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产品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知识运动过程。在该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应用企业已有的各种相关科技知识,而且要从企业外部获取有关的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和其它知识,还要创造新的知识。因此,搞好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工作,对于成功开展新产品开发活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新产品开发流程中,研发团队与用户、供应商、员工等之间的知识获取、转移和共享。  相似文献   

2.
深入理解合作知识创造机理,有助于构建有效的合作知识创造管理模式,提高新产品开发(New Product Development,简称NPD)绩效。可是,新产品开发不同阶段所需知识的类别和属性各异,使得概念阶段、研发阶段和原型验证阶段的合作知识创造机理存在差别。在信息空间理论基础上构建合作知识创造空间,从编码、抽象和扩散3个维度对概念阶段、研发阶段和原型验证阶段的合作知识创造机理进行了剖析,并构建了面向新产品开发的企业间合作知识创造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国有制造企业作为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国家重点关注对象。基于知识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通过对166名国有制造企业研发团队成员的调查研究,探究知识共享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过程中,知识重用的中介作用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和知识重用均正向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知识共享正向影响知识重用;知识重用完全中介知识共享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吸收能力对知识共享与知识重用的关系具有倒U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组织学习、知识创造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产品开发是一个高度的知识创造过程,而组织的学习能力则会显着地影响组织对知识的吸收、消化与运用。对组织学习、知识创造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选取我国华南地区的115家高科技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①组织学习对知识创造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②组织学习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③知识创造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提升供应商创新性能有效促进制造商产品创新。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知识基础观,从制造商视角出发,构建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各维度对供应商创新性的作用机理模型。通过对216家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制造商使能的供应商知识整合与供应商创新性之间关系的理论逻辑。研究发现:①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各维度对供应商创新性均具有正向作用;②制造商使能的供应商知识整合两个维度均正向影响供应商创新性;③制造商使能的供应商知识整合在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各维度与供应商创新性间扮演不同中介作用。结论揭示了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提升供应商创新性的过程机制,对制造商开发供应商创新潜能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整合的新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境的快速变化和竞争的加剧,新产品开发对企业越来越重要。从知识的角度分析了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并结合知识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构建了完整的企业知识整合体系,以充分发挥企业内外部知识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作用,推动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成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企业研发过程的知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研发过程是一种知识活动。结合企业知识理论,指出企业研发过程可以从知识源、知识场和知识活动3个方面进行描述。提出企业研发过程的3种知识场:基于问题的知识场、基于任务的知识场和基于兴趣的知识场。企业研发的知识活动包括知识创新、知识转移、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等,并构建了企业研发过程的知识活动模型,分析了企业的知识活动等与企业研发的关系。研究为企业研发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策略借鉴。  相似文献   

