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总会计师》2008,(9):103-103
1.自我认知:穷人很少想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而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已是融入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富。  相似文献   

2.
如今已经不流行“阶级”这一概念, 取而代之的是“阶层”。而在不同的阶层中就会出现不同的“圈子”。有人曾把富人与穷人的交际圈子做过比较,发现穷人喜欢走亲戚,于是穷人的圈子里大多是穷人,日子长了便形成了穷人的心态,穷人的思维;富人更喜欢把陌生人变成熟人,具有开拓性,而且在交往中讨论更多的是如何赚钱,如何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3.
有个富人和穷人的故事是这样的:那富人很富,每天回家下车时,都见一个穷已至极的要饭人,守在路边。那富人开始理也不理,邻人都说这富人心不慈善。富人说我这样恰是慈善,他站在这要饭越是要得着,越不想去致富,因为他还活得下去,富招儿都是被穷逼出来的。邻人摇头,说富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穷人没路,有了路自会去谋生。富人说咱试试看。第二天富人下车,走到要饭的跟前,给他三张大票,说:我最初就是300元钱做小买卖起家,你自己去谋生,干点什么吧,别在这要了。那穷人见钱眼开,满口应诺,从此半月没见,邻人正以为富人这钱给对了时,那穷人把钱花完又回来…  相似文献   

4.
承认贫富之间存在差异钱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要是大家都有钱了,那钱也就不值钱了。正因为有了贫富不均,钱才发挥着作用。想成为有钱人,就是因为这世界上有着太多无可奈何的穷人。要想成为富人,我们就应该牢记这样一个事实,即“富人永远不会变穷”。因为富人是在贫富不均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富人永远属于富人的群体,穷人则永远脱离不了穷人的圈子。某些人有时却能够越过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巨大障碍。他们或许从外表上看去更像穷人,但却一副富人做派,即使排在富人之尾也无所谓。有时候,位列富人之尾比起做穷人之首可能更不像富人,但他们仍宁愿进…  相似文献   

5.
易水 《中外企业文化》2011,(11):I0020-I0021
l,穷人喜欢消费,富人关注投资。穷人得到一只鸡、会把鸡炖着吃了,富人会让鸡生蛋,蛋再孵鸡。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让钱生钱。一般富足(10万-100万)的美国家庭只有20%的收入来自投资活动,而超级富豪(500万以上)的收入有43%来自于投资活动。这就是穷人和富人对金钱态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富翁的思考方式有什么不同?啥样的人能暴富?《财道纵横》初步归类为17种:第一,富人相信“我创造自己的人生”,而穷人却只相信“一切命中注定”。第二,富人玩金钱游戏要“赢”,而穷人玩金钱游戏只想“不要输”。第三,富人下决心要维持有钱的地位,而穷人只是想要有钱。第四,富人从大格局思考,而穷人却自我设限。第五,富人专注于机会,而穷人专注于障碍。  相似文献   

7.
《经营者》2007,(22)
<正>我的好友老徐在自己博客上发了这些文字,真的很有快乐指数,感觉老徐太有才了。文字如下:总裁总是在裁人,老板老是板着脸,总监总在监视人,经理经常没道理,秘书让领导秘密舒服。我知道,你还是要当官。因为当官能成为"富人"!耕种土地的是穷人,买卖土地的是富人;喝酒看度数的是穷人,喝酒看牌子的是富人;写书的是穷人,盗版的是富人;吃家禽的是穷人,吃野兽的是富人;女人给  相似文献   

8.
穷人的习惯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穷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就起了善心,想帮他致富。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嘱咐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个“穷”字了。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穷人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穷人的计划如愿以偿,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鸡蛋立刻可以赚…  相似文献   

9.
“穷人区”、“富人区”是近期的一个热点争论话题,事件的起因是由于任志强在一个会议上公开表示,中国有“穷人区”“富人区”很正常。其他几位在场的房地产大腕对任志强的观点也很支持,认为“富人区”不可避免。可见在很多开发商眼中,穷人就应该与富人分开居住。那么假设这些开发商的观点是正确的,真将城市分割成几大“穷人区”和“富人区”,最终受益的会是哪些人?又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有趣事呢?  相似文献   

10.
权静 《中国新时代》2006,(12):33-33
尤纳斯用格莱珉银行的盈利向世界证明了扶贫和商业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并存要不要借给穷人钱,这是个悖论。穷人最需要钱,这谁都知道,可是真借到自己头上来,掂量掂量:万一人家“要钱没有要命一条”,那真是哭都没眼泪。所以,还是借钱给富人更靠谱,钱好还不说,落个人情,以后找富人帮个忙也方便。但是,还真有人专门借钱给穷人,而且“在贷款之前都会去到他家里查看,如果有任何家具,包括床在内,都不能从我们这里得到贷款。”不够穷还借不着,真是匪夷所思。资本从来都是“嫌贫爱富”的,专门找穷人的那是慈善,不是商业。可是人家最牛的地方就在专门给…  相似文献   

