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改后的《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英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转回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不考虑计提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即,取得固定资产时的原价扣除正常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同时,冲销没有转回的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增加已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相似文献   

2.
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转回,同时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应计提的累计折旧与考虑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之间的差额全额补提折旧。笔者从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出发,对于上述差额全额补提折旧这一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按比例补提折旧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正>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企业期末发现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这一要求在实务处理时存在两个难点:一是计提减值后折旧额的重新确定:二是转回减值准备金额的确定。计提减值准备后折旧额的计算,应当视同为计算一项新固定资产的折旧额。至于以前期间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转回限额,《准则》及其指南规定,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在转回已确认的减值损失时,转回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不考虑计提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即取得固定资  相似文献   

4.
根据现行有关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于已经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种因素发生了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对以前期间已经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转回。笔认为,对于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可以分为3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四、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后对累计折旧以及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固定资产价值得以恢复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即可收回金额等于或高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的账面净值,或者可收回金额低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的账面净值。在第一种情况下,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全部转回,减值转回后的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等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由于经营环境变化或者是经营不善等原因,往往会给企业固定资产带来影响,直接的危害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下降,使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按《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确认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如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转回,都将导致固定资产重新计算各年折旧额,各会计期间折旧额的变化也影响到企业所得税会计的核算。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 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 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 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 旧额。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 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 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 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计 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转回已确认 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时,转回后固定资  相似文献   

8.
<正>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有关制度规定(一)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内,因为磨损、陈旧等原因造成的价值减少额,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实际上就是固定资产更新准备金的合计数。经过计算每一个会计期间应系统分摊的折旧金额通过"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并根据用途计入资产相关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很多种,但我国允许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当期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与上期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成比例,公司的资产规模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多少也不存在明显关系。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会影响以后期间的累计折旧与净资产收益率,但在实际中这个影响并不明显,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10.
李涛  万莉莉 《致富时代》2010,(11):28-28
分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二者的关系以及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折旧核算问题,最后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折旧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规定,对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应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该项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确定方法,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相似文献   

12.
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准备的计提都遵循谨慎性原则,二者都表示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但二者的性质、计提方法以及纳税影响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固定资产折旧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参照新的会计准则对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计提需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及存货这一流动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允许在以后会计期间随着资产价值的恢复转回,而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一些非流动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一律不允许转回。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及存货这一流动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允许在以后会计期间随着资产价值的恢复转回,而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一些非流动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一律不允许转回。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核算方法 ,在账务处理上存在很大的难度。根据会计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 ,笔者认为 ,每一会计损耗的转销 ,最终是以折旧方式体现的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只对固定资产的期末计价进行调节 ,这样可防止出现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其价值又得以恢复时 ,其可收回金额大于按原方法计提折旧未计提减值准备所计算的账面金额 ,从而高估资产价值的情况 ,真正体现了会计处理上的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应唯 《商业会计》2003,(11):9-13
3.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转回及其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如果原导致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或者已经消除,使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以恢复,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对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予以转回:同时,还应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  相似文献   

17.
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抵销,不仅涉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本身,还要涉及递延所得税、累计折旧等其他相关问题。本文主要分情况讨论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讨论了编制合并报表时固定资产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销,企业在持有固定资产期间计提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的抵消,以及固定资产在对外处置和报废时处置损益抵销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如果有迹象表明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企业就应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提取减值准备以后,要重新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现笔者将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对计提折旧的影响(本文假定固定资产采用直线计提折旧)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如果有迹象表明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企业就应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提取减值准备以后,要重新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现笔将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对计提折旧的影响(本假定固定资产采用直线计提折旧)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