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黄美宏 《魅力中国》2014,(18):190-19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从原来的学校教育发展为学校教育、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驴教育培养模式。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了机遇,但是在实际社会现状中,我国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就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秋健  王琪 《黑河学刊》2012,(4):139-140
办学特色是学校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风貌,是一个学校的办学精神,学校特色问题本质是学校的发展问题。特色学校的创建是要打破我国教育的应试办学模式,是适应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战略。以黑河市第一中学依托地域经营俄语特色为例,探索特色学校创建的意义及策略。  相似文献   

3.
郑锦志 《发展》2008,(1):150-151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全面、自由、协调运转、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我校长期致力于和谐校同的构建,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长期以来,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即使改革10年来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然而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传统教育模式和保守思想仍束缚着教育改革的进程,使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导向不够一致,甚至相互抵消。  相似文献   

5.
仇英慧 《魅力中国》2012,(32):137-137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造就一个人的三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都影响着学校教育。孩子教育问题越来越困扰着众多的家长和社会教育工作者,家、校、社会“三结合”教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要了解学生在校内外的情况、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才能有的放矢地、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而家访是教师和家长、学生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切磋教育技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谭予星  卢明星 《中国经贸》2010,(18):214-214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现在学生多多少少的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作为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仍然存在着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不利因素,诸如:陈旧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意识、落后的课程体系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卫星 《魅力中国》2014,(21):185-185
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类学校教育规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需求的专业得到较好的满足。但是随着我国学校教育专业的发展,学校的数量规模扩大的同时,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里我想从学校教学质量、学校教学纪律、学校风气三个方面,探讨学校发展思路、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9.
徐丽平 《魅力中国》2011,(17):160-160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第三次浪潮,人才尤为可贵,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小学快班学生的教育质量也就格外吸引学校、家长、教师的眼球,慢班学生的发展却被遗忘在角落。如何转化慢班生的发展状态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校户联姻,基地辐射的社区成教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亚东 《魅力中国》2011,(10):146-147
成人文化教育在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成人教育模式需要根据学校教育自身特点,专业服务优势,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的生产、技术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和培训。本文以社区群众为对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根据近年来开展的校户联姻对接服务,基地引导示范的教育培训模式,探索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总结出以农民为培训主体,科技种植示范基地为依托,融农民、学校、教师为一体,发挥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学校主体,农民参与的社区成人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张乐明 《中国经贸》2008,(18):82-84
求生存,求发展,是每所学校都面临的现实问题。无论是基础较好的重点学校,还是基础较差的一般学校,都需要在竞争中巩固发扬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特色,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都要思考在社会、公众中如何树立良好形象、最佳形象的问题。塑造学校形象.是推动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策略,它是用提升师生员工的整体素质来提升学校形象,用学校整体形象来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实力。良好的学校形象不仅可以为学校创造发展的契机,而且,还可以为学校增强教育质量,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具有科学^道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现代教育的构成越来越趋向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合作共育,这也是解决家校矛盾的根本途径。家校共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澡题。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并目与时俱进地创新,才能达到以孩子健康规律成长的最终效应,共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在家校关系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家庭和学校共同育教育孩子的思想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各地有许多学校在对此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无论是在家校合作的理论还是实践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体系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颇具特色的有上海的“家校互动”,香港的“家校合作”,山东的“家校共建”,特别是成都在家、校、社三结合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校共育”。他们根据自身的区域特色,构建出了各自不同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沈正飞 《魅力中国》2014,(8):141-141
在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同时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也不断增加。在此情况下对于小学低年级开始的数学教育,就成为了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低年级数学教育模式采取什么模式也成为了热议话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日渐陈旧,新的数学教育模式不断推出并改革创新正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该文章主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开发新思维以及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三个层面来概述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教育事业是乡镇党委应该认真考虑的重要战略问题。处于西部民族地区云南彝州的楚雄市东华镇党委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为政府、农民和学校教育本身三重解困的成功路径。其在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勤工俭学、远程教育解困模式,有效地促进了乡村教育、农村经济以及区域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李丽 《魅力中国》2013,(13):177-177
高校档案是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管理、资产管理及其他各项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学校发展历史的缩影和真实写照。学校档案对于学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育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能、维护学校权益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因素有多种,而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使高校档案工作与高等教育同步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从而使高校档案工作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及师生和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专业作为我国一门新兴的专业,其教育发展现状令人深思。文章主要通过对教育模式、学生素质提升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力图从探索社会工作专业课堂实践模式出发,提出有效建议。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咏琴  何鑫  金华 《辽宁经济》2006,(12):76-77
本文以辽宁省桓仁实验学校寄宿制教育体制改革为个案,结合浙江省长兴县和湖北省监利县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模式,探索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方向。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了“寄宿制学校(模式)+教育券(模式)”在解决教育分散、落后、成本高、体制僵硬等一系列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打破教育地区分割和城乡分割,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教育公平公正、机会均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职校企合作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发展不断深入,校企合作教育的模式层出不穷,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决策。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应用技能型人才,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则必需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本人根据调查与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对高职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高职校企合作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思 《魅力中国》2010,(22):226-227
中国教育,源远流长。孔子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先后有弟子三干人,其中著名七十余人。”1俗话说“千秋大业,教育为本”,教育作为推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发展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其重要陛日益为各国政府所认识,各国也逐渐将教育纳入了国家管理范畴,随之而产生的即是“受教育权”的问题。广义的受教育权应包括接受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权利。本文只从封建社会、近代社会和当代社会三个时间段来阐释我所理解的公民受学校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谢庆芝 《老区建设》2009,(22):59-60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必需重视和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