(20):39-40
近年来,邮件损失赔偿纠纷成为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邮件赔偿纠纷走向法庭,其判决结果也各不相同,部分一审法院判决邮政企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甚至还有精神损失的赔偿。做此判决的一审法院认为:我国法律分为根本法、基本法和单行法三个层次。《宪法》属于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效力;《民法通则》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属于基本法,其效力仅次于宪法,但高于单行法;《邮政法》属于单行法,对于同一问题如与基本法规定不一致时,基本法优于单行法,或者排斥单行法。所以,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邮政企业在有重大过失…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软件侵权的最优赔偿原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法律保护软件开发商的利益是创造良好的软件业发展环境的有效途径。在运用法律保护软件产权的司法实践中 ,确定软件侵权的赔偿额是一个十分关键而又非常困难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软件侵权赔偿制度 ,有必要引入法律经济学的方法思考软件侵权赔偿 ,即以经济效率为出发点 ,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为基本分析工具 ,考虑在一定条件下 ,如何确定最优赔偿原则。本文第一部分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软件、软件市场和软件侵权的特征 ;第二部分 ,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发展一个简单模型来设计最优赔偿原则 ,并对模型结论进一步展开分析 ;第三部分 ,考虑侵权率内生以及引进软件的网络外部性问题来修正和拓展模型。最后 ,简单总结全文 ,并通过对基本模型的一些假设条件的讨论 ,提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的民事审判中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我国一些行政审判的实践中往往对于精神损害案件中的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给予驳回。因而,解决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阐述了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侵权精神赔偿制度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国家赔偿制度在各国的建立与完善都是近期的事情。其产生之所以如此之晚,是以主权和责任的相互矛盾为基础的主权豁免原则的存在和法治国家原理的观念密切相关的。“归责”一词,最早是在民法学中提出,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就是确定以什么标准确认国家对其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它是国家赔偿理论研究和实际立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确立国家赔偿责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