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新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贸易引力模型作为分析双边贸易量的工具已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贸易引力模型的内涵和形式,然后把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新进展分为调整解释变量和解释边境效应两个阶段进行了梳理,从基于贸易理论基础和不基于贸易理论基础两个角度对贸易引力模型理论基础推导新进展进行了分析,对贸易引力模型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进行了评述和展望,并指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充分梳理国内外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一个基于围绕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来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影响的框架,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向一带一路周边国家进行投资所带来的贸易效应分析,并由此引出外向型直接投资对拉动经济作用。本文利用2004年-2014年中国出口贸易流量与直接投资的截面数据进行引力模型的回归测算。实证检验了样本GDP、样本国与中国之间的距离、两国是否属于同一个贸易集团以及外向型直接投资对中国与样本国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被投资国家的GDP越高,意味着该国的市场就越大、进口能力越强;被投资国于中国距离越短,意味着运输成本就越低,则中国外向型直接投资所带来的贸易所带来的正的影响就越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2000—2014年中国与其前20大贸易国间的贸易数据,基于引力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研究贸易伙伴国加入TPP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TPP将对中国双边贸易流量带来较大冲击,而签订双边FTA对双边贸易流量有较高正向推动作用,可以部分化解TPP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德军  孙波 《商业科技》2014,(32):21-21
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选取2008年至2013年的数据,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双边的贸易带来了促进作用,但其作用程度低于双边经济对贸易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自引力模型被引入国际贸易领域以来.由于其原理简单、数据适用、模型容易被用于计量研究而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众多学者的努力,该模型被不断扩展,加入了被认为影响贸易流动的虚拟变量,如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边界和国家间的历史关系.同时,由于服务贸易的崛起,将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领域也开始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引力模型理论基础的争论以及其在国际贸易实证研究中的应用,试图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引力模型的应用厘清略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分析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现状以及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影响因素,构建三个引力模型方程,运用面板数据证实经济总量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促进作用,而地理距离与人均GDP则均不利于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扩大。研究还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推动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最后,运用引力模型回归方程估算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并将这些国家或地区分为三种类型,进而为中国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进枫 《商业观察》2023,(31):53-56
文章回顾了贸易引力模型,对2020年中国对东盟出口额的截面数据开展实证分析,基于引力模型探索影响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额的影响因素,并对东盟国家未来贸易潜力进行分类,划分出三类贸易潜力不同的国家,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国家提出中国将来与之贸易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朱海霞 《财贸研究》2011,22(5):71-76,92
基于较为成熟的贸易引力模型,构建适用于航运贸易的边境效应引力模型,采用中美2005-2009年的港口航运贸易数据比较模型,度量中国的航运贸易边境效应。结果表明,调整后的边境效应引力模型——差异截距模型是一个较优模型,中美航运贸易边境效应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9.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中东欧贸易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分析中国与中东欧贸易的现状以及影响贸易的主要因素,构建了3个引力模型,运用面板数据验证了经济规模对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口规模对中国与中东欧贸易促进作用不显著;而地理距离不利于中国与中东欧贸易的扩大,欧盟东扩则有利于中国与中东欧贸易的扩大.研究还表明,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偏离了林德的“需求相似论”.最后,基于引力模型估计了中国与中东欧贸易的潜力和合作重点,即:一要进口更多中东欧产品;二要拓展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计划实行对我国贸易竞争力的影响,通过构造TCI指数,将其引入引力模型回归.得出中国同东盟国家在商品贸易中竞争关系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史朝兴  顾海英 《财贸研究》2006,17(3):49-52,70
本文根据中国双边贸易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应用改进后的引力模型研究了加入WTO对中国双边贸易增长的贡献,并探讨了其它因素对中国双边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WTO对中国与WTO成员之间的双边贸易增长贡献了19.6%,贸易伙伴GDP增长、中国GDP增长、贸易伙伴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APEC的贸易制度安排、香港和新加坡的转口贸易等因素都对中国贸易增长有显著正面影响,而运输成本则是阻碍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自中国和新加坡建交以来,伴随着两国经济增长,双边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中新双边贸易强度不断增强,但指数并不高,贸易合作前景广阔。相对而言,中国的比较优势指数不如新加坡,新加坡在双边贸易中略占优势。中新双边贸易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些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几个少数的产品;中新的产业内贸易并不是基于水平分工的产业内贸易,而是基于垂直分工的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虑到中欧贸易的特点,分别利用中国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和欧盟一般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2002年和2007年中欧贸易对中国和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利用结构分解技术(SDA)分析了其随时间的变化的原因。分析发现中欧贸易对中国增加值和就业的总体拉动作用要远大于对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其对增加值的拉动效率却小于欧盟,另外双边贸易对中国增加值的拉动效率随时间而提高,但对中国就业和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效率则在不断降低。文章同时对中欧贸易顺差进行了重新审视,发现利用出口增加值方法,中欧贸易顺差减少了9%-10%。  相似文献   

14.
