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初步实现了向间接调控的转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信号的反应更加敏感 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七次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银行间拆借利率对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作出反应,呈现出阶段性下滑之势。对中央银行存款利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银行间拆借利率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利率调整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中央银行调整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意义上引起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证券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功能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政策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金融领域的传导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以银行信贷为主要传导枢纽,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其传导功能将日益强化。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建议实施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比特币和Libra的冲击下,多国中央银行开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必然对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框架产生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经济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数字货币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理论分析,结合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内涵,从货币政策的工具体系、目标体系及传导机制三个层面,探讨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本文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尽管会对货币政策框架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总体有助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升,并提出了要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积极发挥利率机制的作用、切实注重价格型调控、持续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努力加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联动效应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深化,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由于市场规模有限、金融一体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制约,我国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低下。因此,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理论和成功经验,通过扩大股票市场规模、调整和优化市场结构、疏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等途径,构筑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基础条件。同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货币政策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90年代以来以股票发行和交易为主的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使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股票市场在金融体系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股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产权交易、风险定价和公司治理的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和其他经济变量的作用日益突出,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从实证的角度,从货币需求,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的传导来研究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制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资本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与资本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到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是顺畅的。相对于利率而言,货币供应量对资本市场有较大的影响,M0和M1都对资本市场存在着正向的因果关系。在从资本市场到货币政策目标的传导机制中,资本市场的变化通过财富效应和“q”效应等途径影响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进而对总产出或国民收入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价值工程》2008,27(4):163-166
根据货币政策传导理论,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是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主要方式。从2003年开始,我国中央银行连续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文中介绍了此轮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现状,指出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仍然存在梗阻,应加以疏通。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包括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管制等原因,中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传导。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金融制度改革和信贷需求萎缩影响,信贷渠道受阻,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货币政策效应下降。本文就此讨论了信贷渠道受阻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疏通信贷传导渠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田敏婕 《会计之友》2007,(12Z):62-63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介绍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点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指出对利率政策有效性的传导应做出两方面的努力;积极稳妥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运用VAR模型分析了我国1997-2008年货币政策变化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对货币政策的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传导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基本上能够得到实现,其中货币供应量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利率政策的长期累积效应最强,而汇率政策的短期效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郜中华 《企业研究》2006,(10):76-77
一、引言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引入短期融资券,是我国融资方式的重大突破,是金融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它的推出不仅对我国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改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止广义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维护金融整体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短期融资券的特点、成本,以便确立企业发券的合理条件与时机。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货币政策在防治通货紧缩中的局限与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紧缩是近几年影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我国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付通货紧缩。但是由于我国选择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通过货币供应量影响投资和消费的过程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影响了货币政策效用的发挥。因此,必须寻求有效的途径,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改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防范和治理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银行针对我国2004年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经济过热的现象,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总的看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看,货币、信贷的预期调控目标并未完全实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货币政策传递过程中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14.
吴江  朱彬 《企业经济》2005,(7):152-153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股票市场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目前我国的现实来看,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会使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更具有效性,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5.
构建包含法定数字货币的开放经济DSGE模型,结合我国实际合理引入利率走廊等因素,动态模拟分析开放经济中推出法定数字货币情况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法定数字货币变动对国内家庭有直接的作用,能够加强中央银行对货币的动态调控。法定数字货币技术进步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导致国外产品的价格相对国内产品来说升高,实际汇率上升。随着存款向数字货币转化程度的提升,法定数字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明显增强,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后能够增强汇率的灵活性和可测性。鉴于此,应拓展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广和应用,完善法定数字货币背景下的金融监管,加快数字货币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以增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领域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洪娟 《宏观经济管理》2012,(6):48-49,56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从操作性角度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分析货币在传导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3,(4):171-172
本文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及其传导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到以下结论: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房地产投资和价格在短期内上升,并促使房地产投资和价格长期在比原来更高的水平上波动;在房地产行业研究中,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货币渠道都显著存在,其中货币渠道相对于信贷渠道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融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货币市场现状与货币政策传导 货币市场是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的重要场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市场生成并显示资金供求信号,是及时反映资金价格的窗口,对于中央银行正确制定利率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货币市场又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平台,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无论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还是德国联邦银行再贴现政策的实施,均以货币市场利率作为主要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上来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有两条渠道,即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在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初,我国的货币传导只能通过信贷渠道进行,因为那时还没有证券和证券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证券业和证券市场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我国的货币传导机制也从单一信贷渠道向以信贷为主的双渠道转变;货币调控的中介目标也相应地从贷款额度转向货币供应量。与此同时,随着公开市场操作的实施,货币调控方式也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对货币量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利率工具也在某些范围内发生调节作用。尽管近几年的货币政策操作也有一些失误,如1997年该进一步降息而不降,1998年基础货币该增不增反降,但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例如2000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半年虽有某种紧的迹象,但实际上还是扩张的,货币供应量随再贷款和基础货币的增加而增长,货款的规模在扩大,债券也随公开市场操作的发展而增加。然而,由于货币传导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货币政策效应却没有预期的那样明显,实质经济仍然感到资金紧缺。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20.
张金 《企业文化》2002,(12):59-59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分割,使得中国在股票市场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体制方面的重要性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降低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股票市场发展已经使中国货币政策的作用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新的金融环境下,股票市场已成为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货币政策在相当程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