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很多年轻人把理财等同于储蓄,觉得手头那点钱,还没开始"理"就已经花完了.对于这些职务性收入不高又想理财的年轻人来说,在没有本金的情况下,把"剩下的钱"存起来就是理财的最高要义.其实,对于年轻人而言,既不降低生活标准,又能用有限的资金用于理财增值,只要用对方法,其实可以兼而得之.  相似文献   

2.
银行是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信用是银行业务活动的主体。当前,在实现四化和调整过程中,我们要把经济搞活,就一定要把银行搞活,把信用搞活。信用的活跃,将促使经济的活跃。然而人们又担心信用的活跃,会引起信用膨胀,进而刺激通货膨胀。特别是在货币发行多了一些的时候,对于信用膨胀问题,更引起人们的关注。这里,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同志们共同研究。什么叫信用膨胀在研究信用膨胀问题时,我认为,必须把信用膨胀和信用扩大区别开来。信用膨胀是一种不正常的病态的经济现象,而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信用扩大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马克思说:"生产过程的发展促使信用扩大,而信用又引起工商业活动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弗尔  闵一宗 《国际融资》2001,12(9):36-43
私募基金是目前人们的热门话题. 刘先生是一位身家超过百万的30岁的年轻人,今年3月份,经过一位在一家权威证券媒体做记者的朋友引见,他加入了一家股票工作室.对方许以每年30%的回报,当然双方还签有"本金至少1年不抽走的代客理财条款",刘先生觉得条件很有诱惑力,经过一番不那么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他把自己手里的钱交给了这家工作室.实际上,刘先生的情况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这样富裕的中小城市很普遍,成千上万渴望手里的钱更快增值而又不想存进银行赚利息的人们似乎被这种"地下基金"迷住了.  相似文献   

4.
康健  马翠莲 《银行家》2002,(3):46-48
入世前,许多人在谈到加入WTO后中国的银行业时,大多把外资银行的进入描述为"狼来了".入世后,"与狼共舞"和"与狼合作"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近日,记者了解到,上海银行吸收外资参股投资比例已达18%.参股后,中外银行会发生什么碰撞?参股后的利与弊又如何?记者因此专程采访了上海银行傅建华行长.  相似文献   

5.
一场金融危机加上其余波引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除了对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带来重大伤害外,不少传统经济学的殿堂级理论也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人们曾经颇为肯定地相信市场会始终以高效、理智的方式健康地发挥作用,然而近年从金融市场引发的危机却大大粉碎了人们对市场的信心. 伦敦经济学院教授曼宁(Alan Manning)说,一直以来,经济学中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派坚信市场不会出错,即"有效市场假说",这一观点在全球经济长期繁荣的阶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现在,钟摆又摆了回来.因为"市场永远不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的观点显然看起来不那么可信.他说,现在人们研究的重心转向市场将会以何种方式出错以及如何以最佳方式规范市场.  相似文献   

6.
股市赚钱的消息正在飞速传播,在财富的诱惑下,人们相互裹挟着进入一个近似疯狂的状态.谁也不清楚他们究竟把多少毕生的积蓄全部砸进股市,又有多少人甚至卖房、卖车、贷款炒股.  相似文献   

7.
家财安全锁     
家庭理财就像下棋,首先得保证自己不输.家庭理财又如一艘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安全航行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你需要优先考虑的不是它能赚多少钱,而是如何保障不亏损.而要为自己呕心沥血辛辛苦苦挣来的家庭财富上一把牢固的"安全锁",第一要素就是为其建立"应急预案",把防范家庭财产的风险因素设计进去,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侯皓议 《金融博览》2021,(18):32-37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一直避讳谈论生死,认为人还活着,就不能先安排"身后"事,更不能先把家产分了.正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往往容易出现被继承人死后因遗产继承问题协商无果,产生甚至激化家庭矛盾,上演家族间遗产"争夺战",使家庭原本的温情消散殆尽. 不仅如此,由于人们对生死的忌讳,很多人并不了解遗产继承方面的相关制度与规定,当真正面对遗产时,却不知道自己应该继承哪些、又该怎么继承,从而使自身的权益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新推出的两只艺术品股票价格的暴涨暴跌,使人们不免有疑问,艺术品"股票"靠什么拥有如此高的回报率?解决了变现和分享 我们不妨把艺术品"股票"看做是艺术品金融化的又一个尝试.所谓艺术品金融化,其含义是在艺术品领域融入金融的手段和工具,使金融与艺术品投资相结合,实现两者相互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们曾把两年的牛市归功于股改。两年后,股市一路狂跌不回头,人们又把股市下跌的导因扣在股改后遗症—“大小非”减持上。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的股灾。  相似文献   

