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企业研究》2005,(11):4-5
国家发改委称:中国汽车企业对外资的依赖度已经超过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2.
史诗般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进程真的要减速了吗? 坏消息已经够多了。从原材料、劳动力到土地的成本都在持续上涨,挤压着许多制造和零售企业的利润,而将之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却并非易事。沃尔玛等大型零售企业的主要供货商——总部位于香港的消费品采购和物流公司利丰(Li&Fung)警告称,“一个采购涨价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对世界经济而言,这预示着由中国引导的通缩的终结。  相似文献   

3.
东风-日产的合资是后发先至 创中外战略联盟的新模式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限制外资在整车业务中的股份不能超过50%,这就决定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必须仰赖中国合资伙伴。而对于拥有全系列产品线的世界六大汽车企业来说,显然不能依靠单一产品来维持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这就需要建立能容纳多种产品的战略联盟。纵观世界六大汽车集团在中国的布局,我们可以将它们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群星璀璨”型,即外资与多家中方企业建立了多个合资企业,但是在联盟中没有主导的中方伙伴,各合资企业之间也是各自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整整30年,汽车企业与西方世界的接触从1970年算起,也有将近40年的时间了,而舆论的争论焦点仍然停留在技术层面,比如“市场换技术”失败论,外资对中国汽车企业在所谓的核心技术上设置壁垒,或者说中国汽车企业在发动机技术上,仍然远远落后于世界巨头。  相似文献   

5.
走自主之路 创民族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整个汽车业都在谈论自主,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至今,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我们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模式,产品主要采用外国汽车品牌和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市场逐步发展成熟,乃至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但我们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汽车产业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的自主品牌虽然也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车销售市场,中国市场也已经成为外资汽车巨头“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汽车产业的后起国家,中国主要以劳动要素参与汽车产业的国际分工,导致对外来资本、技术等要素有着强列的依附性,处于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利润低端。文章主要从价值链理论的角度出发,实证分析外资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迎秋 《英才》2012,(5):26
媒体上热议吉利沃尔沃"被合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争议的焦点在于沃尔沃汽车的"外资身份"。在政府有关部门看来,认定沃尔沃汽车为外资没错,让吉利与沃尔沃合资也就没错。"被合资"一事真的无解了吗?日前,我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交流,他认为,可以将沃尔沃汽车看做外资,但从鼓励兼并重组的角度,对于吉利沃尔沃在中国可以采取一些灵活措施。  相似文献   

8.
机械工业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行业“产品质量翻身,组织结构优化,开发能力提高”三大战役,因此机械工业利用外资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在于改善机械工业上水平过程中资金、技术、管理和出口市场的不足。一、“八五”期间外资利用在机械工业中的作用(一)弥补、了资金的不足按机械部系统企业口径统计,“八五”期间,累计举办合资合作项目2264个,总投资87亿美元,外资协议金额33.6亿美元。根据粗略估计,所吸收外资超过了机械部“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另据外经贸部按大机械工业口径(不含汽车、仪表…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的形式由过去的合资变为独资,由参股变为控股,由新建变为收购,一轮愈演愈烈的外资收购大潮正在中国市场上演。尽管外资并购有利于改变我国行业集中度偏低、企业过度分散和规模过小的状况。但是,外国资本有着不断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天然倾向,有着消灭竞争对手的天然企图。假如对合并不加控制,允许外资无限制地并购在它们眼中价格极为便宜的中国企业,就会导致中国市场竞争结构失衡的恶果。因此,我国有必要通过反垄断法来控制外资并购,以维护有效竞争、保护民族产业、保护国家竞争力、维持市场公平。这方面的法律制度主要表现为外资并购的申报和审批制度,即达到一定规模的外资并购需要向反垄断法的主管机关进行申报。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建立了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就中国来说,在外资并购中执行反垄断审查、规范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对于保护国内民族产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疫情对世界整体经济形势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还受到霸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形势影响,造成中国乃至亚太经济整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安全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下文从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的背景和现状出发,重点分析企业供应链中外资供应商采购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外资供应商采购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在迅速成长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2009年全年,中国的汽车销量将超过1300万辆,超过了美国的960万辆。成功进入国际市场是企业成为全球性企业的必经之路,日渐成熟的中国汽车企业已开始把目光瞄准海外。“中国式汽车工厂”正在向全球市场扩张.如今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地区的销售目录中,已经出现了产自中国的汽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20年之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53年一汽奠基开始,中国汽车工业的前30年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发展的,这使得中国汽车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从1983年开始,中国汽车工业选择了合资合作之路。但是,结果却是矫枉过正,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几乎失去了原有的自主研发能力,也没有成功的自主品牌。不管是生存还是发展,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都显示出了危机和对外资更大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享有“家轿王”之称的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在中国加入“WTO”前夕来到了中国,和中国汽车业先驱之一的跃进汽车集团合资组建了南京菲亚特,并带来了与世界同步的家用轿车,让中国老百姓真正开始感受与世界同步的激情。南京菲亚特从起步之日起就追求与世界接轨,吸收百年菲亚特的服务理念和模式,为中国客户提供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准的服务。 菲亚特在进入中国之初就带来了其  相似文献   

