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4年6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认定中国企业生产的无汞碱性电池侵犯了劲量公司有效和可执行的709号专利。6月9日,中国电池协会组织各电池生产企业再次联合上诉,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初裁结果进行全面复审。10月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劲量公司709号专利因不具备确定性而无效,从而终止了对中国电池的337调查。10月10日,美国劲量公司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申诉。2006年1月25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判决美国劲量公司败诉。  相似文献   

2.
成磊 《大经贸》2008,(6):32-34
今年4月22日,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对美国劲量控股有限公司诉中国电池企业碱锰电池专利侵权一案做出了终审判决:维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裁定,劲量公司的“709无汞碱锰电池专利”全部无效。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池行业是以出口为主的行业,该案的胜败将严重影响我国电池产品的出口和行业的发展。2008年,美国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对美国劲量控股有限公司(劲量公司)诉中国电池企业碱锰电池专利侵权一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裁定,劲量公司的“709无汞碱锰电池专利”全部无效。这意味着持续5年之久的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组织联合应诉的美国“337电池调查案”,以我方彻底胜诉而结束!  相似文献   

4.
2004年10月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关于无汞碱锰电池专利侵权调查正式公布了最终裁定,认定原告劲量公司的美国5464709号专利,因不具备确定性而无效,从而终止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337”电池调查案的调查,变更了2004年6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布洛克行政法官的初裁。初裁中判定包括中国在内的电池生产商侵犯了原告劲量公司有效和可执行的5464709专利,并做出对包括中国和中国香港在内的企业的普遍排除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应美国企业的要求,就中国圣奥化工有限公司出口的橡胶防老剂侵犯专利一案发起"337条款"调查,并作出了不利于中国企业的裁决。中国企业进行了上诉,并就专利说明书中的"控制量"一词的解释进行抗辩。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最终判定中国企业胜诉。本案是中国企业在美国"337条款"调查中少有的上诉并获胜的案例。对本案的分析,有助于中国企业今后在应对美国"337条款"调查和诉讼中借鉴。  相似文献   

6.
夏廷  陈茹 《大经贸》2003,(9):90-92
中国企业屡屡遭遇"337调查" 4月28日,美国劲量控股集团及其下属的EVEREADY电池公司依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简称ITC)提交申请,指控中国内地、香港、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4家企业侵害其无汞碱性电池的知识产权.5月28日,ITC发表公告,对此事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7.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CAFC)裁决的天瑞集团、天瑞集团铸造有限公司(下称“天瑞”)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一案,代表着美国通过337调查的方式.对美国商业秘密拥有者给予保护的新动向。此案裁决赋予了美国商业秘密拥有者一件有利武器,  相似文献   

8.
智慧的较量     
《WTO经济导刊》2004,(12):8-8
10月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宣布了对中国电池337调查案的终裁认定:原告美国劲量控股公司(简称美国劲量)拥有的专利属无效专利,包括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在内的中国7家电池企业不构成专利侵权--这意味着,中国此类电池今后进入美国市场将不会再遭遇专利侵权诉讼。 据了解,这是近年来中国企业面临"337"调查案惟一终裁获胜的案件。本刊派出记者兵分六路采访了此案的"利害关系人"--商务部公平贸易局、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被诉企业、代理律师和相关专家,解析在这场智慧战役中险胜的内在缘由。在WTO大背景下,贸易摩擦将会是中国企业不得不迈的门槛.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如何研究对手的杀伤力,都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大舞台上必练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电池业在雄心勃勃地进军国际市场时,2003年4月2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公布了美国劲量控股公司的一份投诉,在长达207页的起诉书中,劲量公司历数了中国、日本、新加坡和印尼共24家企业的侵权行为,指控他们侵犯了1995年美国政府授予的第5464709号专利。该投诉要求对这些国家的公司出口美国市场的无汞碱性电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卢小平 《大经贸》2009,(6):20-22
美国时间2009年5月27日,英国泰菜公司对外宣布,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09年4月5日(美国时间)作出的关于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以下简称“广东食品所”)和广东广业清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怡公司”)不侵犯其三氦蔗糖生产专利的337知识产权调查案的终裁结果,不再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上诉。2009年5月29日,  相似文献   

