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贷款担保权是指借款人以特定的财产或担保人的信用或特定财产来保证银行贷款债权实现的法律制度 ,是银行对担保合同中担保物价值的优先受偿权和对保证人的保证责任的履行请求权。以《担保法》为核心 ,包括《民法通则》、《合同法》、《商业银行法》、《企业破产法》、《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法规中对债权 (合同 )担保的立法规定 ,为银行贷款担保权的保护与实现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但立法设计的公正性尤其是在程序上的公正性和立法设计的缺陷性 ,与银行对担保权实现的成本以及担保权实现的便利性的考虑 ,存在理念上的差距 ,致使银行担…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民法典》许多新原则、新概念和新规则,对银行信贷业务有着直接和深远影响。本文围绕《民法典》担保物权中抵押财产范围、抵押与租赁关系、动产抵押效力、抵押财产处分、担保物权优先顺位等新规定,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等,分析了对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担保是债权人获得清偿的重要途径,担保制度与金融机构核心信贷业务紧密相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等法律文件相继出台,对担保制度进行了重大修改,涉及抵押财产转让、流质条款的效力认定、抵押权与租赁关系优先权等多项内容,势必给金融机构核心业务带来深刻影响,本文试图探析新担保制度对金融业务产生的影响,并为金融机构适应担保制度新变化,有效维护合法债权规避信贷风险提出应对措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生效后,  相似文献   

4.
由于房产开发商提供的担保,只是阶段性的,其担保责任到借款人办出《房地产权证》和《房地产他项权利证明》后即告终止。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得到不到任何保证担保的。况且,时下许多开发商都是项目公司,项目开发完毕即销声匿迹,因此,我们不能将贷款的回收依整于开发商。  相似文献   

5.
张振 《现代金融》2021,(3):42-43
《民法典》实施以来,法院在近期审理的涉及银行放贷纠纷案件中,发现部分银行抵押担保业务存在不规范行为,既损害了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也引发了矛盾纠纷,极易给银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规范银行贷款担保贷款业务的审查,降低银行放贷风险,本文从《民法典》对于担保的新规定内容角度出发,剖析目前银行放贷担保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法国通过《民法典》和《建筑与住宅法》确立了商品房预售制度,以及预售中的抵押担保制度。有关法律规定,从预售交易开始之前到预售交易结束之后,全过程均通过抵押担保制度保护购房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是一部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的民事基本法,对我国原有的担保物权制度作了重大调整,增加了许多新的规定,本文通过对《物权法》与《担保法》、《担保法司法解释》进行比较,从物权变动的因果区分、约定独立担保、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并存时责任承担规则等方面,分析《物权法》对我国担保物权制度的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邓志敏 《中国保险》2004,(12):36-39
资产管理公司在受让银行债权后,即取得了相应的担保权,不能免去担保责任也就无法免去应承担的保证保险责任。  相似文献   

9.
1993年12月,某银行和A公司签定了《委托贷款协议》,约定A公司委托银行向B公司发放贷款本金200万元,该笔贷款由C公司和D公司提供 带保证责任,贷款期间为6个月。到期后,B公司和C公司、D公司均未履行自己的义务,故A公司于1995年11月与银行共同起诉B公司、C公司和D翁.互法院审理,判决B公司偿还贷款本息和诉讼费用。C公司和D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判决生效后,由于B公司和C公司、D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 A公司遂于1996年10月向法院申诉,请求法院改判银行承担还款责任。理由是:其委托银行发放的贷款是四类委托贷款,但银行实际发放的是乙类委托贷款,故银行应当承担还款责任。  相似文献   

10.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保险又有其他混合担保时,保险人的代位权与混合担保人追偿权的关系问题便凸显出来。保证保险的性质应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进行实质判断。“独立抽象的债务承诺”和“严格相符的单据交易属性”可为保证保险的独立性提供佐证。保证保险系以债权人为被保险人,所承保的风险相对于被保险人而言构成客观风险,且赋予保险代位权能够有效防范投保人的故意违约行为。由于保险代位权是一种债的法定转移,故担保权将随主债权一并转移,保险人据此可向混合担保人行使代位权;但基于保险代位权与追偿权的性质差异,混合担保人无权就其承担的责任再向保险人追偿。保险人行使代位权时,应当遵循《民法典》中的担保规则,同时也应考虑保险法上的大数法则和对价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所体现的物权平等保护原则,扩大动产、权利引入质押范围等法律规定,与银行经营管理关系密切,在完善担保手续、规范担保流程、实现担保物权等方面较《担保法》及其解释更为清晰和严格。《物权法》实施一周年来的效果显示,《物权法》给银行业拓展业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降低物权实现成本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但在相关法律配套衔接、担保物权实现环境协调等方面还有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深入研究和认真思考《物权法》实施效果与存在的不足是包括法律、银行在内相关部门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12.
政策关键词     
国务院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2020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承担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具体开展服务性登记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决定》是对《民法典》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标志着我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正式落地。  相似文献   

