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在我国新时期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以城市核心功能区和卫星城市之间的农村区域或靠近都市地带的农村区域为重点,提出一种不以农村城市化为目的,而以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统筹城乡新模式——“都市田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如何实现现代化一直存在两种基本的看法:一是通过迅速城市化,减少和“消灭”农民就可以了;二是依靠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力促农业现代化和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基本循着上个世纪80年代“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办法。现在看来,单独走以上两条中的任何一条道路,可能都行不通。在城乡诸多领域二元体制仍未改变的情况下,加速城市化只能是伪城市化,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区域差异大,这决定了重庆发展不仅要依靠工业化、城市化“两轮驱动”,还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试验区”建设,从增加农民收入出发,着力突破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激发了农村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4.
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且有利于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迅速减少等问题.农村里青壮年很少,剩余的都是“老残妇幼”的问题,客观上都导致了“农民荒”现象的发生.农民荒问题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国际地位和外交自主,同时也为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及促进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5.
“新苏南发展模式”的演进历程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苏南模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创新,已经转换为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新苏南发展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两个率先”为目标,以园区经济为栽体,以打造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为引擎,坚持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互动并进的过程中,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其路径特征是:城乡联动的工业化之路,内外互动的经济国际化之路,以园区为栽体的产业集聚之路,以大中城市为主导、以小城镇为纽带的城市化之路,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之路,以人为本、富民为先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之路,“以城统乡”的城乡一体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武进城乡经济发展专迅猛,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工业集约化水平不高;城市化水平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并进相关的政策配套滞后;农民增收速度缓慢等。化解上述问题,必须重点围绕“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保障社会化”,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乡一体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存在着现代化的工业和城市与传统的农业和农村并存的格局,即经济结构上的二元特征;而且通过城乡分割的农产品购销制度、户籍制度、资源分配制度、价格管理制度,使二元经济的运行机制制度化、凝固化。于是,便形成了“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二元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和数字农业融合发展的“盒马村”模式下,网络空间和地理空间的融合衍生出一系列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要素流空间。解析“盒马村”形成“流空间”的驱动力,多维度划分“盒马村”形成的“流空间”,分过程详细论述“盒马村”要素流空间的组合、性质和显隐关系,整体上,“盒马村”的“流空间”呈现出容量扩大化、双向可感知、三过程融合的特征。“流空间”透视下,“盒马村”的数字农业经济增强了要素的调动性,要素的流动引发全新的农业要素配置和组织分工,在产业、治理、设施等方面呈现出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驱动性。数字农业经济驱动下,“盒马村”出现的新功能结构及其衍生的空间多样化引发了农村功能转变和布局重构,形成了特定关系下多主体、共协同、互作用的功能关联网络和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化的农村发展空间,促进了乡村的功能协调发展和空间协调发展,加强了城乡地域系统在功能和空间上的有效衔接和相互支撑,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新时代以“盒马村”为代表的城乡融合发展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引发数字农业经济导向下城乡各级层次分明、网络与地理高度耦合的市场化、社会化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更高水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全面推...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调整城乡关系的重大战略举措。它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振兴农村经济,而且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彻底解决困扰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解决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导致的结构性矛盾,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不是“逆城市化”或“反城市化”,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加快我国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的必经之路。新农村建设要围绕理顺城乡关系,加快城乡融合这条主线,在经济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要重点提高广大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就地城镇化旨在激发小城镇、农村地区自身活力,实现农业人口的就地改造,使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城市化、现代化转变。就地城镇化对于防治“城市病”、促进城乡融合、统筹城乡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配套制度不匹配、产业支撑效力不足等问题,制约当地城市化进程。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对就地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符合新型城镇化理念的就地城镇化建设策略,对提升国家城镇化综合水平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问题的探讨武兆瑞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辽宁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问题学术研讨会,于8月9—12日在大连市碧海山在召开。来自全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农业科研单位、高...  相似文献   

12.
当前,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大环境正在发生着三个历史性变化:——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到来。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将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中国将在规划制订、体制改革、工作部署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把农村的发展全面纳入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将科学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在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中国将努力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下大力气建立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下大力气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下大力气建立城乡经济社会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有效体制。建立在中央“两个趋”战略性判断基础上的上述三个变化,贯穿着一条主线——反哺“三农”,反哺“三农”,是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拓展和升华,正促使中国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实行重要转变;反哺“三农”,是全面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重中之重,要求对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工作部局进行重大调整;反哺“三农”必将迎来新一轮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它不仅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客观要求,而且是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矛盾的现实选择和扩大就业门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当前,各级都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本文认为,要全面地、正确地理解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把握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应注意防止六种错误倾向。一、不能搞“小而全”的模式,要走生产社会化的道路。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搞农业产业化,就是搞“小而全”的模式。“小而全”以及“大而全”是一种落…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研讨中,许多方面涉及农村工业化、城巾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关系问题,这“四个化”,珠江三角洲已经走在广东、乃至全国的前列,但在认识和实践中,都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主要从认识上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1.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内涵,应包括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当然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的基本途径。但只提这两化是不够的,对现代化来说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应加上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全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加快我国农村脱贫致富步伐,全国各贫困地区都在加大移民扶贫力度。为促进我国农业移民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轨道转变,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由政府行为向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转变,现将国外比较成功的以色列和埃及...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信息报》报导:有专家认为,单凭农业自身已无法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必须依靠发展非农业和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并由此加快农村人口转移才有出路。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农民向农业外转移的情况很不理想,甚至是“逆向运动”。我国的“城乡二元化”趋势仍然严重,并在某些地区和范围内有加大的趋势,城乡间生产率的差距则比十年前明显扩大。同时,我国现有城乡分割的户口体制,对城市化发展有明显障碍,使得大量人口滞留农村,人地关系持续紧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以调整,农村消费启动艰难,公用设施难以发展,导致大量资源浪…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经济向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农业内部的分工分业和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而且是联结城市和农村、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投入,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18.
陈敏 《农业经济》2006,(9):46-47
根据中央确立的“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三农”工作方针,福建省委、省政府把解决工业发展用地与农民失地后生产生活保障问题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探索出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和发展好失地农民根本利益的“金包银”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乡镇企业发展与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研究华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张建武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获得巨大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它的发展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推动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为农业规模经营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是,随着...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市化概念辩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近年来 ,理论界从城市化的规律出发 ,积极探讨发展小城镇的理论 ;政府部门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 ,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方针、政策 ,并首次在政府的文件中提出了“城镇化”这一概念 ①,把“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确立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内容之一②;同时 ,实际工作者和地方政府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种种举措 ,甚至一些学者不切实际、不加限制地提出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超前思路。笔者认为 ,城市化、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等概念的提出对我国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