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式语法是伴随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是在对传统的转换生成语法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个比较新的语法体系,为我们提供了语言研究的崭新视角。构式语法的研究特点使得构式语法对过去无法解释的一些语言现象产生了很强的解释力,这也正是构式语法研究的价值所在,但是构式语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芳 《理论观察》2013,(5):64-65
综观俄罗斯文化发展的历史,“白银时代”文学蕴涵着丰富的内在价值,这种价值不但表现为俄罗斯自身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还表现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这种吸纳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受东方哲学的影响,具体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值得各个领域的专家与学者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芳 《理论观察》2014,(11):48-49
综观俄罗斯文化发展的历史,"白银时代"文学蕴涵着丰富的内在价值,这种价值不但表现为对俄罗斯宗教人学主题的深入挖掘,还表现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这种吸纳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受东方哲学的影响,值得各个领域的专家与学者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组织理论,在管理实践领域运用最为广泛,它对人们理解组织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极大的误解.这种误解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图.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以倒置金字塔方式的新视角来理解组织,可以在保持韦伯理论核心的同时减少误解.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学习英语过程中经常面临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读、误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教授单词语法等语言知识外,还应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以增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太阳都不会停住的,到了语言固定的一天,它就死了”,雨果恰当地表达了语言的内涵易变性:语言不过是思想的外衣,同一件衣服下的思想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变化。不过,遗憾的是,这种思想变化的传递也许会以误解、加深误解的“试错”方式缓慢进行。  相似文献   

7.
我们国家的英语教材比较重视语言形式——语音、词汇和语法,对话和课文按结构编排,缺乏生活真实性,缺少细致介绍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冈俗习惯等内容.因为应试教学,教师教学一般只注意学生的发音、用词和语法,忽略了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表达上的反映,学生也单纯以学习语言为目的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心中无底.人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任起来的。各自的文化对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不可抗拒的影响。文化表现为一定的语言模式和行为方式.从广义来讲,它包括文学、艺术、音乐、科技、建筑、哲学等等,从狭义来说,它的内容更为…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以很好地让我们理解当地语言的文化,还可以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避免了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举止造成的交际障碍和误解.所以我们要学会分析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这对中西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萌  何江胜 《新西部(上)》2009,(6):108-108,110
本文分析了中西方饮食习俗的不同,认为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差异充分体现了饮食与文化的差异。在愈来愈频繁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掌握语言与文化差异有益于民族间消除误解,沟通顺畅。  相似文献   

10.
“语言和太阳都不会停住的,到了语言固定的一天,它就死了”,雨果恰当地表达了语言的内涵易变性:语言不过是思想的外衣,同一件衣服下的思想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变化。不过,遗憾的是,这种思想变化的传递也许会以误解、加深误解的“试错”方式缓慢进行。  相似文献   

11.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在自然",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存在误解,认为"非人化的自然"对人类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辨证的看待问题;认识到"自在自然"不仅存在,而且对人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语法,就像思维不能离开逻辑一样。在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语汇、语法)中,只有语法以其高度的概括性和极为缓慢的发展变化,被认为是语言的最重要的法则。一般地,人们都承认语法规范对于语言应用有着绝对的指导意义。一个语法法则若是失去了概括性,就不再成为一条法则;一个语法的发展变化如果不再缓慢,即失去了它的稳固性,那就势必会造成一种语言的混乱,从而影响人们的交际。然而在我们的语言实践中,语法不可解释的语言现象很多,其中有些甚至可以说是与语法背道而驰。我们暂且就叫它非语法现象吧。比如“胜…  相似文献   

13.
转换生成语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换生成语法是由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创立的,是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转换生成语法及其思想已成为语言研究、认知研究、哲学研究、心理研究,乃至自然科学研究影响巨大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信奉基督教并受其激励的同时,又是一个非常注重现实利益的国家,后者集中体现为思维定式与行为习惯中的商业理念或商人心态.具体来说,美国人,尤其是社会上层人士,他们注重经验,追逐财富,讲求实效.美国人的这种行为方式,在哲学上表现为实用主义,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福利至上,在国际关系领域中表现为现实主义:一切基于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尹丽 《魅力中国》2010,(1):98-98
在交际语言教学理论被引入语言教学领域后,这一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语法教学中也出现了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现代语言教学的需求。语篇分析的相关研究将语法教学带入了新的篇章一在语篇中教授语法。  相似文献   

16.
李俊芳 《魅力中国》2013,(26):211-211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加强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并且表明了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必要性。指出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对语法教学存在错误的认识和偏见,使得语文语法教学停滞不前,这种片面的教学观念严重影响了语法教学。也许很多人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的日常用语。对于汉语。我们再熟悉不够了。还需要学习语法吗?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如果没有语法结构作为支撑,那么我们的语言表达就会出现混乱。可见.语文语法教学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改变片面的教学理念,重视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语言现象之一.对此,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层面、社会文化因素等多方面进行过研究.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追新求异心理、从众心理、避俗求雅心理、男女性别差异心理导致了语言变异.  相似文献   

18.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世界观理解为物质的世界观.这种物质世界观,恰恰是对本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误解,基于此,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世界观,进行重新理解和阐释,不仅对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的世界观即实践世界观,是必要的;而且对理解作为“方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9.
虚拟实践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实践方式,正在强有力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时代.而哲学作为时代的精华,其观点必将受到这种新的实践方式的影响.我们不能总是以守旧的哲学观点来解释和改造世界,而应在开创的现代哲学的道路上继续向前走,去开辟新的哲学领域.  相似文献   

20.
模糊性是语言普遍的性质,表现了语言的不确定性或者是不精确性,有很多原因造成语言的模糊性,自然界本身的模糊性、人认知能力、语言本身结构、文化因素还有语用因素,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有时需要精确与清晰,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需要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常见的有模糊、歧义、含混等等。1965年美国查德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模糊集合》提出了模糊性概念,有很多学者研究语言的模糊性及英语模糊语法。为了对模糊性达到精确而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应该正确利用语义的精确性和模糊性。运用语言时,只能要求精确;该模糊时就模糊,不可将精确与模糊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