8.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突破组织边界,与外部组织进行合作。已有研究基于消费者或供应商参与单一维度探讨其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但就消费者、供应商共同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尚未达成共识。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与开放式创新理论,构建相关模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收集227家制造企业调查问卷,考察消费者参与、供应商参与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消费者参与能够促进企业产品线协同并提升新产品开发绩效,供应商参与则会降低产品线协同程度与产品创新绩效,而产品线协同与新产品开发绩效提升对我国制造企业市场绩效具有积极影响。最后,从资产专用性、知识溢出风险和承诺非对称性3个方面,对供应商参与逆向效应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知识管理融入新产品开发流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新产品开发中知识活动分析 ,构建了融入在产品开发流程中知识管理的模型。初步探讨了知识流程的特点并提出了知识流程设计的内容 ,指出了知识管理与产品开发活动中业务价值创造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认为,企业是一个获取知识、创违知识、转化知识的知识系统。基于这一观点,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结论表明,信息技术可以支持并渗透在企业知识管理的全过程,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管理活动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但是信息技术可以促进知识管理,信息技术在管理上的应用可以为企业知识管理创造一个基础设施和环境,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支持、放大和强化知识创造过程并对企业知识管理活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模块化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通过界面规则重组知识模块,分别与模块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知识整合以实现技术创新。以2001-2014年中国汽车产业108家整车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模块化创新网络关系强度对企业渐进式产品创新和突破式产品创新的影响,并分析技术多元化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模块供应商关系强度越大越有利于渐进式产品创新;系统集成商关系强度越大越有利于突破式产品创新;技术多元化减弱了模块供应商关系强度对渐进式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但增强了系统集成商关系强度对突破式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发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复杂产品供应商被锁定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研发体系中低端,从而限制了国内企业创新行为。基于逆向国际化理论、知识获取理论和创新行为理论,研究国内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对复杂产品供应商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基于182家复杂产品供应商的有效样本数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获取能力在上述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9家生物制药企业协同创新现状的调查数据,验证了企业在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关系数量、关系结构、关系强度及成员间信任度对其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及研究机构无论在关系数量还是在关系强度方面对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都是最为显著的;生物制药企业需要加强与供应商、中介机构和同行业企业的网络联系,并重视提高与政府、金融机构及行业内外其他企业的联系频率;在网络结构方面,企业应着重成为大学、研究机构、同行业企业、客户及金融机构的中心,并加强对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内外企业、中介机构、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的依赖性;合作通过企业介绍的数量主要影响绩效中的技术标准制定,企业与客户间相互信任也对企业技术标准制定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素质体现,也是企业发展不变的主题.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复杂化,技术创新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时于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是帮助其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基础,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让新技术及新产品赶上市场需求潮流,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创新过程能够为企业的创新指明一条道路,但是现如今企业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自身采进行创新,而应该借助各方面的力量,让用户和供应商一起参与到技术创新过程中来.有研究表明,供应商和用户参与到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能为企业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提供有效帮助.但是用户和供应商参与到创新中,技术创新过程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分别修正已有的供应商和用户单独参与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的基础上,模拟归纳出二者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为企业新形势下的创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发展高技术产业,我国需要建立和提高强大的高技术能力。企业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本文研究我国企业建立和提升高技术能力的途径:选择正确的技术战略;获得公开的技术知识,开发暗含的企业特定的技术知识;强化技术生产者同用户、供应商、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正确选择技术来源。  相似文献   

16.
整合资源基础观、知识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能力、知识能力两种企业内部因素交互作用对知识创造绩效的影响过程,尤其关注了具有前瞻性与反应性特征的战略柔性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构建了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基于我国399家企业调研数据发现,互联网能力、知识能力均对战略柔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互联网能力与知识能力的交互作用通过战略柔性的中介机制促进企业知识创造绩效提升,即存在被中介的调节效应。在理论上,丰富了资源基础观和知识基础观在组织竞争优势构建方面的前因研究,在实践上,为处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有效提升知识创造绩效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制造企业的服务转型及创新体系转型引发了传统制造企业研发观念落后、组织架构不合理、流程效率低、自主研发能力弱、与市场联系不紧密等研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构建了转型期中国制造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体系,并以研发活动为例,分析了我国制造企业的研发现状,研究了服务型制造下研发活动价值创造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①开展基于服务型制造网络的合作研发与研发外包;②以客户需求为研发导向,实施开放式研发战略;③发展客户和供应商参与研发;④依靠有效的研发成本管理、研发项目管理和研发绩效管理提供辅助支持的合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知识兼容—知识转移—知识创造”关系链的基础上,引入嵌入性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分析不同类型关系质量通过不同程度吸收能力对上述链式促进机制的强化作用。收集239份来自全国多地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作企业间知识库兼容性通过知识转移正向影响企业间知识创造绩效;经济型关系质量强化知识库兼容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而社会型关系质量强化知识转移与知识创造之间的关系,且前者的强化作用是通过企业自身潜在吸收能力传递的,而后者的强化作用则是通过企业自身实际吸收能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环境下产品创新流程设计及对供应商的评价成为产品创新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产品创新的新模式,提出供应链环境下产品创新的基本流程,并进一步研究了基于成本-时间模型的产品创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0.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new products and processes by firms. When based on new technologies, product innovation by firms involves the creation of new demand as well as the creative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 itself. This article discuss innovation in this light, bringing together literature on the 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ies and on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s an example of the simulataneous shaping of products and new institutions to form a new 'market space',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of one kind of biotechnology in the 1980s, specifically the exploitation of monoclonal antobody technology for the manufacture of new health care diagno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