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以达斡尔族为例.要通过研究达斡尔族的文化形态,以及该民族文化的构成.了解一个民族如何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遗产;如何铲除影响着民族发展进步的文化沉淀;如何克服现实生活中的民族弱点,落后的社会行为和民理习惯;如何促进全民族共同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桦树皮文化在中国北方狩猎民族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黑龙江省有3千年的历史,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喜用桦树皮作箍、盒、箱、篓、碗、桶等器皿,器形大小各异,鄂伦春人重视在器皿上进行装饰,形成了具有北方特征的狩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亚欧商情     
曾中断了两年之久的中哈两条国际公路客货运输线9月1日恢复开通。中国新疆塔城至哈萨克斯坦乌斯季卡缅诺戈儿斯克、塔城至哈萨克斯坦塞木巴拉金斯克国际客货运输线,分别于1994年、1995年开通,后由于客货源不足暂时中断。塔城至乌斯季卡缅诺戈儿斯克线路全长620公里,其中中方境内18公里,哈方境内602公里;塔城至塞木巴拉金斯克线路全长680公里,中方境内18公里,哈方境  相似文献   

4.
《大陆桥视野》2013,(11):88-89
日前,记者从新疆塔城地区旅游局获悉,由新疆巴克图国家一类口岸至哈萨克斯坦东哈州乌尔加县边境游线路已获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使得新疆口岸边境旅游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定居是目前发生在新疆游牧社会中的日益普遍的现象,定居也是游牧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对定居的哈萨克族牧民传统生计方式的变迁及社会适应问题的关注,目的是探讨目前哈萨克族牧区牧民定居后生计方式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在传统与现代中选择未来的趋势和走向。昭苏县是新疆实施退牧还草、牧民安居工程的典型地区,以该县喀夏加尔乡斯木塔斯村为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定居后农牧民文化变化的群体特征。通过个案分析,发现他们因定居产生的问题和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来缓解牧民的社会冲突,消除牧民的社会心理障碍,使牧民定居逐渐步入和谐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韩剧这几年在中国的热播,对哈萨克族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大大小小的影响,本文从韩剧影响哈萨克族受众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韩剧对哈萨克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通过对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和乌鲁木齐县庙儿沟村哈萨克族村民的访谈,调查研究哈萨克族唱给母亲的歌的流传方式,传承方式,歌曲的教育、文化功能以及变迁等。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5,(9)
树立高校文化安全意识,对保证新疆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培养和提高新疆高校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应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提高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文化鉴别力、加强新疆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建立和完善新疆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工作体制。  相似文献   

9.
“民考汉”泛指一切上汉族学校的民族学生.活跃在新疆各界众多的“民考汉”是受社会欢迎的优秀的双语人才,他们的不足是对母语文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新疆的“民考汉”,“其最终的归宿依然是自己原来所属的文化及其主体”.有着某种程度的“双重认同”,经历了“双社会化”过程的“民考汉”,是当代新疆一个新的文化群体.他们在新疆社会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流、沟通和融合.他们的存在代表着新疆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一种重要趋势.这一群体将会成为完成新疆两大历史任务的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22,(1)
受2020年年初爆发的国内外新冠疫情影响,原本被寄予厚望的2020春节假期全国旅游业颗粒无收。虽然中国国内的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但是零星疫情的爆发,国外疫情始终得不到控制,人们对旅游行业丧失相应的信心……种种原因都导致旅游行业的恢复与发展始终不尽如人意。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达斡尔族区,民族旅游不仅是达斡尔族区的特色产业更是经济支柱,其本身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在后疫情时代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使本民族的民族旅游得到长足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宏观经济研究》2007,(1):F0002-F0002,I0001
农九师位于新疆西北准噶尔山区西北边境地区,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达数百公里。师部所在地驻塔城额敏县,所辖11个农牧团场分布于塔城三县一市境内,有8个团场分布在边境线一带。垦区总人口71144人,其中职工21688人,少数民族3300人,土地总面积4243平方公里,耕地6.4万公顷。垦区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种植小麦、油菜、甜菜等作物,是新疆重要的粮、油、糖、肉、毛生产基地,具有发展天然绿色食品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袁秀芸  贾红海 《新经济》2014,(23):19-20
随着现代化步伐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旅游更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在社会发展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给接待地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影响.一方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另一方面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就要求从旅游开发对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分析,探讨丽江旅游开发中的文化保护问题,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保护传统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大陆桥视野》2011,(14):106-108
新疆民族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多元的过程,起源也是一个多元的起源,新疆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民族的交往迁徙流动、各民族间的开放包容、多种宗教并存等多种因素,其形成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表现特征和发展面貌,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质,并且呈现出复杂立体的多元结构。新疆多元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同样要融合、创新多元的文化,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开明开放的心态,在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积极吸纳、创新新疆文化,促进多元、融合、开放的新疆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大陆桥视野》2012,(17):89-89
目前,新疆风能资源总储量达到872亿千瓦,拥有达坂城、小草湖、塔城老风口等九大风区,可开发利用的风区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可装机容量总计在8000万千瓦以上,陆上风能资源占全国总量的近四成。  相似文献   

15.
文化有其特定的生存土壤,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也必然随之变迁.在影响传统文化变迁的众多因素中,经济因素至关重要.本文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切入点,从三个角度深入分析其对名族文化发展产生的冲击,以期在保护民族文化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的和谐。新疆这个多元民族文化聚集的地区要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当前新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现状令人担忧,出现了诸如传统文化后继无人、独特的民族习俗消亡等不和谐因素。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借鉴国内外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宝贵经验,加强新疆地方文化立法。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界,是我国抵御“三股势力”和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文化渗透的前沿阵地.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在给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成为各种分裂势力进行文化渗透的主渠道之一.新疆网络文化安全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强对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确保新疆网络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8.
文化转型是一个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转型面临着自然生态、宗教观念和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促进少数民族文化成功转型,是新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现代文化关键环节。现代文化在文化转型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文化主体的作用,本文认为少数民族群众应该在更新观念、社会开放和积极参与、培养科学理性精神三方面重构和改造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胡本源 《时代经贸》2011,(14):211-212
会计人员的价值观会受到其所处文化群体价值观的影响。本文在Hofstede(1980)确定的四个文化价值观维度的框架弼.根据对新疆地区汉、维吾尔和画族这三个民族318名会计人员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了这三个新疆主要民族的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会计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赵静 《大陆桥视野》2016,(6):311-312
新疆,古称西域,是世界四大文明,三大宗教的交汇地,拥有着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然而由于传播渠道的限制,新疆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发挥出她本应有的影响力.新疆本地文化与内地电视节目的相互结合可为新疆的文化推广架起一座新的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