11.
古古 《乡镇论坛》2010,(9):31-31
仅从售价上来看.公共汽车贵还是轿车贵?答案是公共汽车。 那么,坐公共汽车的是穷人还是富人?答案是穷人。 公共汽车是富人买的,但他买来不是自己消费的,而是投资。  相似文献   

12.
“我们现在有一种理论,说企业家有原罪。我认为这个理论非常有害,它是一个清算的理论,是准备要清算我们的企业家!我们好不容易有25年的平稳,如果再搞一个清算,前途就完了。他们不但没有原罪,而且在逐步的改革中建立了伟大的功勋,我们要保护富人!为什么要保护富人?因为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如果打倒了富人,这个国家就没有富人了,就变成穷人国了!”在8月的一次会议上,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  相似文献   

13.
广州资深媒体人方三文近日写道: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有一个很大的危机:就是弱势群体看不到自己在这个增长中的受益。因为这种模式下,穷人主要是从就业角度受益。而中产和富人就不同了,他们不但薪金上涨,还有余钱投资,是双重收益。投资的收益大家看得见,就业的收益是隐形的。而经济增长拉高了消费价格,有可能完全抵消穷人薪金的增长,导致相对购买力下降,这样,穷人就不但不会有获益感,还会有被剥夺感。如果穷人不满,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方自问自答:弱势群体的怨恨不但可以影响宏观经济的走势,还可以根本上改变政治格局。拉美左派纷纷上台,…  相似文献   

14.
"有一种穷人算是穷到了家.他们宁愿位列一支穷人的队伍之首做一辈子穷人,也不愿跑到一支富人的队伍之尾去做一会儿富人."前一段到中国讲犹太商法的日本学者手岛佑郎的观点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5.
种子     
父亲种了一亩水稻,收获的稻米吃时十分酥软,父亲赞不绝口。有一次我岳父来,父亲没什么好送的,一定要给他送些稻米种子。岳父家也有几亩薄田,但他却无意种植。在父亲的盛情感召下,岳父只得接受。第二年秋天,稻子丰收,那米果然好吃。父亲听说以后,咧嘴就笑。尔后,他在村里四处推销,非要让别人也种上这种水稻。母亲却唠叨:“这又是何必呢?”其实,父亲的乐趣只有细细想来才能体会到,那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就像一个富人有一天施舍了一个穷人,而穷人依靠那点施舍突然飞黄腾达,当富人回头再看自己的善举时,心中肯定充满了成就感。对了,这就是一…  相似文献   

16.
穷是一种切肤没齿的感受,富是一种矜持倨傲的状态。穷人赞羡富人积累财富的结果,却忽略了富人通达财路的智慧。“有一种穷人算是穷到了家。他们宁愿位列一支穷人的队伍之首做一辈子穷人,也不愿跑到一支富人的队伍之尾去做一会儿富人。”这是一个到中国讲犹太商法的日本学者的观点,当时觉得很有点意思。这个学者名叫手岛佑郎。讲坛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搭建。到今天,身边耳畔边,这样的呼声越来越  相似文献   

17.
魏纪侯 《英才》2008,(9):128-128
穷人朱元璋即使做了皇帝,估计还是改不了吃大户的旧习。对于富人,不加斧削,他感到是个后患。  相似文献   

18.
穷人银行家     
很多富人嘴上不说“穷人就是麻烦,是国家的包袱”,但未必心里不那么想,见到穷人就像躲瘟疫一样,更不要奢望他们为穷人做点事。但是,在穆罕默德·尤诺斯的字典里,穷人不仅与麻烦无关,甚至还是一条财路。他以独特的方式帮助世界上400万穷人脱贫自立,但他声称自己不是在做公益事业,而是在做生意。去年,美国公共电视台PBS“晚间商业报告”栏目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联合评选1979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25位公司领导,尤诺斯光荣入选。理论无法救民1971年12月16日,孟加拉国独立。海外孟加拉人为重建饱受战火摧残的家园,纷纷回到祖国,这批“海龟…  相似文献   

19.
一、如何快乐做富人?做精神的富翁,不做心灵的乞丐做生命的主人,不做财富的奴隶(一)为什么要做富人?邓小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孔子:富有谓之大业,日新谓之盛德国情:农富+企富+国富+家富=心富使命:有爱心必须要有爱的能力(二)如何持续做富人?1、感恩一切包容一切整合一切2、健康人生快乐人生智慧人生3、三通、三定、三放、三不、三个不能等(详见2005年本刊7月号)(三)富人的五个通病1、心中有目标,行动上没目标2、知道生命有限,行动上生命无涯3、赢了世界丢自己,为谁辛苦心茫然4、进退两难的困惑,欲罢不忍的无奈5、能指挥千军万马,却领导不了自…  相似文献   

20.
构建全面的保障型社会是大势所趋,而消除对社会福利的种种误解则是实现这一切的前提。福利社会的本质不是富人养穷人,也不是公民让国家养着,而仍然是自己养自己,在福利社会,国家的作用只不过是为公民能够更好地养自己作出了一个科学系统的规划而已。流传最广的一个误解就是"福利社会是富人养穷人",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福利社会仍然是自己养自己,而不是富人养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