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志强 《商场现代化》2006,(5X):197-197
2005年12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两支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这是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标志。信贷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在银行业的具体实施和应用,是加快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途径。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成功起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目前用于证券化的资产都是优质资产:二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和交易仅限于银行间市场;三是参与试点银行仅限于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两家银行,四是配套法规和业务监管都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将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试点的动因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和融资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了资产证券化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主要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带来的一些新的风险,并进一步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与风险防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化已成了世界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对现代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从2005年12月起对银行业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试点,正经受着"美国次贷危机"经验教训的洗礼。本文介绍了我国大陆在资产证券化领域近12年的摸索、讨论和试点情况,并在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对我国金融体制建设的现实意义之后,提出了我国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及资产支持证券风险防范的6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林妍  黄盛 《沿海经贸》2001,(5):32-33
任何一种具有未来收益索取权的资产,都可以打包组合用于新证券发行的资产支持,由此产生的证券被称为资产支持证券(Assct-backedSecurities,ABS).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供需双方的条件,尤其是供给质量.本文试对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条件与对策,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韩国资产证券化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韩国引入资产证券化制度的背景和法律环境,研究了韩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并指出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了韩国经验对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6.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在我国正处于试点阶段,才刚刚起步,因此信贷资产证券化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许多风险。就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违约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先介绍违约风险的度量方法,再深入分析了KMV模型,然后提出控制信贷资产证券化违约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赵丽英  方亮 《北方经贸》2002,(11):88-89
资产证券化作为当今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吸引力的高档金融产品 ,它被认为是“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最重大的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融资必然会涉及到税收问题 ,从当事人角度考虑 ,争取合法避税 ,将税收降至最低限度 ,从而大大降低融资成本。从国家税收部门考虑 ,必须坚持税收中性化原则。  相似文献   

8.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运行过程 资产证券化最早是指通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行证券筹集资金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后来随着金融业的竞争和发展,企业、银行等机构通过向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sbacked securities,ABS),将自有资产进行处理与交易,最终实现融资。迄今为止对资产证券化存在不同的定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其定义为“将企业(卖方)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违约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旭 《商业研究》2006,(20):148-151
识别和控制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是金融监管的客观需要。以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为例探讨资产证券化的特有风险—违约风险,并运用KMV模型测度个案违约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控制违约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银行不良资产绝对数量的增加,央行加强对商业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强资产流动性和分散资金风险的管理,以及银行贷款利率空间的扩大,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针对我国推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提出了更新经营理念,加快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加强和完善立法工作;规范发展资产评估业和信用评级制度;培育、引进、发展机构投资者;注重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等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对策。积极寻求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1.
《商》2015,(15):212-213
本文论述了狭义资产证券化中特定一个大类——资产支持证券产品(ABS)的各种信用增级方式。结合相关理论与我国当前状况的实证研究,最终对我国现有资产支持证券产品使用的各种信用增级方式进行了归类总结,并就合理关注信用风险分担和补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将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应用到电力产业融资中,是解决电力产业融资的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参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仿造已有的成功案例,探讨了电力产业资产证券化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铁路运营的沉重负担是资产证券化的内驱力,高铁资产具备了资产证券化的基础条件,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铁路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资产证券化是推动铁路建设融资方式改革和铁路市场化改革的较好途径。资产证券化有多种路径,适合铁路资产的路径主要有收益权出售、IPO、并购重组与整体上市。政府有关部门和铁路有关企业应借助国家深化国企改革的背景,积极开展铁路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创我国铁路建设运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将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应用到电力产业融资中,是解决电力产业融资的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参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基于已有的成功案例,探讨了电力产业应用资产证券化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商》2015,(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提高了对中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问题的关注,而在资产证券化的迅速发展下,部分企业逐渐将资产证券化作为新型的融资工具。本文从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意义的分析入手,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可行性特点的分析,详细的阐述了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应用模式,旨在其能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雷淑琴 《商业会计》2012,(23):57-58
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证券化融资模式,已被应用到各个领域。本文结合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原理,对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在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可行性与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融界探讨资产证券化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自2005年3月21号建行和国开行同时获得了试点资格,虽然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政策框架和风险防范机制,但,央行指出,在试点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差,合格机构投资者范围不够宽等,本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硕 《商》2014,(8):130-130,105
一、引言 继2005年至2007年两批资产证券化试点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尤其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沉寂了整整四年。2013年监管层确定了新一轮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额度,规模为3000亿元,相比较2012年的500亿达6倍之多。预计2014年国内资产证券化将会稳步推进,适时加快;伴随此前3000亿元的新一轮资产证券化额度下发,在2014年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将迎来新的一轮增长。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在资产支持证券中只有通过交易所发行的企业资产支持证券能够流通于大宗的交易平台之上,但也不能折算成为标准券,更加不能当作质押式回购的债券种类,因而在流动性上也就大打折扣。资产支持证券定价合理化,需要有更市场化的方式。定价无效就是证券化业务在发展上受到阻碍的原因,涵盖了资产支持证券的产品在评价体系上的缺失,市场深度不够,制度性交易障碍等。在交易中进行衍生金融资产的增加,在风险上的溢价就需要和企业相对照。如此一来,资产支持证券在定价上,不管怎样都需要超过能够比较的企业债券。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的、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集中起来构成资产池,将其风险和收益重组,从而转换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和转让的证券的行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尚未出现实质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操作,已经实施的9只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是由8家创新类券商发起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产品,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在当前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资金缺口巨大的形势下,资产证券化无疑将是高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