用单位货物周转费用代表单位物流成本,考察物流对贸易的影响,引入贸易引力模型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改进。并提出模型的理论假设。通过回归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单位货物周转费降低对国际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证明了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双边货物贸易额与双方的人均收入成正比,与单位货物周转费用成反比。既验证了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正确性。也肯定了对贸易引力模型说进行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方凯 《中国市场》2008,(15):136-139
通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双边贸易的因素,特别是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传统引力模型为基础,并结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定量分析中国与东盟10国农产品贸易的状况。通过对模型的实证检验,得出影响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因素主要有GDP总量、人口数量、空间距离和制度安排等。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潜力,得出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之间存在"贸易不足",认为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生产分割的背景下,海关统计数据由于包含大量重复计算的成分,并不能真实反映一国某部门的贸易收益情况。文章通过构建跨国投入产出模型,定义增加值出口为衡量双边贸易收益的指标,从增加值出口变化趋势、行业分布情况及贸易收益的实现方式,分别剖析2000~2014年中美两国农产品各部门的增加值出口情况。发现中美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盈余方实为中国,农产品行业的大量增加值隐藏在本国的其他部门中出口。中国市场对美国农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在提升,两国农产品行业实现收益的方式不同,中国越来越趋向于附加值含量低的粗加工中间品出口。两国农产品贸易关系紧密,对第三国市场的依赖不断下降,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农产品行业的收益都将造成较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美贸易失衡中的贸易利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双边贸易中中方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否使中方获得了同样的贸易利益,一直是中美两国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产品内分工框架内,构建了双边贸易利益分配的理论模型,使用面板协整对1997-2009年中美双边8个主要制造业部门的贸易利得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依靠比较优势和垄断优势占据了产品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而中国承担低附加值的中间环节;中美贸易失衡背后的利益流向并没有与贸易差额一致,中国在中美产品内贸易中获利微薄。因此,我国应该努力提升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求锁定在附加值高的环节,以赢得更多的国际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9.
文章借助Novy(2006)改进的引力模型测度2000~2008年中国与OECD国家的双边服务贸易成本。从测算的结果来看,中国与OECD国家的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在总体上经历了平缓下降的过程。绝大部分OECD国家与中国的双边服务贸易成本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与此同时部分国家的服务贸易成本却基本保持不变甚至略有上升。文章利用随机效应模型,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服务贸易成本进行分解,进而探讨了影响双边服务贸易成本的各种影响因素,最后揭示了研究的政策性涵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两大新兴经济体,中国和巴西双边贸易的发展对世界市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在描述中巴双边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出口产品相似度、双边贸易结合度以及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中巴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巴贸易结构差异明显,双边贸易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的同时,中巴双方可在农业领域、资源领域以及基础设施领域等双方的供需结合点提高投资与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