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是指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自从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通过总结自身经验教训和借鉴国际上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一套包含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行业自律性规范等内容的多层次、全方位行业管理体制。但是它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对现行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从而使其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注册会计师行业政府监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我国证券市场会计造假问题严重和美国《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的影响,财政部发布19号文件将注册会计协会以往代财政部门行使的行政审批和监管职能予以调整,这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已进入政府监督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时期。正着手修订《注册会计师法》,其中对为什么要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政府监管,怎么样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政府监管,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政府监管应有哪些内容等问题,在理论界和业界都引起了不少讨论。本文主要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在恢复与重建已有近20年的历史,随着《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注册会计师的地位、作用的提高,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在了解注册会计师作用的同时,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了解也在增加。1991年,在福建省发生了第一起针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随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爆发了震惊整个行业乃至全社会的三大案件,即深圳经济特区会计师事务所对原野公司一案、北京中诚会计师事务所对长城机电公司一案、海南新华会计师事务所对中水国际集团公司一案。这三家事务所均因出具虚假验资报告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存在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近30年来,已初步形成了以《注册会计法》为主体,以《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补充的注册会计师法律监管体系。但是由于这些法律的立法时间不一致使得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缺乏衔接,行业监管体系尚未完全理顺。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的注册会计师专业作为培养未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联系非常紧密,其发展必然会受到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内容和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受到的影响的分析,对高校如何应对这次改革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最新修订对原法做了很大的调整,特别是在处罚力度、信息披露和消费者保护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新证券法对于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作出更明确的要求,正确把握在资本市场的责任义务定位,新证券法的实施有利于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整顿执业风气。  相似文献   

7.
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之所以存在许多比较突出的问题,除了体制不顺外,还有其它诸多方面的原因。单纯强调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而忽视了其他相关方面的配套措施,势必会使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的成果付诸东流。因此,配套措施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制建设目前我国仅在《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和股份制企业配套的法律、法规中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范围和法律责任有所规定。而这些法律、法规大多是纲领性、粗线条的,缺乏相应的程序法,可操作性差,而且不少地方还存在漏洞和相互抵触的地方。与审计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责任建设存在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涉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日趋增多,注册会计师审计保密原则的长期粗泛空白,直接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正当权益的维护和行业的健康发展。笔者拟通过本文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保密原则的定义、特征及其在审计过程中的运用分析,构建注册会计师审计保密原则的内容框架,明确注册会计师的保密责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被推上民事法庭的事件越来越多,形成了-股注册会计师行业始料不及的诉讼浪潮。文章拟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民事责任的有关认定以及归责原则等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安然"与"世通"案件后,美国出台了《萨班斯一奥克斯莱法案》(简称SOX),直接造成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质量监管的重大改革,同样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在注册会计师行业质量监管上也存在诸多问题,怎样借鉴SOX中适合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内容,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质量监管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成为监管部门及注册会计师和相关学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审计月刊》2007,(2):25-25
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稍度,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度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的基本原则.并参照国外公司治理实践中普遍认同的标准,制订本准则。本准列阐明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投资者权利垛护的实现方式,以及上市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所应当遵循的基奉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等内容:本准则适用于中国境内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2.
李二庆 《价值工程》2010,29(33):82-82
在担保公司的业务实践中,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担保公司的追偿权,是一个至关重要却又困难重重的问题。按照《担保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担保公司可以与反担保人进行协商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反担保物的形式实现债权。但在实践中,担保公司权益的实现需要通过诉讼(或者仲裁)、执行等司法阶段才能得以保障,使得担保公司的维权成本巨大。但是,公证债权文书却具有诉讼或者仲裁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为担保公司的维权之路开辟了一条更为便捷、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公司法》的视角探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林 《价值工程》2011,30(18):269-270
本文根据《公司法》的规范和公司治理完善理论,针对民营企业内部治理制度存在的产权界定不清、股权过分集中,股权结构不合理、决策机制不科学、约束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阐述了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制度完善要路径,提出了修改《公司法》关于公司治理结构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以期有助于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健康发展和公司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李棽 《企业活力》2010,(6):84-88
2006年修订的公司法,改善了我国公司法的治理结构,由于我国公司法实践起步较晚,公司法理论研究较薄弱,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国内股权激励有许多法律不完善之处,缺乏对股权激励方法的具体规定,限制了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公司法的新的改革阶段又要开始,我们应在股权激励、累积投票、股东派生诉讼、法人人格否认、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等相关制度方面进行思考,使我国公司法律制度更具可操作性,为促进公司制度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彬 《价值工程》2012,31(20):283-284
我国《公司法》经过修订之后,在法定代表人制度的规定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本文即将论述的法定代表人竞合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我国经济将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萧曼平 《价值工程》2012,31(17):89-92
公司僵局在我国实践中经常发生,虽然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对解决公司僵局提供了司法解散途径,但立法规定途径单一、操作性不强。本文分别从事先预防和事后救济两方面论述打破公司僵局的路径:事先预防体现在公司章程规定中,主要介绍对于表决权机制的合理设置;事后救济体现在司法介入上,建议在维持公司商事主体资格优先原则下,应适当引进强制收购股权机制、股东退出机制以及慎用公司解散机制。本文期望能对完善我国公司僵局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冯立华 《价值工程》2014,(18):185-18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性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公司法》颁布以后,公司的发展不断与国际接轨,企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下面是笔者对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几点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8.
为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全球化的进程,我国于2005年10月再次修改了公司法,文中通过对新旧公司法中的公司资本制度进行对比研究,说明我国现行的公司资本制度为宽松的法定资本制而非折中资本制,分析现行公司资本制度的主要改进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和完善这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对公司法强制性规范的判定、识别也需要对法律语言、规范类型、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惟有如此,才可能得出正确的至少是有说服力的结论。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较为流行的公司法规范类型化的理论,并对之进行分析、评价,然后提出了强制性规范司法识别的相应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The European Union tried to harmonize the qualifications of auditors in member states through the Eighth Company Law Directive. However, other aspects of the regulation of auditors have not been dealt with in EC directives and show a wide diversity. Rules concerning the liability of auditors are one example of this diversity. Germany provides an extreme example in the case of this liability problem, since it is operating with a capped liability and providing third parties with only few possibilities to sue an auditor. This limited liability is probably one reason for a small number of case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scribe and to review critically the German system of auditor's liability, and to identify specific environmental German factors which might explain the current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