11.
倪丽娟 《新商务》2003,(6):35-37
贸易壁垒 再起波澜 来自浙江省公平贸易局的消息:前不久,美国劲量公司和EVEREADY电池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递交申请,要求对侵犯其专利权的多家公司启动337调查。该调查涉及到浙江的38家电池生产企业,其中宁波17家。新一轮的贸易战硝烟又起,而这离刚刚结束的温州低压电器初胜美国337调查案才42天。  相似文献   

12.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美出口企业一直遭受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知识产权为由提起的"337调查"。而大疆公司在2020年8月被调查的"无人机案"中,一改此前中国企业在"337调查"中的被动状态,积极利用美国的专利复审程序以应对。通过分析大疆公司在此案中采取的策略,结合对美国专利复审程序与"337调查"结果间的互动关系研究,提出掌握专利武器,提升自主创新意识,积极理性应诉以维护自身利益,利用IPR程序对337调查进行反击的建议,为中国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10年5月14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下称"联邦上诉法院")就中国木制卧房组出口企业瑞峰家具诉美国政府案(下称"瑞峰诉美国政府"案)作出裁决,宣布美国商务部《反倾销条例》中有关确定非市场经济国家工人平均工资率的条款违反美国《反倾销法》,应予撤销。这是中国企业通过美国司法程序挑战美国政府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是企业竞争的重要依托,这在成功“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身上显得的尤为突出。近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就美国闪点专利经营公司诉中兴通讯专利侵权一案,做出终审裁定,中兴通讯不侵犯原告闪点图像处理相关技术专利权,未违反337条款。  相似文献   

15.
《现代商业》2012,(30):8
近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美国苹果公司无线通信设备、便携音乐与数据处理设备、计算机及其部件发起"337调查",以确定是否存在专利侵权行为。如果涉案企业被裁定违反了第337条款,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发布相关产品的排除令和禁止令,这意味着涉案产品将彻底丧失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资格。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华337调查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秀健 《商业时代》2006,(4):70-71,80
随着中美贸易持续增长,我国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更多地面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基于“337条款”发起的调查,我国已成为美国337调查最主要的受害国,该调查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对美的出口贸易,文章通过对美国337条款调查的解析,梳理出我国企业深受其害的现状、原因,并提出了针对美国337调查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337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关税法》第“337条款”授权,对进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公平行为”和“不正当手段”进行调查,违反 337条款的产品将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迄今为止,337调查案件大部分涉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于美国企业来说,提起337调查的门槛比较低,而对应诉企业来说,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复合木地板企业遭遇的美国337调查,是近年来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一起美国337调查案。虽然上诉法院庭审程序已经结束,作为该起调查案中部分企业败诉后在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上诉的代理律师,对该调查及上诉案中的一些细节,事后仍值得回味。  相似文献   

19.
337条款是美国贸易法的一条独特的条款,因其最早出现在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而得名.该条款授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于进口贸易领域内的不公平行为拥有广泛的调查权.不公平行为主要是指侵犯在美企业产品的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等知识产权行为.如果涉案企业最终被裁定违反337条款,美国国际贸易委员将会对侵权产品发布排除令和禁止令,这就意味着侵权产品将被禁止出口到美国市场.  相似文献   

20.
预警     
《进出口经理人》2014,(6):13-13
美国·集成电路 美国公司对中国集成电路产品提起337调查申请 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网站消息,2014年5月12日,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Freescale Semiconductor,Inc.)依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指控日本、美国、中国等企业对美出口、在美进口或在美销售的部分集成电路及其同类组件(certain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the same)侵犯了其在美注册有效的专利,请求美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普遍排除令或有限排除令与禁止令。中国两家企业涉案。这是2014年外国企业在美对中国企业提出的第4起337调查申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