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行为金融:过度自信与混合期望收益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心理为基础,研究了投资心理对证券期望收益的影响,并基于投资者的理性心理和过度自信心理建立了混合期望收益模型,证明了CAPM模型为混合期望收益模型的特殊模型,当不存在过度自信投资心理时,混合期望收益模型退化为CAPM模型.  相似文献   

2.
投资者过度自信对企业信息披露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假设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心理且过度自信程度和信息精度成向关系,在假设上建立市场均衡模型,得出资本成本与信息精度的关系。该关系表明,不论自信程度和信息精度的具体关系如何,和投资者理性相比,投资者过度自信抑制了信息披露。究其原因在于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会高估信息的精度从而低估风险,这使得他们要求较低的风险补偿,而企业信息披露过多会降低投资者的自信程度,从而增加资本成本。由此本文给出企业不完全披露信息的一个新的解释——投资者过度自信抑制了企业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股民交易记录数据考察了自我归因偏差带来的反馈效应和投资经验带来的学习效应对股民的过度自信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民的历史投资收益对其过度交易存在正向影响,即股民历史投资收益越高,则过度交易程度就越大。这表明良好的历史投资收益会通过自我归因偏差心理加剧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而在控制了历史投资表现之后,笔者发现股民的投资经验对其过度交易的影响并不显著。过度交易或者过度自信并没有随着股民投资经验的积累而得到减弱。  相似文献   

4.
过度自信对投资策略及资产均衡价格将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构建过度自信条件下授权投资组合管理模型,分析了过度自信对机构投资者授权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投资组合均衡主要依赖于过度自信水平,当代理人理性或者适度过度自信时,可观察到投资交易数量是过度自信水平的减函数,若过度自信水平足够强且努力成本很小时最优投资组合交易数量则是过度自信的增函数。  相似文献   

5.
过度自信、流动性和资产定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一个多阶段金融市场中是如何影响均衡价格和投资者要求的期望收益的.结论表明,由于投资者过度自信,容易低估风险,从而在一段时期内会使得价格急剧上升.投资者人数实际上是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一个表征,我们的结论表明,由于过度自信的投资者的存在,他们实际上充当了流动性提供者的角色,从而使得一段时期内即使对理性投资者来说,依然导致了风险的暂时降低,他们也会接受比较高的资产价格,要求相对比较低的期望收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3,自引:1,他引:83  
对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研究 ,是探究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 ,根据某证券营业部 7894位个体投资者在 1 998年 7月至2 0 0 1年 1 1月期间的交易数据 ,分别对我国个体投资者的“政策依赖性心理”、“过度自信心理”及投资者的“过度交易”是否损害个人财富等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 ,我国的个体投资者确实存在上述认知偏差。针对这些偏差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彭贺 《当代财经》2003,(3):53-56
证券投资心理行为障碍是指投资者想达到却没有达到某一获利水平的心理、行为上的原因。行为障碍包括过度反应、反应不足、行为陷阱、错位效应以及羊群行为等;心理障碍包括过分简化信息、不当利用启发式、控制幻觉以及过度自信等。这两个层面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都可能产生影响,因此投资者要提升投资业绩,就必须克服上述心理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8.
刘百芳  张秋莲 《经济师》2006,(2):132-133
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预亏公告传递的信息会改变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和交易行为,从而影响股票交易量。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方法,从交易量反应的视角,检验了股票交易量对预亏公告信息反应,发现交易量对预亏公告信息反应是显著的,超额交易量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传统理论认为,人们在作决策时是理性的,但近期研究认为,人们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本文研究管理者的过度乐观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矫正过度自信的方法是通过自我学习调整和加强外部控制。  相似文献   

10.
股市投资者过度自信实证研究 --以福建省投资者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福建省两个中心城市股市投资者的交易账户数据,对两个过度自信理论的命题进行实证研究,并论述了研究结论对监管层和投资者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管理层自身特质对自愿性盈利预测披露质量的影响入手,融入行为金融学的“非理性人”假设并合理选择管理者过度自信变量,选取我国2008-2013年主板A股2 219家年度自愿发布盈利预测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自愿性盈利预测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自愿性盈利预测披露质量会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表现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自愿发布更加频繁的盈利预测,同时发布盈利预测更加及时,但预测准确度会显著降低.该结果为证券市场的监管者提供了相应借鉴,同时为投资者进一步解读管理层自愿发布的预测信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前景理论提出以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金融学的研究中,经典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部分现象也结合心理学找到新思路。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个体投资者心理偏差的文献,按照选股、买入、卖出三个阶段总结五种常见的心理:有限关注、模糊厌恶、过度自信、心理账户和损失厌恶,并讨论心理偏差所引起的交易行为异象,包括本土偏见、过度交易和处置效应等。最后在综述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过度自信是企业管理者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质,其对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企业负债率、投资率升高。本文以国内上市公司为分析重点,通过理论探讨,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苏定东 《当代经济》2009,(23):64-65
传统理论认为,人们在作决策时是理性的,但近期研究认为,人们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本文研究管理者的过度乐观对企业内部现金流的使用、对公司投融资水平、投资方式均有影响,矫正过度自信的方法是通过自我学习调整和加强外部控制.  相似文献   

15.
过度自信是人的特征,不是市场的。但是人们过度自信的特征会影响市场投资行为。投资是一个艰难的决策过程,涉及到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依据这些信息进行决策。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常常过度交易,积聚投资风险并导致投资组合收益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从创新活动和创新绩效两个层面研究企业创新战略,将管理层过度自信和财务冗余资源同时纳入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框架,实证检验财务冗余如何作用于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研发支出及其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过度自信和企业财务冗余均显著提高了企业研发支出;财务冗余在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财务冗余水平越高,高管过度自信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和高阶梯队理论,以2007-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902家制造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研发投入跳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高管过度自信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研发投入正向跳跃和负向跳跃均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高管过度自信正向调节研发投入跳跃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引入高管过度自信这一重要高管特征作为调节变量,有助于重新认识管理者心理偏差对企业创新行为和绩效的影响,较好地弥补了研发投入跳跃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空缺,丰富了创新间断平衡理论研究。研究表明,企业应重视高管心理特征的影响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研发投入策略以改善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8.
张超  张鹏 《技术经济》2016,(5):112-117
研究了市场需求随机且受零售商努力行为因素影响的情形下过度自信零售商的决策问题。通过模型推导得到过度自信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和最优销售努力水平,讨论了过度自信零售商与理性零售商在最优订货量和最优销售努力水平上的偏差。通过比较静态分析,研究了零售商的过度自信水平对其最优订货量和最优销售努力水平的影响,对需求方差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了市场环境参数对零售商最优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零售商面临低收益市场环境或更高收益市场环境时,过度自信行为可促使零售商做出趋近于理性决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并购是资本重新配置的重要方式,而并购动机对并购又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在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动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深化行为公司金融在我国研究的意义,进而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研究了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导致股票误定价,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并购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2006年~2008年在深圳上市的1119家A股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关注对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关注度高的公司股票的换手率高、交易量大,机构投资者关注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流通市值小的公司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