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历了2003年车市的火爆,感受了2004年车市的低迷,汽车业界开始反思,汽车行业是否会从此衰退下去?2005年及以后的车市又会是怎样的呢?为此,国内知名的市场研究和管理咨询机构——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汽车界》杂志将于2005年1月21日在北京共同主办“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年会”,释疑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商》2002,(4):109-109
2月27日,赛迪资讯顾问有限公司(简称赛迪顾问)发布了“2001-2002年中国软件市场研究年度报告”,回顾了2001年中国软件市场的情况,并对未来几年的软件市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商》2002,(4):108-108
2月27日,赛迪资讯顾问有限公司(简称赛迪顾问)发布了对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研究结果,回顾了2001年国内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情况、并对未来5年市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如今,国际汽车巨头均已在中国落脚,并不断推出新产品占领中国市场。随着竞争的加剧,他们争夺中国市场的策略和投资战略已开始从传统的产品推销、资本渗透向品牌输入转化,中国正在成为国际、国内汽车品牌对垒和角力的舞台,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进入品牌竞争时代。面对今年车市的冷淡、消费者的等待,汽车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如何获得竞争优势?如何提升品牌竞争力?如何谋求可持续发展?近日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咨询事业部率先向业界发布了《中国乘用车市场品牌竞争力研究报告》,对建立中国乘用车品牌竞争力评估体系、科学有效地评价中国乘用车品牌竞争状况、指导汽车企业品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5年1月21日,“2005中国汽车市场年会”在北京新世纪饭店隆重召开。本次年会邀请了汽车行业的主管领导、汽车整车和零部件领域的优秀企业代表,以及汽车专业媒体的记者出席,一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针对全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展开探讨。在2004年国产汽车产销增长率整体下滑、2005年初汽车市场开始理性回归时召开此会意义深远,势必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2005中国新材料市场年会”于2005年1月7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  相似文献   

7.
李楠 《商界》2010,(6):56-56
赛迪顾问造假门事件,揭开了中国IPO市场光鲜外表下的一角内幕,种种潜规则被摆上台面,成为对公众心理的极大挑战。市场呼唤透明与公正,赛迪事件,或许只是博弈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市场。据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最新市场分析,1998年至2005年,中国机床市场年均增长率达15%,2005年市场销售额将达到70亿美元。传统的机床大国市场停滞或者正在丧失,德国已失去第一机床大国的地位,屈居第二位,日本和美国分列第三和第四位。中国机床市场的增长主要有三大因素: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的经济框架条件得到改善,地区性汽车和航空工业需求上升。对德国机械制造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德企业已经认识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28日至3月1日,笔者受邀参加了“华菱汽车2006年度商务大会暨新产品发布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华菱重卡经销商、改装厂及配套商代表齐聚华菱驻地马鞍山市,同品华菱汽车2005年度市场硕果,共绘2006年度华菱汽车营销画卷。在商务大会上,华菱汽车集团的领导们对华菱汽车2005年的市场表现进行了总结,并对2006年华菱汽车的营销目标、商务政策及产品市场做了详尽布署和规划。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市场经过2003年的“井喷”式发展、2004年的“低迷”和2005年的海外“亮剑”后,2006年又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理性的快速发展阶段,与欧、美、日三大汽车市场普遍低迷对比,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中国汽车年度销量占全球的比例,已从2001年的43%发展到2005年的87%、2006年的逾10%。产销总量双超700万辆,超过德国和日本,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汽车销售市场,美、日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国。回眸2006年,烽火燃烧的车市或许让国人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活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