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清河 《上海金融》2003,(12):59-61
国际保理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融资结算方式,以其独特的应用优势顺应了当今贸易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保理业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保理业务的运作及其风险规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保理在国际范围内已经是一项比较成熟的业务,但目前我国的保理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加快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是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国际金融新形势的必然选择,也顺应了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国际保理业务中单保理和双保理运行模式的介绍,探讨保理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如何规避保理业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国际保理业务有着其他贸易结算业务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要充分认识国际保理业务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的重要性,针对我国实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际保理的最新发展及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保理,作为一种综合的金融业务或产品,通过其自身提供的多项服务适应买方市场的要求.同时,对当今世界贸易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介绍了国际保理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今世界贸易格局的变革使我国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保理业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分析了我国国际保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保理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最早推出保理业务的是中国银行,该行于1987年试办国际保理业务,1993年加入了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Factors Chain International),1999年开始提供国内保理服务。其后,各商业银行陆续开展了保理业务,但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保理业务起步晚,总体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尤其是国内保理业务,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和推广,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的需要。究其原因,有诸多因素制约着保理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保理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永密 《济南金融》2002,(10):30-31
保理业务是一项新兴综合性金融服务,发展保理业务对商业银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保理业务的开展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本文在分析保理业务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保理业务风险、促进保理业务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保理业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结算方式,在进出口业务上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加快发展保理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其对策是:加快保理业务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推广国内保理业务以带动国际保理业务的开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理业务在客户中的认知度;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建立完整可靠的“企业资信信息库”;尽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保理从业人员队伍。  相似文献   

8.
国内保理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保理业务在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增长、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如何识别、评价和控制保理业务的风险已经成为叙做保理业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国内保理业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同时,针对国内保理业务风险影响因素众多,难以准确评价的现状,尝试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国内保理业务的风险,以便为商业银行是否开展保理业务提供较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保理业务在国外已发展相对成熟,而在国内基本上是一项空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且保理业务具有很强的捆绑效应,这些是国外银行登陆国内金融市场后选择保理业务作为突破口的重要原因。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应如何开展保理业务,如何控制保理业务中潜在的风险,本文谨对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保理业务在我国国际、国内贸易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情况不同的是,我国的保理客户群体主要为大型企业,而在中小企业中却鲜有运用.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得出,保理业务对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有着更大的适用性.在现阶段,可以尝试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信用担保机构同商业银行合作的模式,来共同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国内保理业务.  相似文献   

11.
保理业务是一项集国际结算,国际贸易融资,商业银行短期外汇贷款功能于一体的金融创新业务,研究该业务的及防范对策是成功开展此业务的首要条件之一。本分析了银行在开展国际保理业务过程中所面临的进出口商信用风险和国家信用风险,并提出了一套包括信用分析,信用额度控制交易过程控制在内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国际保理业务的特点及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亮  赵鹏 《海南金融》2005,(9):65-67
国际保理业务在当今世界贸易的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与信用证业务进行比较,分析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面临的难题,并提出我国开办保理业务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武光磊 《中国外资》2013,(2):11+13-11,13
国际保理业务是一项跨国的综合业务,解决了国际支付中风险过大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国际保理商面对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进而从全局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现状,提出了应对国家保理业务的风险对策,即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全面抵御其他风险。我国也应当对相关立法进行完善,提高保理商风险的内部控制力度,促进保理市场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我国国际保理中保理商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保理业务是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贷款业务.但是由于保理业务以企业应收账款为主要融资对象,银行在叙作保理业务时,往往以受让债权的方式为企业融资,没有相应的担保物权进行担保,该业务对银行来说具有很大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叙作保理业务时,风险分析把控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笔者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案例,拟对商业银行保理业务所存在的法律风险加以总结分析,以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周筱妤 《金融纵横》2014,(12):93-98
作为金融创新产品的国内保理业务虽然为越来越多的中资金融机构承办,但是业务范围绝大多数还是带追索权的保理业务,这与国际趋势并不相符。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的保理业务热点——"供应链融资保理"通过依托核心企业的方式,试图打开无追索权融资保理业务的新局面,但是由于现阶段企业风险控制机制缺位,使得无追索权保理在我国的发展一直较为艰难。本文基于银行视角,通过分析国内现行供应链融资保理业务的特点和弊端,提出一套风险控制措施,引导银行保理商在发展保理业务的同时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16.
国际保理作为一种融资服务业务,成为国际贸易主要结算方式之一,但国内国际保理业务发展并不理想。对天津市保理公司调研显示,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受到企业性质和当前法规规定的限制,且在当前国际保理业务发展模式下,外汇监管尚不完善,本文针对国际保理业务进一步发展和相关外汇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凯  胡宇霆  侯俊 《海南金融》2003,(10):33-35
国际保理业务作为国外银行的一种成熟的业务,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内银行纷纷大力发展国际保理业务的今天,正视其面临的法律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本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并提出了建立防范风险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际保理业务起源于国际贸易之中,是为贸易赊销方式提供的一种集销售账务管理、应收账款收取、信用风险担保和贸易资金融通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目前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的一些通行做法与国内法律环境不兼容,在此窘境下,国内商业银行无法全面满足客户要求的国际通行的国际保理业务需求。基于此,笔者参考了国内外国际保理业务的法律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的法律环境,对国际保理的概念与法律特征,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简要的剖析,以期对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国际保理作为赊销贸易的针对性金融服务,在我国其他地区商业银行中已经被广泛重视。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青海该项业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它知之甚少。本文在分析国际保理业务法律特征的基础上,就开展此项业务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及其防范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重视国际保理业务,并且试图从操作层面进行规范,以有效地防范风险。对于操作层面的业务人员而言,国际保理业务的法律风险尤为值得关注。国际保理业务既涉及了进出口商之间的买卖法律关系,又涉及到出口保理商和出口商之间的保理关系,还涉及了出口保理商与进口保理商之间的法律关系,这些关系都可能影响到银行保理商开展保理的风险大小及其控制问题。因此,银行保理商了解国际保理业务的法律风险极为必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国际保理的意义及其法律特征,然后分析了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最后提出了银行开展保理业务防范法律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