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层商业银行在实现两个转变过程中,追求经营最大利润,层层落实存款目标,确立向低成本存款要效益,狠抓低成本负债,加大对公存款力度,这无疑使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储蓄奖”、“劳务费”、“介绍费”等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的违法现象的出现,且屡见不鲜;有的基层行实行攻关手段,不惜重金异地拉存款,甚至直接结存款大户负责人送礼,助长了不正之风,严重损害了银行的社会信誉。竞争是银行走向商业化的具体表现,有竞争才有活力。但这种以扰乱金融秩序的“内耗”来换取周郎效益的代价是相当大的。一是变相提高了银行存款利率;二…  相似文献   

2.
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的表现形式及制止对策●李明一、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的表现形式1、贴水吸储。有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了多吸收存款,除按国家法定利率支付储户利息外,再支付储户一定数额的现金。此种吸储贴水有两种办法,一是储户存款时支付贴水现金,存款...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DSGE框架下引入抵押贷款约束和存款利率上限,研究了存款利率上限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文章允许存款利率在规定的上限内浮动,并分析了已有文献尚未涉及的存款利率上限偶然紧的情形.研究发现:(1)当央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存款利率上限抑制了存款利率的上升,导致存款利率偏低,家庭的银行储蓄减少,从而产生金融脱媒现象;(2)金融脱媒导致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引起贷款供给扭曲,贷款利率大幅上升,与没有存款利率上限的情形相比,经济波动更大;(3)偶然紧的存款利率上限具有非线性性质,使主要经济变量对扩张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的脉冲反应存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日益明显的通货膨胀趋势,中国人民银行自2006年4月开始通过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利率等货币工具拉开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大幕。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存款、信贷、资金等业务以及银行收入、资产质量的影响利弊共存,商业银行应正确应对,做好相应的准备。近期央行不断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央行票据的发行量。  相似文献   

5.
1.反经济周期的“避震器”。现行货币政策已不再把贷款规模控制这一行政手段作为调控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而改为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和利率等货币的政策工具,调整货币供应量。但在金融监管制度下,为了逃避管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活动,而创新使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变得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6.
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开启时期正是银行经营快速转型阶段,研究银行经营结构对存款利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11—2017年中国105家银行数据,本文验证了银行经营结构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两类非利息收入影响存款利率的方向不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降低了存款利率,而其他经营收入提高了存款利率。(2)存款负债占比越高,存款利率越高,且这一作用在城商行和农商行中更明显。(3)非利息收入和存款负债存在交互作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存款负债减弱了彼此调节存款利率的作用,其他经营收入、存款负债增强了彼此调节存款利率的作用。(4)影子银行规模越大、存款利率越高,但这一作用随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扩大而减弱。随着利率“双轨制”的逐步取消与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银行需尽快完善存款定价机制,防范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7.
一、一个现实问题:银行吸储确已精疲力尽大凡目睹和从事金融工作的同志都知道,1988年10月以来,为了扭转储蓄滑坡的被动局面,我国社会各界尤其是各金融机构全力以赴,从党政到银行,从干部到职工绞尽脑汁,设计和推出了许多方案:领导带头储蓄有之,强行扣款储蓄有之,代购紧俏物资储蓄有之,变相抬高利率储蓄有之,有奖储蓄更是名目繁多、无奇不有,储蓄广告宣传则比比醒目,令人眼花瞭乱,尤其是杭州等地掀起的摸奖储蓄,更是热闹非凡,轰动强烈,它渗透到家家户户,  相似文献   

8.
1996年4月1日,针对当时宏观经济调控已取得显著成效,市场物价明显回落,实际利率水平已由负变正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宣布停办保值储蓄。5月1日,第一次降息出台,这是自1993年7月11日以来的第一次调息。此后,央行相继又六次降低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同时相应降低了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七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降低了5.73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降低了6.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左小蕾 《经济》2006,(4):61-61
今年以来短短的几个月内,央行在银行间市场尝试建立类似伦敦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LIBOR)的“CIBOR”规则,推出了利率互换产品,近期还改变国债招标方式,以及再贴现利率的结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在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同时创造利率市场化的环境,培养银行和市场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在目前经济整体存在通胀压力的形势下,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的改善,可能有利于货币政策产生更大的市场效应,达成货币政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高息揽储是指金融机构在办理储蓄存款业务过程中、违反利率规定,擅自支付手续费、补贴、实务等变相抬高储蓄利率的一种揽储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玉胜 《经济论坛》2006,(20):113-113,125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信贷资金供求情况制定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具有融资、告示、宏观调控与加速资金周转等功能。自1998年以来,我国再贴现利率依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过四次调整(见表1),为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着积极调控作用。本文试就中央银行如何运用再贴现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中货币供应量问题作一般性分析。(见表)  相似文献   

