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存在着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和核心课程与法律人才的培养、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间的矛盾.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背景下,只有深入探索法学教育的改革之路,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法学教育方法,才能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受到传统因素和法治现状及大学生自身认识等方面的制约.为了更好地开展法律教育,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应依靠法学专业老师开设法律常识课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教师及法学专业学生的积极影响等创新做法进行法律教育,以期达到切实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陶爱萍 《乡镇经济》2008,24(12):75-80
和谐农村建设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行为模式,但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农民对法与法治的认知、信任、依赖、尊崇的状况及其行为模式还不符合以法治为内在要求和保障的和谐农村构建的需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民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农民法治教育的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贴近农村实际、了解农民需要,确定重心、丰富形式、拓宽渠道、健全机制,把法律知识的普及统摄于法治理想及其价值目标的宣扬之下,传播正确的法治理念,帮助农民树立法治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高职法律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实践需要的基层法律工作者为目标,是我国高等法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法律教育发展迅速,但在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布局、就业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高职法律教育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明确自身定位,积极探究应用型、技能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教学改革步伐,走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存在着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和核心课程与法律人才的培养、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间的矛盾。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背景下,只有深入探索法学教育的改革之路,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法学教育方法,才能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法治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快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选择合适的农村法治的模式,加强农村立法,加强农村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农村法律监督机制,切实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途径才能尽早实现我国的农村法治,进而建立现代整体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7.
反腐倡廉一直是我国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根除腐败这颗恶性毒瘤最好的工其是法律,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是当下反腐倡廉最明显的特点,也是目前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最佳模式.目前我国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存在诸多缺陷,本文立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角度,从预防机制、监督机制、惩戒机制以及问责机制四个方面分析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迅速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形成与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法治观念,是法律教育十分关键的问题.培养法治观念的关键是确立法律信仰,突破人治观念;破除人治观念应从对法律的信仰入手,只有当人们认识到法大于权利,法律是维护自身利益最有效的保障时,人们才能崇尚法律,信仰法律,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9.
试析法治习惯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宇 《理论观察》2007,(4):101-102
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意义重大。法治习惯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法律至上的思维模式和熟悉、适应并且遵从依法办事治国方式的行为模式。法治习惯的养成对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向素 《发展》2009,(9):78-79
干部如果不能准确把握法治要求和立法意图,如果不具备应有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素养,就会在意识上淡漠法、行为上疏离法,从而使得群众对法治产生排斥心理,降低群众对法律和法治的信任,进而影响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因此,提高干部法律素质一直是干部培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90后”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的主要路径是:实施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普及法律基础知识;参观人民法院和监狱,提高法律敬畏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德治促法治.  相似文献   

12.
张文韬  孙玉肖 《魅力中国》2010,(32):156-156
新中国建立后,应该说并没有十分重视法律职业者队伍的建设。现有的法律职业者队伍是在最近二十几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的,而且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培养也是在各自封闭的系统里分散进行的,相互之间缺乏理解与交流。虽然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但我国的法律职业者一体化培养模式仍未真正建立,三大法律职业者之间也因此未形成内心的尊重和认同。反观现代法治国家,均形成了或纵向或横向的法律职业者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法律职业者的共同努力使得国家和社会有着浓浓的法治氛围。而我国,一体化的司法体制尚未建立,法律职业者之间的合力并未形成,法治社会的建立依然任重而道远。本文是对建立和完善法律职业者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不仅在当今中国是一个政治热点,而且也是我国法律特别是行政法律制度的基石.对和谐社会进行理念梳理,并探讨其与行政法治的关系以及对行政法治所提出的要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试论依法治校与大学教育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日益庞大的情况下,必须依靠法治来规范大学教育地发展和维护大学校园稳定。依法治校是大学教育和谐的必由之路,是构建和谐大学教育的法治基础。此外,还要明确大学教育和谐的法治路径,即要牢固确立合法的办学方向、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提高民主管理成效、加大民主监督、提升干部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治观念的引入和培养,必须以传统法律文化影响下的法制现状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才能使现代法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融合真正能够操作和实现.因此,如何对待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的关系,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模式,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法学实践教学是法学教育的重要模式,而随着职业市场对法律职业者的要求日益多样化,既有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出现脱离实际需求等问题。协同育人是一种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理念,通过引用该理念对法学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反思与重构,有利于我国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进一步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我国法治人才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应立足中国民主法治现状,以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法治观念为根本目标,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为出发点,明确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的正确认识,培育民主精神、规则意识,确立法律至上观念。  相似文献   

18.
刘根  陈建晖 《老区建设》2012,(Z1):38-40
应用型法律人才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急需人才,应当具有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较丰富和全面的学科知识和过硬的法律职业技能,还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从教育理论上讲,应用型法律人才与学术型、技能型法律人才有各自不同的特质,因而其培养要求和模式也应当加以区分,以提高法学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彭丹 《魅力中国》2011,(9):224-224
立法是法律实施的第一步,保障法律的正义性与民主性的第一环节。如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均采取代议制,但它能代表人民的真正意志吗?如何弥补这项制度的缺陷呢?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立法环节,引进并完善立法听证制度,是实现法治的重要途径。本文拟简要介绍立法听证制度在西方各国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其意义,以期能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未来有所指引。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法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教育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和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教育担负着依法治国与科教兴国的双重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先导。目前,我国法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在法学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培养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我国依法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