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徐明月  赵越 《时代金融》2013,(11):159-160
由于单纯依靠基本养老保险难以提供充足的退休保障,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体系的重要补充,日益成为政府与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分析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的现状、存在问题着手,进而就如何完善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监管机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历经从“延退”到“延税”的观点碰撞,正逐渐达成“应迫切改变单纯依靠政府退休金养老”的共识.税收优惠激励政策的缺位成为制约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瓶颈之一.税延型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其正是通过税收优惠,引导个人投资养老储蓄,弥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对于完善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从1875年美国出现第一个正式的企业年金计划以来,企业年金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逐渐成为美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劳工组织为职工争取利益、雇主为吸引和保留优秀雇员的体现.它解决了美国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较低的问题,成为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所谓企业年金,即我们过去所说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为员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养老保险形式的福利制度,其目的是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以及保证退休员工享受更高水平的福利待遇,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同时有利于提高企业声誉,加大引进、激励、留用人才的力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说起养老,人们通常只对社保比较熟悉,认为拥有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就足够了.其实,人们熟知的社保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特别是对那些在退休前享受较高薪金和生活品质的人来说,社保完全不能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 那么,如何才能让大多数人甚至“金领”一族退休后颐养天年,甚至可以依靠养老金过上质量更好的生活?其实,选择商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就能实现这一理想. 商业补充养老保险:不可或缺 我们知道,商业补充养老保险,也被称为商业养老保险,是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之上,通过合同形式确立的一种较高水平的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6.
政府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责任主体,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关键在于对政府责任的重新界定和调整.政府在制度设计、配套措施、转制成本等方面责任的缺失是制约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瓶颈.合理定位改革中政府责任的政策选择是:以公平性价值理念推进改革;以帕累托改进为原则优化制度的结构;明确政府的财政责任;加快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相似文献   

7.
邱峰 《金融纵横》2013,(1):93-98
税收改革历经从“延退”到“延税”的观点碰撞,正逐渐达成“应迫切改变单纯依靠政府退休金养老”的共识。税收优惠激励政策的缺位成为制约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瓶颈之一。税延型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其正是通过税收优惠,引导个人投资养老储蓄,弥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对于完善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企业年金又称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发展需要而建立的,旨在使职工在退休之后的一定时期内能按年度或月度获得一定数额养老金的退休收入保障制度。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企业年金属于政府鼓励的非盈利性的自愿的企业行为。  相似文献   

9.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差异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社会条件转变、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失衡的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表现出模式差异、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的特点,这种差异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中国可根据劳动者和居民的身份进行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模式的改革,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模式,以纵向和横向转移支持手段缩小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地区差异,通过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财政支持规模以缩小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差异。为了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责任的适度差异,中国应实施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单位和个人责任的合理化、促进养老保险费改税、促进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制度化、改革政府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统账"结构完善与转轨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史简要回顾 中国城镇职工传统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采用现收现付式。1978年6月颁布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范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退休、退职条件,以及养老金、生活费标准与管理服务机构。 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建立社会统筹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实行费用由国家、企业和职工三方负担。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增大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口的增加给养老金的可持续性造成了现实的压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在制度上做出了诸多变化,统账结合制度的建立、缴费基数的范围限定、在职业年金制度上的创新、目标替代率的设置,从各个方面切实改革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本文对以上制度改革的合理性进行实证分析,为实践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实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养老保险金作为一项关系到广大社会大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始终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然而,由于改革措施的一致性、制度的整体安排等原因,使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发展中显露出不少问题,尤其是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形成了“退休养老金双轨制”一直被社会深为诟病,由于“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所导致的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悬殊,在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金“剪刀差”甚至仍有扩大迹象.因此,社会上要求取消“双轨制”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我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这使得尽快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显得极为急迫和重要.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入手,总结当前我国退休养老金双轨制形成的背景、原因以及现状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退休养老金双轨制逐渐暴露的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公正、贫富差距等问题,对废除退休养老金双轨制的主要困难和必要性进行了双向分析,在借鉴国外不同先进的退休养老金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投石问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理解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对于制定老龄化政策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构建基于研发(R&D)创新增长的跨期迭代模型(OLG),将代际人力资本作为内生传导机制,引入混合养老保险体系刻画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通过总量人力资本增长效应、创新增长效应和中间产品增长效应三条机制影响经济增长。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两种制度产生的总量人力资本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延迟退休使得经济增长率下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得经济增长率上升。鉴于此,本文还考察了两种制度同时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发现老龄化社会要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应关注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间的联动关系,两种政策配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以人人享有适度养老保障为目标,构建"政府与市场分责、基本与补充结合、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但当前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不能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要,仍存在供求失衡状况。短期而言,应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现行制度,健全由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构成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长期而言,应对现有养老保险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构建基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包括面向无收入、低收入人群的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面向工薪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向高收入群体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公共养老金支付压力的增加,在20世纪60、70年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强化和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第一支柱是公共养老保障,由国家法律强制加入,保障层次较低,覆盖合格的居民或公民,通过养老保障税或缴费的形式筹集资金,如美国的社会保障计划,英国的公共养老金和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补充性养老保障,由雇主自愿发起,雇员自愿参加的待遇水平较高的养老保障计划,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如美国的401(k)计划、403(b)计划,英国的职业年金,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第三支柱是个人退休储蓄账户,以个人储蓄和商业保险形式存在,如美国的个人退休账户等。这些改革显著地改变了退休收入保障的职责,由仅仅政府负担,变成企业、个人和政府共同负担。  相似文献   

16.
刘星 《金融博览》2022,(7):16-17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本质上属于补充养老保险范畴,是指个人以政府提供的财政税收支持为基础,以养老资产储备为目的,自愿参加的个人养老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与第一、第二支柱共同组成功能互补、制度完备的养老保险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改革方向.我国探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已多年,随着《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李俊飞 《武汉金融》2012,(3):34-35,38
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所建立的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成为正确处理政府和私人在社会保障中的角色和功能分工问题的重要经济保障制度。在国际多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十分注重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多运用税收政策来引导和调节,给予投保人延迟纳税等税收优惠,从而推动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德国的里斯特改革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且取得了较为成功的效果,对里斯特改革进行分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总体思路是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起一个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商业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共同构成的社会养老保险三支柱保障体系,即国家提供基本养老保险、雇主提供企业年金计划、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三足鼎立”。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养老足我们每个人迟早都将面对的问题。在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的今天,如何规划明天的养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仅仅依靠基本养老保险已经难以保障庞大的老龄人口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因此,我国从2005年便开始实施市场化运作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这是我国企业职工退休后增强生活保障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下文简称“新农保”)试点,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给商业保险公司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补充社会养老保险的同时,也能够扩大商业保险公司在农村的市场份额,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进一步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