14.
刘宝华 《经营者》2013,(18):130-135
毫无疑问,在自主汽车产品品牌力较弱的今天,徐和谊决意倾全集团资源和力量打造北汽集团的企业品牌,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牌创新 从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后,“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成为中国汽车业新的历史使命。 衡量汽车强国的标准中,最无争议的一个是:是否拥有世界级的汽车品牌,这恰恰也是中国汽车最缺乏的。 相比民企,国企在品牌塑造上欠账更多。中国汽车开启合资合作30年来,舆论对大型周企的最大质疑是满足于合资企业的收益,甘当外资品牌在中国的加丁厂对自主品牌毫无雄心。  相似文献   

15.
他山之石     
相比世界上几个主要汽车消费国家和地区的召回制度,我们发现,《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尽快出台,已经迫在眉睫,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而汽车和消费者的生命是如此的息息相关。相对于一些汽车企业对这项新法规“过严“的抱怨,我们也发现,召回法规的日益严苛已经是国际潮流,而我们所谓“过严”的法规实际上还是充分考虑国情,宽容有加的。  相似文献   

16.
重磅专题     
《经营者》2004,(7)
<正> 谁扼住了世界工厂的咽喉外资零售巨头一打嚏喷,世界工厂就得发抖! 这句话不是吓唬人。以目前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巨头的实力,能够使任何一家中国生产企业迅速发展或者关门歇业。举一个例子:毅力集团是一家生产数码产品的公司,1995年沃尔玛向该公司下第一笔订金30万美元,使其迅速发展;现在沃尔玛对该公司的采购量已经达到2亿美元,该公司员工增加至2万人,其中一半的人为沃尔玛生产产品。一旦改换厂商,必然会给毅力公司带来经营困难。  相似文献   

17.
陈志刚  顾炯 《中外管理》2003,(10):61-63
在大量外资拥向中国的今天,只有合资才能把双方优势结合起来发挥作用。但出于“公开”、“公正”、“公平”的需要,外资收购上市公司将会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需要了解外资收购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国家,商标依其知名度的高低和信誉的好坏,具有不同的价值,是企业一项无形资产。一个驰名商标,可以给企业带来滚滚财富,其商品价值倍增,商品交换变得容易,当今社会,品牌与商标已经到了极度发达的状态,“品牌战”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决战。现在,对品牌的社会成长进行剖析,我认为存在着一个品牌成长规律:知名度→可信度→美誉度→忠诚度→依赖度,这5个阶段必须循序渐进,逐级上升,才能最终登上品牌的最高峰——依赖度。品牌成长的第一次飞跃——知名度“知名度”是任何品牌成长的起点,一个商品进入市场,必须…  相似文献   

19.
读者     
《中国企业家》2004,(2):12-12,14
利用国家权力制衡外资的垄断中国企业欲非拉美化,国有企业就要彻底改变机制,放手发展私有企业,不要只求合资却不掌握核心枝术,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真正而非表面上的发展。印度虽然没有中国富,但他们用很少的外资所达到的发展速度却不比中国差多少。有数据表明:现在印度每年所利用的外资额还没超过60亿美元。但是,现在的印度在IT,金融和医药方面,已经远远走到中国前头,开始在世界上和最厉害的美国竞争了。而我们都是在制造业、来料加工等低端和美国竞争。这些行业都是他们要放弃的,我们却还在高兴,“看,美国的圣诞树都是我们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上半年,丰田集团全球共销售汽车481.8万辆,超过通用汽车27.7万辆,打破了由通用汽车保持了77年之久的全球第一地位,这是丰田“领先工厂”的成功。去年出版的((丰田就这么几招》在为我们呈现一个世界汽车巨头卓越的TPS生产制造理念的同时,也抛给了我们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国企业在大谈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之前,是否认真地思考过一个问题——中国的制造是否已经足够先进了,中国的工厂是否已经足够领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