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年山西“两会”提出建设“美丽山西”。“美丽山西”是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体现山西自然、人和社会的和谐美丽。为了建设“美丽山西”,我们在制度层面上需要协同好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做女人挺好”的概念提炼,完美勾勒出了女性的苗条身材、优美曲线,暗示女性进人展示自己、美丽自己的梦想天堂,使女性无论看到还是听到这样的概念诉求,有一种女性美的兴奋感,有效地强化了婷美品牌进人女性的心智。  相似文献   

3.
王兴尚 《商业时代》2005,(32):74-75
国内外著名企业家及其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积极地聚财,同时,又不断地捐赠巨资投入慈善事业,慷慨地散财。难道“财富之路”与“德性之路”竟然在同一条轨道上吗?在现代社会尤其是近一百多年来,文明社会的人们发现了经济发展的两个巨大的秘密,那就是通过“经济理性”和“经济德性”来实现“财富之路”和“德性之路”的汇合统一,从而创造出一个自由繁荣的新世界。企业家及其企业的慈善事业就是经济德性实现的一种具体形式。慈善事业的“舍”就是“得”即“内得于己、外得于人”,它是企业赢得公众好感、改善公共关系,取得社会信任、获得长久发展以及实现企业家终极价值的至善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耀东  王苏欣 《商》2014,(41):46-4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之路,建设山清水秀的河北。本文研究独立学院“绿色人才”培养助力河北省“绿色崛起”的可行性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龚梦雪 《中国市场》2023,(16):67-71
建设“美丽乡村”,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升级,也是金融系统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的工作指导方针。绿色发展是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绿色金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途径。湖州市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农村发展道路。长兴县作为湖州市下辖县之一,在县委领导下积极开展了关于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文章以长兴县为例,走访长兴县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并以2016—2021年度长兴县入选浙江省美丽乡村名单的八个县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从受访者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反映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总结长兴县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经验,为全国范围内的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乡村的方法提供参考;并针对绿色金融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菁 《消费导刊》2014,(6):163-163
德性与幸福的关系具有复杂性,文章通过对德性与幸福之关系的辨析以及德性与幸福统一路径的历史考察,分析得出当代中国德性与幸福统一的路径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制度正义是获得幸福的外在保证,主观德性修养是获得幸福的内在保证。  相似文献   

7.
一、调研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若干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一大亮点。而作为当代优秀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小到掌握一个家庭柴米油盐的开销,大到熟知整个社会以及农林牧渔各界的动态:我们肩负使命与责任,应为践行“美丽中国”的理念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8.
“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与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的“中国特色”的表述,其目的在于区分中国古典诗歌不同类型的美学意境。“我”特指意志认知主体或主体的意志认知,存在“美术”中的认知主体从结果看均属“静观”纯粹认知主体,即无意志认知主体,也即审美认知主体;“优美”与“壮美”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观审心理经验过程,它们构成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不同审美内涵。仅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解释“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未免失当。  相似文献   

9.
徐幼雅 《消费导刊》2014,(10):200-200
本片以电影《小时代》为研究对象,小说作者兼电影导演的郭敬明作为“文化商人”和“消费符号”的标志使该电影集合了一定的消费号召力、跨界资源整合的优势、目标受众与粉丝的契合这些元素,这是本片获得商业成功的基本元素。《小时代》在获得高票房的同时遭受了严厉的文化指责,“高票房低口碑”俨然成了中国电影界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这正表明了消费语境下的观众诉求与电影评论界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世界体系理论视角看,农村工业化的冲击力是世界工业资本向农村不断扩张的结构性力量,村落共同体因受到冲击而逐步解构直至解体,社会出现文化失调和伦理失落。农民感知逐渐失去村落共同体的安全感、稳定感、归属感和秩序感,产生消极情感。“德性律令”以“共享心智模型”为村落农民的认知图式,认为冲击与反应的辩证互动是以德性为核心,农村工业化的结构性力量会不断扩张,经济理性冲击德性伦理理性;德性会反抗经济理性,农民会为承认而斗争。文章从崭新的视角——现代世界体系理论视角,为“农村工业化的冲击和农民的反应”提供一种可能的文化解释。“中国道路”让作者由现代世界体系工业资本扩张反思农村工业化,中国需要从单一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的道路,逐步走向经济理性、制度理性和文化理性“叠加优势”之路。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一项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重要战略任务加以明确,并提出了一个明确目标: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首先这体现了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对发展模式亟待转变的深刻认识,也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发展道路,更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的积极回应。想要建成美丽中国,就要全社会合力推进,还要做好主体构建、科技支持、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市场前景:据权威统计资料数据资料表明:“美丽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第五大热点产业”并被称为中国经济的“四龙一凤”。以中国美丽经济市场为例,中国已经拥有2.4亿人的庞大消费群体,且全国美容、美体、休闲、养身市场潜力已经达到1700亿元。  相似文献   

13.
李勇  张静 《商》2014,(5):251-25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3年9月组织进行了一次全校范围的问卷调查。简要介绍问卷的设计思路、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概括论述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的成就,着重分析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以此作为下一步课题研究及开展相关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青”,南平山川秀美,景色怡人,是福建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宜居环境,实现永续发展。”在全国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品牌》记者走访了南平市质监局局长张家勇,感受南平提升生态质量、发展循环经济的“绿色脉搏”,触摸质监人服务产业“绿色转型”的铿锵旋律  相似文献   

15.
不知不觉,又一个收获季节悄然而至。在北京最美丽的季节里,“农机人”真正享受到了10年改革带来的累累硕果,中国农机流通体系建设从此迈向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尤其“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政新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普及与改革实践的深化正在改变着我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幸福观和“中国梦”作为市场经济改革对社会公众主体影响最直接的体现成为热门话题.它通俗地反映了我国民众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诉求。“中国梦”与我国改革的目的与方向高度一致,也再次把市场经济改革的价值观“功利化”。结合这一热点,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使改革的微观基础——民众始终成为推动改革前进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品牌德商的提出把道德价值作为品牌形象的考量尺度,其要旨是企业品牌经营活动应基于正当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并以独特的道德价值主张,通过品牌管理,把品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以内生的德性力量不断推进品牌持续发展壮大。基于迄今中国众多品牌的发展现状及社会营销环境,把品牌道德规范及合德行为作为品牌德商提出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它把品牌道德诉求及行为作为一种内在于品牌的道德力量,使企业品牌经营的合德性从监督的被动变为自律的主动,从仅仅满足物质功利欲求擢升至社会精神价值总量的创造。  相似文献   

19.
赵钧 《WTO经济导刊》2012,(12):68-70
继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纳入原有的三大文明的理论体系后,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和谐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建设内在地包含着对和谐的诉求。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运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和谐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运用具体体现在关系和谐、价值观和谐以及心理和谐等三个层面。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应该把握“以和为贵”的行动准则、遵循“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实施“和衷共济”的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