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晓 《魅力中国》2011,(14):240-240,239
加强高职艺术院校学生礼仪教育是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关键。通过礼仪教育的基本内涵和高职院校学学生现状,提出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措施,及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礼仪在现代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进行沟通的技巧.对于一名从事播音主持事业的人来讲,礼仪是他们自身修养和气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当今社会中不少播音主持往往偏重对自身播音主持技巧的培养,而忽视礼仪文化的修养,本文主要就礼仪文化对播音主持多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引起从事播音主持事业的人对礼仪文化素养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王苗苗 《魅力中国》2010,(8X):190-190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是人际交往的行为秩序。我认为在高等院校鼓励大学生以身作则,学好、用好礼仪,推动大学生成为健康礼仪的表率很有必要。从加强高校教师礼仪修养,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榜样,开设礼仪课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4.
礼仪对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但是现在社会上礼仪失范的现象比较多,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礼仪失范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形象,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学生顺利就业。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修养,高职院校要创新礼仪教育的方式方法、丰富礼仪教育的内容,将礼仪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程,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5.
郭际平  李燚 《改革与开放》2016,(10):105-106
礼仪作为一个人内在的文化、艺术、思想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因素.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交际生活的钥匙.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仪教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刻不容缓,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明确目标,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上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礼仪教育的普及,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加强对传统礼仪的传承意识,将传统礼仪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毛鸾靓 《魅力中国》2013,(25):195-195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因此最重礼节、礼貌,修养。在大力提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讲文明,有礼貌,有修养,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体的社会公德。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通过查找相关知识,本文着重于探讨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重要性及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等。  相似文献   

7.
礼仪在古今中外的人际交往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在表现,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品质、生存能力和社会的认可度,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将来学生迈入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礼仪素养的重要性,探讨了培养学生礼仪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霞 《发展》2011,(5):92-93
一、加强对人民警察礼仪培训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是人民警察礼仪的培训是警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所决定的。“警察礼仪”,是公安民警在各种场合所表现的风度、礼节、礼貌以及在处理各种人际交往和涉外活动中正确的言行举止。全面提高人民警察的整体素质,必须对人民警察加强“警察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在言行举止方面存在着各种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造成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礼仪教育应以贴近现实的角度改革礼仪相关课程教学,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集体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协作,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在旅游业大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社会时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是旅游中由于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引发的问题不绝于耳。高职院校作为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从思想品德、心理、职业道德、礼仪及实践等方面抓起,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11.
加快发展中高职衔接的县域高等职业教育是推进县域企业转型升级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从理论、政策、实践和国内外经验各个角度看,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解放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以培养和造就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型和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推进中高职衔接的县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小平 《西部大开发》2009,(11):173-173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必须紧扣学生未来职业生活,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学生未来职业生活中蕴合的人文内涵,准确把握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涵义,构建高职语文人文教育的框架,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人文知识,养成人文素质,使人文教育具备职业应用性,以人文之光烛照高职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基本解决人的发展、职业需要及两者之间相协调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胡方萍 《黑河学刊》2010,(3):114-114
大学应当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纳入培养过程,大学生应该加强对礼仪的教育。应该学会尊重别人,注意人际交往,在交往中切忌虚伪,这是相互信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职业学校的礼仪需求调查结果,论证了职业学校把礼仪课作为一项必修课的必要性:是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需要;是职校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需要。并探讨了职业学校进行礼仪培训的途径:课堂学习、组织活动、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5.
部分大学生中的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身心健康、学习及就业.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提高素质和社会适应性的必然要求.应将礼仪教育与社会荣辱观教育有机结合,找准切入点;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在当今青少年学生中,如何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呢?文章从仪容仪表仪态礼仪、升国旗、唱国歌的礼仪、与人交谈的礼仪和师生礼仪四个方面初略地探讨了中学生校园文明礼仪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7.
吕久燕 《魅力中国》2014,(20):179-179
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针对性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自我调节。掌握交往艺术,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整体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8.
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统称。它是人们在社会工作、交际、生活中的约定俗成、律己敬人的衣食住行的规范。从伦理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为人处世行为规范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与人交往中的一门艺术,是一种相互友好沟通的技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陈晓利 《黑河学刊》2013,(3):136-137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职业教育。所以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需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就业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吸纳及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开放式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建立分阶段的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连续的就业指导课程。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高职院校顾客分析入手,指出高职院校的产出是一种教育服务,而教育服务的直接消费者是学生,高职教育服务要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认为服务型教育体系就是一种直接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体系。从积极探索“学校—企业—社会”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服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教育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