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会计计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计量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计量单位是指记录尺度的度量单位。计量基础是指所用量度的经济属性,即按什么标准来记帐。会计计量单位与会计计量基础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会计计量是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和确定,使之归入某一会计账户以货币表现的数量。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能够独立存在的会计计量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模式一: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会计计量模式。这是一种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以名义货币单位作为计量单位的模式。计量属性是指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名义货币单位是指  相似文献   

3.
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一华 《经济师》2008,(12):177-178
作为财务会计核心的会计计量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计量单位,二是计量属性。对于计量单位,长期的会计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已经证明,会计计量必须而且只能以货币(指观念上的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计量是指在财务会计中,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计算并予以确认,使其转换为可以用货币表现的信息的过程。会计计量主要解决会计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环节,它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构成。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上,除非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否则计量尺度都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名义货币,所以在会计计量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计量属性。本文主要围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会计计量就是在一定的计量尺度下,运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经济事项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其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会计计量就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而把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的过程,在会计上这种数量关系的确定要通过货币的形式来完成。  相似文献   

7.
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环节,它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构成。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上,除非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否则计量尺度都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名义货币,所以在会计计量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计量属性。本文主要围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一般来说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部分组成。对于计量单位,学术界已达成共识,即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而计量属性长期以来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一个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不仅在理论上困扰着学术界,也对会计实务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可靠性角度出发,结合现值计量的缺陷,探讨应该将现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还是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客体的重新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  牛宝珍 《经济论坛》2006,(3):135-136
人力资源会计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后,到目前为止,尚未在实际会计实务中得到全面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其理论,尤其是人力的计量理论未能最终成熟。这已经成为人力资源会计走向实务的关键制约因素,也是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的难题。我们知道,会计计量之前,首先必须确定所要计量的对象,以便对该对象的内在本质和内在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如果计量客体选择错误或界定模糊,就会导致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选择错误,也无法得到合适的计量方法,最终导致不能对其进行客观的核算和科学的管理。一、当前人力资源会计计量客体存在的缺陷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0.
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环节,它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构成.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上,除非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否则计量尺度都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名义货币,所以在会计计量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计量属性.本文主要围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作以卞探讨.  相似文献   

11.
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及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计量理论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对货币计量——币值不变会计基本前提的冲击;对会计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的冲击。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的方法有两种:部分消除法和全部消除法。全部消除法主要对三种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行成本会计和现行成本与一般物价水平相结合会计)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陈美华 《生产力研究》2007,(13):133-135
收益决定模式是在资产计价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特定影响因素的恰当配合来计量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组合方式。建立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收益计量模式以名义货币实物资本保持观念为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选择依据;以事项基础为收益确认基础的选择依据;以收入费用观为收益决定结构的选择依据;并以总括收益观作为收益内容的选择依据。这样的收益决定模式只需在现行收益决定结构的基础上对计量对象的公允价值变动进行调整,因而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的提出 财务会计以货币作为基本计量单位且假定币值稳定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报告,其记录和报告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原则,即按资源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录和报告。在币值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其提供的会计资料具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性。二战以后,西方国家币值波动明显,尤其是六十年代的持续性通货膨胀,致使币值剧烈波动,导致了人们对币值稳定假设的怀疑,进而对按历史成本计价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计量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建立在币值波动基础上,主张以非历史成本计量的物价变动会计(也叫通货膨胀会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还先后公布了两个关于物价变动会计的会计准则。 由于物价变动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计量基础方面的差异,会计界往往将物价变动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对立面来认识,夸大两者的对立,忽视了两者的相容性,从而影响了对物价变动会计的正确认识和在会计实务中的推广。 在现代经济中,物价变动是令世界各国感到头痛的经济乃至政治问题,都想方设法控制物价变动,抑制通货膨胀。八十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普遍下降,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却有所上升。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是对经济业务涉及的物体或事项,根据会计政策所作出的定性与定量的处理。确认与计量不能分割,但应有相对区别。确认与计量均存在四个阶段(类型)《确认的硒标准可归纳为:可定义、有量度特征并可以货币计量、合法、可靠和相关,会计计量还必须考虑量的属性、量的单位和量的单位量值。  相似文献   

15.
马文君 《经济论坛》2001,(11):50-50
历史成本会计是现实财会实务中广泛运用的会计方法,采用币值相对稳定货币进行货币计量,是对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运行核算,从而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基础。但是,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变化,尤其是物价变化很快,影响了货币计量功能的实现。在物价频繁变化的情况下,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实务也受到了很大影响。那么,传统财务会计应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减少或避免物价变动对财会信息的影响呢?我认为应把物价变动会计和传统财务会计结合起来灵活使用、互相补充,共同对付货币不断贬值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通货膨胀给资产计价和收益计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使得以历史原则和币值稳定假设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选择合适的会计模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财务会计中,按历史成本计量是一条重要的原则.通过对历史成本等五种会计计量模式以及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辨析,提出了五种会计计量模式.并对多属性计量模式中计量单位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安广实 《技术经济》2003,22(7):53-54
<正>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传统会计的局限性 1、会计要素内容不完整。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传统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它仅包括能够用货币计量和价格交换的事项,缺乏不能用货币计量和价格交换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事项。具体而言:没有将自然资源按资产要素确认;没有将企业承担的环保社会责任按负债要素确认;在所有者权益要素中没有将自然资本列入;没有将环境成本的消耗作为费用要素确认;没有将环境收入列入收入要素确认;对环境利润更是缺少必要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相似文献   

19.
1.环境会计信息计量方面的障碍。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如何突破计量障碍,避免会计计量单位的多元性与披露信息的多元性所造成的信息不可比,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无形资产的会计计量是指在一定的计量尺度下,运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对无形资产的经济事项予以确定应记录金额的会计过程。伴随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国际竞争的加剧,企业竞相开展研究和开发无形资产的活动,专利权、特有技术秘方、工程软件等无形资产相继出台,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笔者针对当前无形资产计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准确计量无形资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