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加强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二者的联系,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文章运用西北地区5省域201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时空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12-2020年,西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耦合协调水平历经“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初级协调”四个阶段,区域内的协调配合得到显著优化。在空间上,形成以陕西、新疆为第一梯度,青海、宁夏为第二梯度,甘肃为第三梯度的布局,但区域之间的耦合协调差异逐年递减。现阶段西北地区的协调作用表现出“农业发展滞后-金融引领前行”的局面,应坚持走绿色创新发展道路,深化农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助力农业同金融领域的良性可持续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边境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广西边境地区8县(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2014—2018年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阶段性特征,并提出对策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既要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也要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高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尹健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6):184-187+212
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覆盖区域广、服务成本低、融资速度快等优势,可以弥补传统金融在服务农业绿色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本文通过分析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构建指标体系量化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并结合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均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两个系统的耦合度高度相关,但耦合协调度不高,其中,山东省、河南省和四川省处于良好协调等级,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处于初级协调等级,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处于中级协调等级。建议从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缩小区域差异,提高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度。  相似文献   

4.
推动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发展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2009-2021年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总平均值为0.486,处于颉颃耦合协调阶段。北部湾地区各城市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差异逐渐缩小,但一直处于颉颃耦合协调阶段及以下。当前,北部湾地区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阶段,海洋生态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缺口大。北部湾海洋经济仍属于不可持续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海洋生态环境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构建北部湾地区主体功能分区,加强海陆双向联动,打造城市群绿色产业链,加大海洋生态保护投入。  相似文献   

5.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张掖市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采用综合评价指数和障碍度分析对张掖市2013—2021年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张掖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找出影响张掖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张掖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夯实农业现代化支撑“硬地基”、搭建农业融合发展“大舞台”、加强人才培养战略“新形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钱丽  肖仁桥 《财贸研究》2012,23(1):43-52
基于创新系统理论,将生态环境效应纳入农业创新系统效率评价框架之中,选取2005—2010年安徽省1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3个DEA模型测度安徽省各地市农业创新系统效率,并分析比较了安徽省各地市和皖南、皖北两大地区的效率差异,给出了农业创新系统资源利用的4种模式。采用Tobit模型分析农业创新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安徽省农业创新系统效率整体水平一般,各地区及两大地区之间效率差异较为明显,纯技术效率是农业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金融环境的改善以及自然灾害的防护对创新系统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产业结构并不是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6-2021年我国31个省份市自治区的数据,对数字经济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实现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空间自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各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与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各省农业资源禀赋有关,进而提出数字经济驱动黑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绿色转型是我国新发展格局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论文以江苏农业为例,研究分析该地区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业结构以及农业技术水平三个角度对农业绿色转型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1)全面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2)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3)夯实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支撑,以期进一步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的一大热点。文章以甘肃省为例,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从“压力-状态-响应”构建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现“Z”字型上升趋势,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呈现同步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指数从0.25提升到0.39,协调发展阶段处于拮抗阶段,相对发展状态呈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滞后—同步发展—生态环境滞后”的演进趋势。基于模型,反映了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过程,可更好地体现两者的关系,对于促进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农业绿色化转型与可持续性发展。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选择SBM-ML指数法,利用MaxDEA软件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使用系统GMM模型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产品贸易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其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化发展的正向溢出作用越明显。因此,各省份要推动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当依照地区贸易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制定有关农产品贸易政策,充分发挥农产品贸易的正向溢出作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经济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通过选取2011-2020年辽吉黑三省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农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其发展水平与耦合程度,最后通过Tobit模型对其耦合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吉黑三省数字经济与农业耦合发展水平从轻度失衡发展到轻度协调,其中,辽宁的耦合发展最协调,其次是黑龙江,吉林最低。同时,辽吉黑三省数字经济和农业发展耦合程度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程度和人才储备水平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明  余文强 《商》2013,(22):286-286,262
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然后构建了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再根据统计年鉴2010全国31个地区的农业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对各个地区的得分情况进行判别分类,得出了现今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情况,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农业出现不同的发展情况,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中部、东北这些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而西部等经济落后地区农业现代化则发展缓慢。最后得出不同地区的经济、技术、信息、人才、区位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区有着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旅游经济对生态环境具有促进和胁迫效应,而生态环境对旅游经济也具有承载和制约效应。本文以党的十九大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为指导,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5-2015年黑龙江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黑龙江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函数和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出波动上升,耦合协调度表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协调等级逐步提升,耦合协调关系密切;在空间上,各区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函数、耦合协调度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协调区域的内部发展差距在扩大,各个区域协调发展空间演变的基本格局变化不大。从总体上看,尽管黑龙江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在提高,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很显著。实现二者的和谐共生发展需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树立理念、健全和落实生态保护制度、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山东省2011—2021年的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包含16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区域物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方面。本文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对山东省区域物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再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两者的关联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平稳上升态势,并提出山东省应通过发挥港口优势、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等举措促进区域物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集群发展是全新农村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农村集群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转型。各地只有不断加大农业建设发展力度,实现农业集群发展,将农业发展推到国际,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发展地位,推动国际贸易的开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6.
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合理推动下,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2011—2021年黄河流域9省份产业数据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黄河流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及其时空特征。研究发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呈现为从上游到下游逐步递增的分布情况,且上下游间差距有所减小;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集聚差异显著,大部分中下游省份属于“高-高”集聚区,上游地区则因区位限制处于“低-低”集聚困境,其余省域表现为“高-低”或“低-高”集聚类型。基于此,针对不同集聚类型地区提出可促进黄河流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2007-2015年中国30省(直辖市、自治区,剔除西藏、港澳台)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形势总体向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跃升,地区间差异有所缩小但仍然比较明显,特别是东、中、西部差异依然较大,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8.
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通过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农村三产融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并在空间层面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异质性分布格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农村三产融合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3.47%;相比于专业化集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的中介效应更显著;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介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按中介效应占比由大到小对四大地区排序的结果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因此,政府部门可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打造平台模式驱动农村三产融合;行业协会可通过创建示范区、构建全国性平台、构筑示范项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供支持;东部地区政府和生产性服务业应发挥辐射作用,带动西部、中部及东北地区全面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智慧农业是解决农业发展结构性矛盾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明晰智慧农业对农业发展方式的影响,系统梳理智慧农业的增效机制,全面审视智慧农业包容性发展问题,明确促进智慧农业包容性发展的策略。研究发现,智慧农业对农业发展方式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化投资增多、服务数字化转型增速及专业化生产增强三个方面,并且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通过增产机制、降本机制和协同机制实现增效目的。在此基础上,从智慧农业产业类型、生产环节及经营规模等方面,基于收益分配视角分析了当前智慧农业包容性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未来,应降低智慧农业技术供给成本,重点促进智慧农业在种植业领域应用;加强农业数据相关制度建设,促进生产主体与服务主体平等分享增值收益;提升农户数字素养,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从而促进智慧农业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综合指数,运用空间面板模型验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且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空间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邻近区域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从区域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东部地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从市场化水平看,相较于低水平市场化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水平市场化地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从农业产区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在粮食主产区更明显。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技术创新,间接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我国应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聚力赋能;推动农村三产深度融合,为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注入新动力;提高技术创新效能,为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供不竭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