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适应新一轮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应积极探索并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即通过破解资金筹措、土地流转、农民就业和社保体系建设等难题,确保三个集中顺利推进,确保农村新社区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配套,确保农民长远利益,并真正形成农户和村集休(含企业)为主、地方政府支持为辅的新机制。目前农村构建长效机制的基本对策应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中心,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农村政策体系的构建,大致经历了从确立农村基本制度和启动市场化改革,到推动科学发展和城乡统筹,再到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和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三个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围绕保供给、强基础、增活力、惠民生、促融合等目标,中国已经形成包含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市场流通、农业支持保护、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产权、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政策在内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中央发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出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消除,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基本建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明显提升,农村产权保护交易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经济发达  相似文献   

4.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城乡统筹"为"城乡融合",让农民利用土地等资源,充分发展经济,平等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逐步实现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让城镇化发展和村镇化发展更加协调;实现更多的资源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形成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安排是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和重心所在.如何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积极稳妥地推进以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回顾浙江各地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分析当前浙江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推进和深化完善改革对策建议,为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于近日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有了时间表、路线图。农村改革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源泉,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产权制度是农村改革的重头戏,对  相似文献   

7.
南通构建农保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提出了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明确要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从江苏省南通市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既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安排是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和重心所在,是农村集体经济有效的实现形式。如何在城市化、工业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浙江各地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实践状况调查,总结分析其创新绩效和存在不足,提出加快推进和深化完善改革的对策建议,为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鹏 《南方农村》2008,(3):27-30
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基本现状,认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以及是以农民为本、保障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要求,提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设,需推进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改革,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农村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体制,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完善农村社保体系是践行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坚持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研究阐述各级政府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从城乡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中揭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政府职能定位模糊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城乡分治政策降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问题;给出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因村施策差异化战略,全面落实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撑体系建设等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改革的未来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新时代,深化改革,要准确把握农村未来方向,以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聚焦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与产权制度三大问题。土地制度改革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推动土地经营权共享,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与不流转两种形式促进土地规模化、服务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要重点提升人力资本,注重职业农民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培养出一批真正有爱农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的职业化农民;要充分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把产权制度改革提升到第二次飞跃的高度来认识,并将改革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农民就业增收、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党对基层基础工作领导等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高质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安歌军  赵景峰 《林业经济》2012,(2):74-76,91
在分析统筹城乡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当前陕西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表现进行了阐述,即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提出了陕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夯实农村经济基础;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助推农村综合改革;科学制定乡村建设规划,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更好发挥人才资源效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总结我国1998~2016年间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历程及成效,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我国1998年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演变及其成就,以此探讨未来的改革方向.[结果]将我国1998~2016年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分为3个阶段:允许土地使用权转让阶段,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阶段,以及允许土地经营权抵押、 实行三权分置阶段,并总结各个阶段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以及学术界的观点;分析改革成效主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得到法律保护、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得到长远发展、 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探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三向发展、"三权分置".[结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国有化,是我国在现有制度基础上最现实的选择.中央提出"三权分置"是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基本土地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新形势下协调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这一举措必将使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变迁的历史困境及其突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威  王思明 《中国农史》2007,26(3):96-10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是深化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农作制度改革的"单项突进"以及供需主体的双重缺失,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历史困境,并日益成为困扰和阻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瓶颈。本文在考察建国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轨迹的基础上,试图探寻新时期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失调的制度安排,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今湖南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仅制约着湖南的经济发展,而且可能引发种种矛盾,危及社会稳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庞大的农业人口与有限的农业资源的尖锐矛盾是湖南省"三农"问题的直接原因;而工业化道路偏差和城乡二元结构是体制原因."三农"问题导致农业低效率、农民贫困、农村不稳定等种种结果.解决的办法是进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改革城乡分割体制、完善农村税费改革,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为农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粮食主产区的城镇化与农村协调发展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着力构建县域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域作为研究单元分别对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取的各时间截面的县域城镇化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度进行计算分析。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农村发展水平以及二者的协调发展度分别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农村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县域城镇化呈现出东北部较高而西北与中东部较低的特征,县域农村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集聚态势逐渐降低,二者的协调发展度总体来看,高—高集聚型的县域集中在中北部的一些地级市,低—低集聚型县域个数逐渐减少,并且分布趋于分散;对县域城镇化与协调发展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农村发展与协调发展度之间相关性不明显。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适合各地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以低碳经济为引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特色建设之路。文章采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以低碳理念引领城镇化发展,在农村人口转移、基础产业发展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效。但由于区县经济发展严重失衡,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加之城乡结构体系偏差大,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极大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鉴于此重庆市应坚持联动、绿色、创新发展路径,以产业集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基础产业的竞争优势;明确城镇生态化发展规律,做好生态区域保护与资源节约工作,构建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格局;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其中,以形成健全的低碳型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有效促进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城市病"与"乡村病"既是城市与乡村各自发展过程出现问题的表现,又是城乡发展长期不平衡累积的结果。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个战略统筹推进的视角出发,探究农村改革的重点路向。[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加权计算二者各自的综合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价了现阶段我国城乡耦合协调度。[结果]从理论分析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理论上"耦合"的可行性。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处于"区域分异"状态、发展任务艰巨且要求分区域精准施策;目前我国城乡耦合发展整体处于较低层级,70%的地区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亟待通过外力干预逆转。[结论]"治好城乡两种病"不但要靠城乡自身的"内生性"发展,又需要"外源性"动力推进。从改革路向看,要结合农村实际实施差异化改革路径。并紧扣农村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针对性地破解发展难题。存在生态及自然资源优势的后发地区,应改革产业培育方向,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改革重点应放在调整城乡分工与利益分配上;要改革土地等自然资源使用权流转制度,为城市资本下乡打开通道,使城乡融合由"离散型"转向"连续型";坚决破除"小农经济"思维模式禁锢,改革我国农业运作模式,把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作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为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和林权融资创新机制,遂昌县制订了推进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意见,探索推广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融资模式,大力创新公益林收益权管理机制,有效缓解了"三农"融资难题,支持林农创业,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拓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融资渠道,助推"三农"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全面总结了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认为在农村实施了三大战略性改革举措、取得了六大发展成果;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提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的主线,实行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大力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