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永坤 《魅力中国》2014,(16):347-347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的巨匠,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以“兼爱,非攻”为核心的系统理论,其思想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影响巨大,孟子赞誉墨子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墨子反对穷奢极欲的行为,提出“节用”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3年10月29日的会议指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本文试析墨子的“节用”思想及其对于党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蓉 《新西部(上)》2014,(3):83-83,48
本文介绍了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使能”、“节用、节葬、非乐”等和谐思想,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不和谐现状,探讨了墨子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指出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和睦;“尚贤使能”思想,能够强化社会的人才意识;“节用、节葬、非乐”思想是倡导一种合理的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利于构建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墨子德育思想的核心是“兼爱”与“相利”。这些思想与儒家思想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当代大学生品质养成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方法方面,墨子的实践示范方法和环境渗透的管理方法也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墨子作为平民阶层的代表,平民的视角成就了他思想的高度,他提出了兼爱无别充满平民色彩的政治观点。兼爱思想体现了小农生产者对当时现状改善的强烈的愿望。虽然墨子所构想的社会理念没有被当时的统治阶层所采纳,但是它对我们现代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调和作用。而兼爱思想中所暗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挖掘和弘扬。  相似文献   

5.
蔡彬彬  贾玉萍 《魅力中国》2013,(19):331-331
本文通过对《墨子》一书提出的兼爱、义、利、侠精神的阐述并分析其自身在利益和道理之前的站位。来对墨家道德思想进行深入发掘,从中找到社会工作本土化伦理思想建设可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它又必须遵循市场秩序、市场规则和社会公德。用中国传统经济伦理价值观——义利思想来观照,历史上商鞅从功利出发的“农战”思想、孔子的“义以生利”的思想、孟子的“制民之产”的思想、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等,都会带给我们新的启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发展,必须善于运用和发展传统义利观,做到义利兼容、相得益彰,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
墨家曹是与儒家齐名的显学,其思想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从观念、政治和制度层面分别对墨家所倡导的兼爱、非攻与尚贤的理念作哲学上的反思,不仅有利于我国的国计民生,而且有助于我们成为“摩顶放踵利天下”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的创始人,他从下层劳动者的角度出发,反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乱、攻伐,而主张兼爱、非攻、节用、尚贤。墨子的这些主张也反应到了他的人口思想上,虽然其有着重视人口增长、关心下层人民疾苦的积极意义。由于其思想中的功利性主张太过浓厚而导致其人口思想也显现出了诸多时代的局限性,其中包括人口增值论建立在把人当作繁殖的工具、提倡早婚而忽视对妇女身体的影响、主张节用而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倡薄葬、兼爱而导致的人际间基本关系的僵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都内含了丰富的担当精神。在担当的次序和程度上,孔子主张"别",墨子提倡"兼";在担当的目的上,孔子以"义"合"仁",墨子由"利"得"爱"。同时,"仁爱"与"兼爱"的担当精神也有相通之处,如都遵循推己及人的逻辑理路,都推崇公利至上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0.
原国喜 《魅力中国》2010,(31):200-200
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自然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在我国古代,历代统治阶级及杰出人物对人才就非常重视。古人认为“洽之安危,惟在得人”,即所谓“安天下者睢在贤才”。墨子讲,“入国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他把“献贤而进士”看作如同“归国宝”一样的珍贵,“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  相似文献   

11.
谈琰 《理论观察》2014,(6):50-52
墨家的功利主义伦理观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思想在当代社会主义的伦理、市场经济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在探讨墨家功利主义伦理观的基础上,对其思想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其合理性主要表现在超越阶级的兼爱思想和着眼天下的人生理想,而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兼爱思想的内在矛盾以及乌托邦式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观点认为,墨于与老子一样,都对文艺持否定、排斥的态度。《荀子》书中“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1】的论调,则道出了墨子文学思想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这显然与孔子所提倡的文章宜“文质彬彬”的文学主流思想背道而驰。《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可看作反映墨子言论、思想的主要作品。因此近代对《墨子》一书文艺思想的论调多有偏颇,认为其全面否定美和艺术的社会价值。笔者通过熟读《墨子》一书,认为《墨子》一书拥有丰富的文艺思想,并没有全面否定文学和艺术的存在价值。本文试图从《墨子》一书中墨子对文学的论述来探讨和梳理其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丁永强 《魅力中国》2013,(11):75-75
“墨学”与“儒家学说”并称“显学”。《墨子》一书是对墨家思想学说的记录。后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它的研究,而本文将以各个时代墨子研究论著目的数据统计为基础.借此分析各个时代关于墨子研究的特点.并得以纵现其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14.
齐鲁诸子的服饰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折射,在其相关著作文献中都有反映.总体来看,齐鲁诸子的服饰思想分为三派:尚俭、尚奢与中庸.尚俭派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和晏子,尚奢派的代表人物是管子,而孔子、孟子则主张“文质彬彬”的中庸之路.  相似文献   

15.
恽代英是我党早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一代青年领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白天在上海大学执教,讲授国际问题和国内政治,晚上伏案主编《中国青年》,传播革命思想。肖楚女曾说过:代英是现代的墨子,摩顶放踵而利天下。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新时期的行动纲领,是广大共产党员的行动指南。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灵魂和基础。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关键在于切实转变作风,做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7.
张一强 《魅力中国》2011,(8):261-261,159
墨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中国哲学和当代中国文化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墨家恩想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提出了兼爱的伦理道德思想。二是提出了“类”,“故”,“理”的形式逻辑体系,填补了中国哲学在逻辑方面的空白。随着当今世界文化全球化和传统文化的崛起,墨家思想必然会被重新审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趋势,在经过了审时度势、深刻分析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重要战略思想。概括地讲,就是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浪潮席卷全球之下,我们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时共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发展目标;在国际政治风云突变的新情况下,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铸就新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灵魂;在利益格局多变的新格局下始终不忘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曹勇 《发展》2011,(2):20-21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县域经济首先是全方位开放型经济,县域经济处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结合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改革不断深化、利益关系重新调整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进程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李敏 《魅力中国》2010,(20):221-221
忠恕是儒家学说的一个基本思想,本文结合“忠”所代表的忠实于祖国利益和正义事业及“恕”所代表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内容。对这两点伦理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