11.
人们提到富有传奇色彩的晋商时,都会把他们与"诚信"二字相关联.梁启超也曾用"晋商笃守信用"来高度赞扬晋商的诚信之道.实际上,"诚信不欺"不单单是对某个山西商人所说的,而是整个晋商团体代代恪守的生意准则,这也是晋商经商长久取胜的秘诀.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的长河中,2012年无疑会因为"末日"之说被人们所记住、所回味.而每一年,又都会有一些瞬间,可以超越岁月的流逝,铭刻于人们的心间,2012年同样不例外.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2012年我国经济活动有一些关键热词,通过对这些热词的梳理和解读,可以对2012年经济生活加以盘点,并观察来年的经济走势. "企稳回升" 2012年伊始,中国经济就明显放慢了前进的脚步.出口下滑、产能过剩、消费疲软,使得原本动力十足的"三驾马车"开始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3.
清楚地认识到你是在搞销售 请采取既规范又坦荡的态度,宁可在设法做成一笔大生意的时候犯销售错误,也不要把一切弄得鬼头鬼脑的.假定一位潜在客户这样说:"你是准备向我推销什么东西吧?"最好是准备好一个热情又真诚的微笑:"是的."如果你认为你是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是在提供一件极为出色的优惠产品,那你其实根本不适合搞销售.销售是你的责任,不竭尽全力,不费尽心思是不会轻易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冷眼看财富     
中国人早就不避讳谈钱,只恨谈得太多,赚得太少.放眼看去,人人都在理财,人人都想投资,如何让钱生出更多钱成为当下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从人追钱的辛苦,到钱生钱的刺激,中国人的金钱观一次又一次被刷新. 从"钱是省来的"钱是赚来的"到"钱是借来的";从"钱是用来存的"钱是用来还的"到"钱是用来花的",这些观念的变化辐射出人们五花八门的金钱世界,交织成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15.
案例之一:机器故障"吞钱" 吴女士在超市买了100多元的日用品,结账时,吴女士决定用信用卡付款,在输入信用卡密码后,POS机提示交易不成功,吴女士又把密码输了一次,还是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16.
薛波 《银行家》2002,(5):150
安然事件的丑闻把人们的焦点又聚回了道德准则.银行不能再忽视社会责任和那些可能已失去的东西.Karnia Robinson报道说:"对一个人辛苦工作的最高奖赏不是他为此得到了什么,而是为此成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陈婷 《理财》2004,(8):58-59
又到暑期,虽然烈日炎炎,但仍然挡不住学生、老师还有家长们出游的热情,毕竟一年难得有这么长的假期啊.而且,随着收入的提高,现在不少家长还会在暑期送孩子们出国"游学".一般在这种大热天出门,人们都会准备一些防暑用品以备不时之需.但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会想到要在出门前买一些旅行保险,为家人的平安买上一颗"定心丸"?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则故事. 大明结婚不久,某天老婆正在厨房忙晚餐,大明想帮忙做点事.于是就问:"我能帮什么忙吗?"老婆说:"看你笨手笨脚的,就剥洋葱好了."大明想.这个再简单不过了.但刚剥不久,他就被呛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但又不好意思向老婆请教,只好打电话向老妈讨教.老妈说:"这很容易嘛,你在水中剥不就行了!"大明于是按照老妈的方法,完成了老婆的任务,很是开心.于是打电话对老妈说:"老妈,你的方法真不赖!不过美中不足的就是在水中要时常换气,好累人喔!"  相似文献   

19.
周民源 《银行家》2003,(2):108-111
人们不难想起,1997年由亚洲而起,并立即席卷全球的亚洲金融风暴,给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尤其是金融体系以严重的冲击.而处于金融危机中心地带的香港,其银行体系却"我自岿然不动",这不得不让人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香港,关注香港银行体系的奥秘.  相似文献   

20.
时值节假日,各大商场里"打折"、"满××元返××元券"、"满××元减××元"的标签处处皆是,争相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消费者.消费者如何才能在商家轰轰烈烈的促销大战中得到实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