12.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17):F0002-F0002
央行宣布降息消息后不到两周,羊城晚报记者发现,由于央行规定存款利率最多可上浮10%,目前以大多数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为代表的银行已加入加息阵营:存款利率“一浮到顶”,执行上浮10%的年利率即3.575%,高过央行宣布降息之前。以工、农、中、建、交为首的大行多上浮约7.7%,执行35%的年利率,和降息前相同。  相似文献   

13.
影子银行的过快发展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不利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不利于维持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此,应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注重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中介指标倾斜。同时,调整准备金的统计口径,提高再贴现工具的效力,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赵宁 《经济论坛》1999,(20):38-38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个人外汇持有量已突破300亿美元。由于央行三年多来连续七次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利率,特别是目前一些外币的存款利率已高于人民币存款利率,家中适量存些外汇也是必要的,但不能就此认为只要持有外币就比持有人民币合算。那么,怎样进行外币储蓄品种的选择与存取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呢?笔者试为你做投资分析与建议。近期存储外币应首选美元、英磅、港币、加拿大元,并关注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欧元等币种。目前我国境内银行开办的外汇储蓄品种主要有日元、英磅、美元、港币、加拿大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瑞士法郎、欧元…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及有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三大货币政策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及其有限性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问题,并分析了中国未来几年货币政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一直以来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其影响范围覆盖了经济的各个方面.本文着重研究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在利率市场化情形下对经济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存款准备金率对经济的影响,认为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应该着重改善公开市场的基础条件,并加强再贴现政策的效能,以期逐渐加强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的地位,弱化准备金率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尽管人民银行三令五申禁止将揽储任务下达给非存款部门和与职工个人利益挂钩,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不得向储户支付利息以外任何名目的费用和馈赠物品。但一些银行、邮电储蓄部门仍然采取各种隐蔽手段,违反有关规定,进行不正当业务竞争,搞高息揽存,且有重新抬头之势,已成为金融“四害”之一,给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工作的稳定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破坏了国家存款利率政策,扰乱了金融秩序。二是加大了银行经营成本,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三是引起存款搬家,造成同业之间的矛盾,影响金融系统…  相似文献   

18.
2015年10月24日,央行下调人民币贷款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将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在2015年股市大波动的背景下,央行年内已经进行了5次降准降息,引起了人们对货币政策与股价关系的讨论与关注。为此,选取2001年到2015年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图、方差分解来分析货币政策对于股价的影响,并结合实证结果为投资者提供一些货币政策背景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储蓄竞争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亟待解决张志顺随着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轨,各专业银行从经营上进行业务竞争,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当前一些行处在储蓄工作中,却出现了几种新的不合理竞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名为提高工作效率,实为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如:有一单位...  相似文献   

20.
央行政策目标和历史经验表明,若今年全年CPI上涨幅度在3%左右,则央行现行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影响现行赁币政策操作体系稳定性的外部因素是美元和美元利息走势。美元回升和美元加息有利于抑制输入型通货膨胀。名义利率不变时,物价走高所导致的实际贷款利率下降诱导企业产生贷款和投资冲动,实际利率对经济系统的这一调节作用使现行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具有一种偏离稳态的内生离心力。现行货币政策操作体系的内部政策走向是总量和结构并重的政策组合。总量适度控制基础上的强化结构优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选择性货币政策、再贷款和再贴现、差别化准备金率。现行货币政策操作体系的外部政策走向表现为外汇占款冲销工具的政策组合,即在首选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后,法定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再贴现、发行外币融资券为第二工具。美元加息对现行操作体系走向产生外部效用,有利于人民币加息和保持汇率汇制改革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