13.
案情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A 支行于1994年5月30日与借款人钢板锄锻造厂(以下简称锻造厂)、保证人轻纺贸易公司(以下简称轻纺公司)签订了《保证担保借款合同》,合同约定贷款本金213万元,履行期为1994年6月1日至1999年5月31日,轻纺公司对贷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贷款到期后,A 支行于2000年11月2日向锻造厂送达《债务逾期催收通知书》,但该厂仍未归还贷款本息,遂 A 支行于2001年5月31日向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借款人锻造厂还本付息,担保人轻纺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一审中,借款人锻造厂对借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弥补了相关法律对担保合同仲裁管辖的缺漏,但该司法解释未能将担保合同纠纷是否可以提交仲裁进行类型化规定,因而针对担保合同仲裁管辖权异议的问题也就随之产生,司法裁判也莫衷一是。对此,需要在对担保合同仲裁管辖进行类型化分析的基础上,从担保合同仲裁管辖异议审查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出发,完善相关立法,从而为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正确处理担保合同仲裁管辖权异议问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新疆金融》2011,(9):137-142
<正>银行机构发展动产担保融资业务,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推动金融创新、改善融资担保结构、提高银行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物权法》在扩大动产担保物范围、建立登记公示制度、明确优先顺位权、简化担保物的实现等方面的突破,为拓展动产担保融资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欠发达地区融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民法典》新增保证合同一章。相较于《担保法》,其条文主要有文字修改完善型、重大修改和新增型条文两种。前者对金融与司法实践不产生较大影响;后者改变了则原有《担保法》规范的价值判断结论,产生较大影响。相较于《担保法解释》,保证合同章亦主要有吸收司法解释型、修改司法解释型,其对应的《担保法解释》规则将不再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应及时清理。《担保法》中未进入《民法典》的规则,基本上属于立法者的"有意忽略";《担保法解释》未进入《民法典》的规则,与《民法典》和既有规则相冲突的规则与理念不再适用,《民法典》和既有规则有规定的应优先适用,不与《民法典》相冲、亦无相关规则的规范暂可继续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应及时清理司法解释,重新考虑《担保法解释》的相关规则,如重构法人分支机构提供保证,明确共同保证中保证人的内部追偿权。  相似文献   

17.
周慧 《新金融》2010,(3):28-32
浮动担保所赋有的灵活高效的制度优势,使其在国际融资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物权法》借鉴和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确立了浮动担保制度。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浮动扭保制度的相关原则和内容对银行日常经营的影响,就银行如何运用浮动担保制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同时,在比较国内外制度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现行浮动担保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文霞 《时代金融》2013,(17):165-166
委托贷款的法律性质是委托代理行为,银行作为受托人在委托贷款中仅为委托人的代理人,根据委托人指定的对象、用途等要素代委托人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在一般情况下,贷款风险由委托人承担,受托人不承担贷款不能回收的风险。但是银行仍然因委托贷款而引发的纠纷,主要表现为受托人执行委托事务存在过错承担赔偿责任、受托人违规出具担保函对委托贷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等情形。为了进一步厘清委托贷款的法律关系,本文对委托贷款业务中的银行(即受托人)的角色定位及法律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99年7月16日,农行某营业所与甲、乙与两公司三方签订一份保证担保合同,约定银行向甲公司发放贷款20万元,借款期限自1999年7月16日至1999年12月30日,乙公司对此笔借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从1999年12月30日起至2002年12月30日止共二年。借款到期后,虽经银行方多方催讨,但甲公司仍尚欠11.3万元未予消偿,乙公司对此也未履行连带清偿义务。为此,某银行于2002年12月22日将甲、乙两公司一  相似文献   

20.
银行的信贷产品多为担保贷款,传统的担保方式和担保类型基本上是依据《担保法》设定的。实施于2007年10月1日的《物权法》对已经实施多年的《担保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创设了很多新的物权担保制度。其中新设的浮动抵押制度,为银行的业务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法律依据。《物权法》实施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07年10月17日相应颁布实施了《动产抵押登记办法》,规定了动产抵押登记的相关程序。银行可充分利用(《物权法》确立的浮动抵押制度,向市场推出创新的浮动抵押信贷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